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还没开始呢,各大饭店的“状元宴”菜单却早就准备好了

前两天,路过一个酒肆林立的街道,发现有一些酒店已经摆出了“高考状元宴”的菜单,听说这段时间,大小酒肆的大型宴会都被抢定,真要等到考完试再定就没有了。

不禁觉得有些好笑,高考还没开始呢,菜单却都准备好了,这是对自己多有自信啊!

说起每次高考完,这各大宴会就接踵而来。要么是庆祝自己终于结束考试,要么就是准备谢师宴,还有各种名目:考上名牌学校的要设“红门宴”,喝“喜庆酒”;考上一般学校的要设“贺喜宴”,喝“祝福酒”;即使考不上理想学校的也要设“解恼酒”,摆“宽心宴”,喝“安慰酒”……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酒店也推波助澜,推出“状元宴”“举人宴”“才子宴”。今天“庆功宴”,明天“谢师宴”,后天“送行宴”。你来我往,赴宴请客,收礼随份子,随不完的份子,送不完的礼,赴不完的宴,喝不完的酒,浪费了时间,花费了钱财。学生家长老师、亲朋、街坊之间是连环宴,马拉松似的宴会没完没了。

高考还没开始呢,各大饭店的“状元宴”菜单却早就准备好了

有些酒厂甚至都开始赞助状元宴了

考完试各种宴会的习惯,以前就有了,打有科举那会儿起,考完试就会举办个宴会。

唐宋两代,是思想统治略为宽松的时代,人们无论是干正事还是玩乐,都比较优雅洒脱,科举中也留下一些佳话。唐代新进士放榜后,都会举办几次宴会。时见于记载者,为曲江宴、杏园宴等,期间还有慈恩寺大雁塔的题名活动。后世的人们一说到唐代科举,总不免提到新进士的曲江宴会。

曲江位于长安东南,景色佳胜,一向是当时人们的游赏之地。每当春秋佳日,尤为喧闹殷盛。新进士放榜后,就会在曲江厅里举办宴会,故称“曲江宴”。

唐代科举制度规定,进士科每年一考,每当春天新进士举行这场宴会时,都门庶众瞩目,称为一时盛事。对于新进士而言,亦是一桩赏心惬意的乐事,足以传为佳话。

曲江宴往往是在关试后才举行,所以又叫“关宴”。因举行宴会的地点一般都设在曲江岸边杏园的亭子中,正值“江头数顷杏花开”,所以也叫“杏园宴”,以后这里变成了诗人聚会,吟诗作赋的地方。

在这个“杏园宴”中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新进士举行这次宴会时,推选出两位年轻而相貌英俊者,往都城各名园采撷名花,称为探花使。当时探花比状元还要吃香,状元虽是进士第一名,但也有可能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年事已高或者其貌不扬,探花使则此科新进土中年轻英俊者方可入选。中进士已足荣耀,被选为探花使者,是又一重荣耀。

新进士选探花的这一习俗至北宋时还在延续,宋人的一些笔记中还特别提到《太平御览》和《太平广记》的主编李昉与其子李宗讷及孙子李昭遘,几代人中进士时都被选为探花使,一时传为佳话,人们无不艳称之。

高考还没开始呢,各大饭店的“状元宴”菜单却早就准备好了

古龙笔下的李寻欢就是“父子三探花”

明清两代的科举中,探花这个名称,含义已有所变化,并非如前期唐宋科举那样,经由推选而产生。明清两代,中一甲的称“进士及第”,其第三名固定称为探花。但唐宋科举中探花是个名称不寻常的荣耀,这一特殊习俗在心理上延续下来。探花虽然固定为进士第三名的名次称谓,其荣耀虽不比状元,但名称却比进士第二名榜眼要响。

除此之外,打唐朝时流传下来的还有一种“鹿鸣宴”。这是古时地方官祝贺考中贡生或者举人的宴会,在唐至清的教育文化体系中延续了1000多年。南宋时,宴会的繁文缛节达到了高潮,加重了地方经济负担,差点难以为继。

关于鹿鸣宴得名,一说为鹿与“禄”谐音,古人常以鹿来象征“禄”的含义,以此为升官发财的盼望,而新科入举乃是人“禄”之始。但由于古代人们自谦含蓄,并不愿将财富放在嘴边,因为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有出入,于是取了“鹿鸣”这么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另一说,《鹿呜》是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乐歌,一共有三章,三章头一句分别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嵩”;“呦呦鹿鸣,食野之芩”。其意为鹿子发现了美食不忘伙伴,发出“呦呦”叫声招呼同类一块进食。古人认为此举为美德,于是上行下效,天子宴群臣,地方官宴请同僚及当地举人和地方豪绅,用此举来收买人心,展示自己礼贤下士。

