明珍瓷《成化鬥彩雲鶴紋蓋碗三才杯》珍賞

成化瓷,因創燒鬥彩而名,更因後世文人墨客圍繞一隻鬥彩小雞缸杯的描述渲染而至名盛。隨著後世成化雞缸杯被不斷神話,明成化瓷器也被另類“妖魔化”,即其珍貴到民間藏家不可能擁有,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儘管某些瓷專乃至藏家竭盡鼓舌,無視歷史事實,無視民間收藏,然,民間各路收藏家的成化瓷器實物仍然難以否定。那個2.3億元拍出的成化鬥彩雞缸杯,那種存世只有數件,且皆為宮館洋博所藏的妖言,隨著時間的涓流,最終也必將成為最大的笑柄。

書歸正傳,今日再賞成化瓷器。這是愚成化瓷收藏專題中的一件較為獨特的完整蓋碗三才杯,可謂相當罕見難得。故今將其帳中點出,拍照亮相,發上博客公展鑑賞,騾子寶馬,遛遛便知矣。

鑑賞本品。不難識別,這是由三件組成的三才蓋碗兒杯。這種杯發明於唐代四川,自明清以來始成廣為流行而又最具中國特色的飲茶器皿。由於其乃實用器,因此,在使用中往往損壞率很高,遺存不豐,完整套遺存更為不易,這便是當今我們很難見到清乾隆以前完整三才蓋碗杯的基本原因。正因為如此,清之前明代的三才蓋碗杯完整套件則更是鳳毛麟角,甚為稀罕了。

本套蓋碗,蓋、杯盞、盞託,三件齊全,皆完整無缺,器形十分規矩,杯身侈口,蓋託規整,整器穩重。其器身彩類,一眼可辨,乃為鬥彩繪製,紋飾為雲中飛翔的鶴,是為雲鶴紋。其紋飾繪製分別繪於三件之上,圖案自然生動,青花描線深沉,鬥彩敷面,斑駁之色,劃手之感,白地老潤,包漿老道而踏實,亦見寶光綻放,土沁鮮明堅硬,實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成之老器。此外,在杯盞底和盞託底上,有青花雙框大明成化年制款識,該款識文字拙樸率真,力道藏鋒,正是成化瓷方款書相之典型,官窯出品特徵,不在話下矣。

而關於對於成化鬥彩到代瓷器的鑑別,除了那不可仿的“差紫”一眼可斷代以外,其實還有多處可以斷代。其中,愚早前多次提到的綠彩和黃彩釉面的開片紋是其一;其二,則是應用最多的紅彩,這種紅彩除了色度相對趨暗以外,就是表面不甚光滑,有粗糙顆粒,而清仿新仿則無,而這正是那個時期釉彩配方所致;其三,成化鬥彩的紋飾風格,一般人認為成化鬥彩瓷器紋飾如何精美,這其實是錯誤的,真正的成化瓷紋飾,無論人物還是山水植物,用對清代與今天的審美鑑賞標準來看,成化瓷器的紋飾描繪恰恰是比較率意的,並不是很逼真更非工筆般細緻;其四,成化瓷器紋飾繪製手法也比較率意,其二次填彩,並不在乎非常準確的將彩填入青花描線內,尤其是紅彩,往往常見覆蓋青花描線。總之,只要真器見多,尤其是品種見多,則便能體會出其真相該是什麼樣子。而這套蓋碗,所有特徵皆符合矣,此便不多言了。

一番鑑賞,幾度審視,這套“成化鬥彩雲鶴紋蓋碗三才杯”,所有特徵,蓋不含糊,開門見山,到代而毋容置疑。而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此紋飾的成化蓋碗三才杯,至今未見披露,宮館洋博,蓋無所藏,故所見者乃至能上手者,鳳毛麟角。而愚非一件僅藏,這倒不是有多自負自傲,平心而論,只是說明成化瓷器之遺存遠遠不止書上所說,人之常言矣。

俗話說,少見多怪,多見則識。只要我們心平氣和,不驕不躁,唯物辯證,則真的無論其出於何時,藏於哪家,皆是假不了的。反之,任你花言巧語,輪番炒作,仿來仿去,假的還是真不了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