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啊嘍哈,又到了武研社時間。今天依然是我們的武器巨大化系列,作為誕生數百年的經典裝備,火炮可謂沙場常青樹。其憑藉巨大的威力及對戰局的重要影響,而贏得“戰爭之神”的美名。那麼史冊之上、眾神之間,又有誰能稱王呢?本期“巨型兵器”系列,我們就來說說“眾神之王”——超級巨炮的故事。

一戰的重炮記憶

眾所周知,一戰最明顯的標誌就是:鐵絲網,機關槍,兇橫的火炮排成行!這一時期,塹壕戰成為戰場常態,在雙方僵持的戰線上,修建了綿延不斷的塹壕、工事與要塞。為粉碎這些“路障”掩護己方攻勢,重型火炮愈加的被重視。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塹壕戰可能是人們對一戰最直接的記憶了

重炮之重,除體現在威力上外,也體現在重量上。相對於中小口徑火炮,大口徑重量大,難以快速運輸、機動。為了解決此弊端,各國開始重新審視1850年代就已誕生的想法:將重炮“搬”到火車上,依託發達的鐵路網進行機動。這是因為鐵路的承載能力遠超公路,在車載火炮的選擇上也有較大的空間。而後這類火炮也得名“列車炮”。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一戰期間 德軍正在操作“列車炮”

作為火炮運用的“專家”之一,德國自然不會在列車炮的發展上屈居人後。而負責德國列車炮開發的,正是“炮界標杆”——克虜伯公司。他們繼初代170mm列車炮後,將210、280mm,甚至是380mm的火炮都搬上了火車。這些重炮雖然並未能夠挽回第二帝國,卻也使克虜伯積累了相關經驗,為將來做準備。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中國與克虜伯交集最深的恐怕就是李鴻章和北洋水師,圖為威海衛的克虜伯岸防炮

為“馬奇諾”而生

到了二戰,“塹壕戰”的某些思路一定程度上被延續下來。特別是法國人,由於戰術和經濟等原因,竟在邊界上修出了一整條360公里的“馬奇諾防線”(當然後來證明還是不夠長),堪稱防禦工事的世界級典範。面對此種狀況,元首在苦思破敵妙招的同時,也在研究正面硬剛的對策。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馬奇諾防線”屬於一個超級巨大和複雜的要塞群,其耗資巨大佔到了法國國防預算的半數,卻迎來了然並卵的解

1934年,德軍總參謀部指示克虜伯公司,一定要生產一款巨炮,能在法軍火炮射程外,對著“馬奇諾防線”來一炮!1936年元首參觀克虜伯工廠時,親自詢問了設計巨炮的可能性。畢竟,作為當時的德國統帥、一戰的參戰小兵,元首對重炮的威力還是有相當認識的。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克虜伯工廠一角

到此,元首金口一開“炮~要~大”,巨炮的設計建造自然就被提上了日程。1937年,克虜伯公司正式開始了“巨炮”的研製工作。按照最初的設想,“巨炮”必須能夠穿透1米厚的鋼板、7米厚的混凝土或30米厚的泥土。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德軍對古斯塔夫巨炮的性能要求

因此,最終它長達47.3米 配備長達32.5米的超長炮管,寬7.1米,高度更是達到11.6米,其最終體重達到了1350噸,可將7噸重的炮彈投射到37公里甚至更遠,口徑也是膛線炮中前無古人的800毫米。來者嘛,問問美國人的小戴維。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古斯塔夫火炮三視圖,與鐵軌對比來看,其體積已遠超常規

大建的過程自然是漫長的,而且當然會遇到不少問題。頭等大事就是錢,建造這種巨無霸的花費大概在700萬帝國馬克,而當時德國主力戰車的價格大約為15-30萬帝國馬克一輛(虎式的造價為25萬帝國馬克)。但項目又是元首欽定的,所以陸軍只能咬緊牙關,讓克虜伯公司將計劃進行下去。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虎式坦克當年的造價約為25萬帝國馬克,而兩臺“古斯塔夫”炮的造價足以購買56輛虎式

其次就是“膛線”問題,要想在30多米長的炮管中車出一圈圈膛線,可不是件容易事兒。這點就連克虜伯公司也犯了難。最終只得採用兩段式的身管結構,以付出降低身管壽命和可承受膛壓為代價,減低加工難度。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從炮管中爬出的德軍士兵以及隱約可見的“膛線”?

