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土首次被外敵佔領,3萬軍隊奪島“傷亡慘重”,狂轟濫炸壯膽

美國土首次被外敵佔領,3萬軍隊奪島“傷亡慘重”,狂轟濫炸壯膽

圖片說明:美軍在空無一人的基斯卡島“煞有介事”地搶灘登陸。

美軍聯合參謀部主任肯尼思·麥肯齊近日在回答美國是否有能力摧毀中國南海“人工島”時稱,美軍在太平洋有“豐富的摧毀小島的經驗”。二戰期間,美軍的確用鮮血和生命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換取了多次勝利,但並非所有的勝利都值得大肆誇耀。鮮為人知的是,1943年8月,在收復“唯一被日本佔領的美國國土”時,美加聯軍為爭奪空無一人的基斯卡島,付出了313人傷亡的代價。

“唯一淪陷的美國本土”

1943年6月初,日本海軍發動規模龐大的中途島戰役,試圖在決定性的海戰中徹底摧毀美國海軍。為分散美軍注意力,日軍指揮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派出由兩艘輕型航母、6艘巡洋艦等艦艇組成的北方編隊,率先對距離中途島以北數千公里的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發動攻擊,並輕易佔領了阿圖和基斯卡兩個小島。

出乎日軍意料的是,這個“佯攻之計”並未奏效,日軍主力艦隊在中途島被美軍重創,成為整個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倉皇之下,佔領阿留申群島這一原本微不足道的戰績成為日本當時唯一能拿出手的“遮羞布”——畢竟這是1812年後美國國土首次被外敵佔領。

為了給美國留下“永久的傷疤”,日本不斷增兵這兩個偏遠的小島,1943年4月,駐阿圖島的日軍增至2500人,基斯卡島則增至6000人。但此時美軍已經從血腥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中騰出手來,自然無法容忍本土被長期佔領。1943年5月11日,1.5萬名美軍繞過防守嚴密的基斯卡島,率先對阿圖島的日軍展開登陸攻擊。在付出549人死亡、1148人受傷、2100餘人因疾病喪失戰鬥力的嚴重損失後,美國和加拿大聯軍宣佈成功佔領阿圖島,島上日軍遭全殲。

美國土首次被外敵佔領,3萬軍隊奪島“傷亡慘重”,狂轟濫炸壯膽

日軍的“奇蹟敵前撤退”

慘重的人員傷亡清單同時嚇壞了日美雙方。美軍在擁有決定性海陸空優勢的情況下,依然在阿圖島苦戰三個星期,那麼進攻防守更嚴密、駐軍更多的基斯卡島將付出多大的代價?美軍指揮官、北太平洋艦隊司令金凱德決定暫緩進攻基斯卡島,等更多援兵抵達。

日本方面受到的震動更大。阿圖島是日軍二戰史上第一次全員“玉碎”,日本國內震驚萬分。此時美軍封鎖了阿留申群島周邊海域,繼續增兵孤懸海外、缺乏戰略意義的基斯卡島已經沒有可能,何況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已接連損失數萬訓練有素的精銳士兵,實在沒有必要繼續在此白白送命。

權衡之下,日本開始了堪稱奇蹟的“敵前大撤退”。在基斯卡島周圍,美國海軍集結了上百艘艦艇,還有陸軍航空兵的B-24轟炸機定期空中巡邏,日本水面艦隊根本沒機會靠近基斯卡島。開始時,日本嘗試用潛艇偷運部隊。1943年6月,日本第一潛水艦隊成功用大型潛艇撤離了800餘名傷兵,但美軍很快加強了反潛力量,日軍潛艇接連被擊沉——這條路肯定走不通了。

各方情報顯示,美軍對基斯卡島的總攻已經迫在眉睫,日本決定冒險一搏,任命經驗豐富的木村昌福海軍少將擔任撤退艦隊的總指揮。老道的木村昌福接令後並沒有輕舉妄動,而是決定利用北太平洋常有的濃霧天氣,在霧氣最濃厚時率艦隊突入美軍封鎖線,靠岸撤離士兵。

在苦苦等了數週後,氣象預報表明,7月29日前後基斯卡島將迎來濃霧天氣。木村昌福果斷率領艦隊藉助濃霧掩護前往基斯卡島。巧合的是,當時美軍封鎖艦隊返航補給,乘虛而入的木村艦隊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裡就完成全部5200名島上日軍的登艦撤離,同時還將大批水雷佈設在岸邊。8月1日,木村艦隊安全抵達日本本土,奇蹟般的無一人傷亡。

美國土首次被外敵佔領,3萬軍隊奪島“傷亡慘重”,狂轟濫炸壯膽

“史上最大的實戰登陸演習”

毫不知情的美軍正是從8月1日開始對空無一人的基斯卡島發動大規模火力準備。考慮到阿圖島的經驗,美軍在半個月內出動數百架次轟炸機對基斯卡島的任何可疑設施進行狂轟濫炸,用超過1200枚炸彈把該島炸成“月球表面”,美海軍戰列艦也頻繁對該島進行炮擊。

美軍的謹慎行動還不止於此。8月15日,基斯卡島附近瀰漫的濃霧完美地掩護了美加聯軍的奪島準備,在數十艘戰艦的猛烈炮擊下,2.9萬名美軍士兵和5300名加拿大士兵分頭登陸。心驚膽戰的美加士兵以為會遭遇阿圖島一般的頑抗,時刻準備迎接來自灘頭的槍林彈雨。

他們沒想到的是,此時的基斯卡島上所有活動的身影都是自己人。敏感過頭的美加士兵隔著濃霧,向“任何可疑的身影”猛烈開火。僅登陸第一天,在瘋狂地交叉互射中,就有24名美軍和4名加拿大士兵被自己人打死。

在隨後幾天裡,日軍臨走前留下的各種地雷和陷阱仍在讓驚弓之鳥的美加軍隊大吃苦頭。“喊話聲被風的呼嘯蓋過,睡覺完全不可能,零星的槍聲從四面八方傳來,曳光彈發出怪異的光亮,令混亂進一步加劇。”尤其是美軍先遣登陸偵察隊發現一棟房子前用日語寫有“鼠疫患者收容所”的牌子,引發島上美軍“傳染病大恐慌”。先遣隊緊急申請調派最好的鼠疫疫苗,美軍士兵忙著扎針吃藥,亂作一團。事後證明,這不過是日軍的心理戰而已。

登陸第三天,美軍遭受最嚴重的損失:一艘驅逐艦觸發日軍佈設的水雷,導致71人被炸死,100多人受傷。直到登陸數天後,美軍才確認基斯卡島上已經沒有一個日本兵,只找到了三條被日本人遺棄的狗。一個美國大兵創作了一首《基斯卡島的故事》的歌曲,裡面寫道:“我們花了整整三天才發現,那裡只有三條狗而已。”

美軍出動海陸空強大兵力,進攻一個空無一人的島嶼,付出122人陣亡、191人失蹤的慘重損失。這次混亂百出的行動被美軍自嘲為“史上最大的實戰登陸演習”。原計劃大肆宣揚的“收復國土之戰”也因為實在太丟人,成為被美軍塵封的一段歷史。

倒是日本對木村昌福的成功撤離大加讚賞。1965年,日本還拍攝了電影《基斯卡·太平洋奇蹟的作戰》,專門紀念本次撤離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