1941年,元首期盼已久的巨炮,終於從圖紙變成了現實。首炮以“小阿爾弗雷德·克虜伯”之父“古斯塔夫”命名。次炮則以工程師的妻子“多拉”之名命名。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希特勒與古斯塔夫·克虜伯握手(古斯塔夫巨炮正以其名字命名,而他本人其實是入贅克虜伯家族的)

陸地巨獸之吼

言歸正傳,“古斯塔夫”設計時的假想敵是法軍的馬奇諾防線,但另一邊的法國人卻不怎麼爭氣,1941年時早就被打趴下了。所謂西方不亮東方亮,蘇德戰場讓“古斯塔夫”巨炮有了一試身手的機會。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德軍進入巴黎,而“古斯塔夫巨炮”的原定目標——馬奇諾防線,則成了史上最大的笑話之一

常言道“天子出征,諸侯隨行”,為了“伺候”好這門巨炮,德軍專門配備了近四千人的隊伍。其中250人進行火炮組裝工作,2500人專職建設鐵軌,以方便火炮調整射擊方向,另外還配有專屬高炮營擔任防空護衛。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古斯塔夫”體積巨大,其用來調整設計方向的軌道,也是專屬部隊專門搭建的

在圍攻塞瓦斯托波爾的戰役中,由於蘇軍被團團圍住動彈不得,“古斯塔夫”巨炮從容的發射了48發炮彈,暴打了“斯大林”、“莫洛托夫”等多座堡壘。在打擊白崖據點時,還人品爆棚的一炮洞穿了10米厚的混凝土牆,爆了該據點彈藥庫,引發大爆炸,導致據點完全摧毀。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塞瓦斯托波爾”打的有多慘,看看戰鬥後的照片就知道了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被摧毀的高爾基炮臺

此役嚐到甜頭後,德軍又將“古斯塔夫”運往北部,準備對著“列寧格勒”也來一發。但計劃有變,“古斯塔夫”才得以回到德國本土進行翻修。相對而言,“多拉”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其原本計劃參與斯大林格勒戰役。但準備工作尚未完成,就聽聞前線態勢急轉直下、包圍圈即將崩潰的消息,未免蘇聯人窺測神器,多拉只得收拾行裝趕緊跑路。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大炮配巨彈:古斯塔夫重達7噸的炮彈

到1944年,第三帝國已是大廈將傾之勢。正在當年8月,波蘭首都華沙爆發起義。為了達到鎮壓目的,德國人在此使用了這款“對城寶具”,在據華沙城30公里處,接連發射了30多枚炮彈,造成了無數平民傷亡。而這也是“兩姐妹”的謝幕演出了。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古斯塔夫巨炮,注意其旁邊“渺小”的坦克

據查,“古斯塔夫”兩姐妹自誕生到謝幕,共發射百餘枚炮彈。但所得戰果聊聊,其中最輝煌的也就是“塞瓦斯托波爾戰役”中的表現了。1945年4月14日美國人抵達的前一天,為免落入敵手,古斯塔夫巨炮先行“自毀”。5天后的4月19日,“朵拉”也緊跟腳步迎來終焉。

巨炮一發擊穿十米厚混泥土,引爆彈藥庫,堡壘被整個掀翻

少女兵器圖鑑中古斯塔夫形象

最終,眾神之王——古斯塔夫,站立於集體癲狂的奇蹟之巔,降下天罰又迅速分崩離析。靠信仰支撐的碩大身軀閃爍著堅毅的金屬光澤,卻終究在歷史的車輪下脆弱無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