《新唐书·选举志上》:“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取不繇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

宋吴自牧《梦梁录-士人赴殿试唱名》:“帅漕与殿步司排罗鞍马仪杖,迎引文武三魁,各乘马带羞帽到院,安泊款待……两状元差委同年进士充本局职事官,措置题名登科录。帅司差拔六局人员,安抚司关借银器等物,差拔妓乐,就丰豫楼开鹿鸣晏,同年人俱赴团拜于楼下。”

清吴荣光《吾学录·贡举》:“《通礼》:顺天乡试揭晓翼日,燕主考、同考、执事各民及乡贡士于顺天府,曰鹿鸣燕,以府尹主席。”燕,同“宴”。

高考还没开始呢,各大饭店的“状元宴”菜单却早就准备好了

南宋画家马和之的《小雅鹿鸣之什图》卷局部

一般举办的鹿鸣宴饮宴之中,必须先奏响《鹿鸣》之曲,随后朗读《鹿鸣》之歌以活跃气氛,显示某公才华。

鹿鸣宴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划分,从座位安排到宴会进行中的行为,都有规定。我们来看一条万历十六年(1588年)六月,礼部言鹿鸣宴座次:

鹿鸣等宴亦宜正考居中,副考居左,监临居右,乃见巡按御史为其地方题聘主考初意,伏乞圣明裁定,勒下臣等遵奉施行。奉圣旨:依拟行。(明代丘滔:《大学衍义补》卷四八《治国平天下之要·明礼乐·郡国之礼》)

当然,最有名的还是“琼林宴”。琼林宴始于宋代,是为殿试后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宋太祖规定,在殿试后由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赐宴庆贺。由于赐宴都是在著名的琼林苑举行,故名琼林宴。

琼林苑是皇家花园,在北宋东京(今开封)的城西。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中记载:“琼林苑,在顺天门大街,面北,与金明池相对。”苑内皆古松怪柏,锦石铺道,玉砌池塘,柳锁虹桥,花萦凤舸,苑中的许多花卉都是从闽、广、两浙进献的。

届时,新科进士一面品尝皇宫美食,一面观赏园中的旖旎风光,是一种极大的荣耀和十分难得的美事。

说到这,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宴会,琼林宴的名声最响了吧?因为他是天子举办的,是给参加殿试的士子们庆祝的,自然是规模最大最高的。

在很多戏曲小说中,琼林宴的主角都是新科状元,而此时也是各种贵族豪门选女婿的机会。

实际上,琼林宴的名字很多,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以前,一直在琼林苑宴请新及第的进士。政和二年,宋徽宗下令改于辟雍赐宴,仍用雅乐。从此,不在琼林苑赐宴,因此,政和二年以后改称“闻喜宴”。

辽国也曾设宴招待新科进士,地点在内果园或礼部,但也沿袭宋人旧俗,称之为“琼林宴”。元、明、清三代,又称“恩荣宴”。虽然名称不同,但其仪式和内容大致不变,因此仍可统称“琼林宴”。

既然是天子请客,那场面自然最豪华,繁文缛节比起鹿鸣宴也更甚。

先是日子的选择,比如明代时,洪武四年首科殿试,在传胪后第二天“于中书省”举行。后又在殿试次日于“会同馆”举行。永乐二年、四年、九年、十年殿试,俱于传胪次日“赐宴于会同馆”;永乐十三年殿试移至北京进行,于传胪次日“赐宴于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永乐十六年恩荣宴举行时间和地点与十三年相同;永乐十九年、二十二年则俱于传胪次日赐“宴于礼部”;宣德二年、五年,俱于传胪次日“赐宴于行在中军都督府”。宣德八年殿试,于传胪次日“赐宴于行在礼部”,并从此著为令,此后恩荣宴皆于传胪次日在礼部举行。

再来看宴会上状元的装扮。每科恩荣宴,都要:

命大臣一员待宴,读卷、执事等官皆预。进士并各官皆簪花一枝,花剪彩为之,其上有铜牌,钑“恩荣宴”三字;惟状元所簪花,枝叶皆银,饰以翠羽,其牌用银抹金。教坊司承应(乐舞)。(万历《明会典》卷七七《科举·殿试》)

高考还没开始呢,各大饭店的“状元宴”菜单却早就准备好了

明《徐显卿宦迹图》之“琼林登第”

一般来说,待宴勋臣在恩荣宴上居中而坐、读卷官左右分坐。恩荣宴因是皇帝赐宴,再加文武大臣莅临,故气派隆重,但并不热烈、轻松,而是秩序井然、场面谨肃,无敢喧哗者。成化八年状元吴宽曾说:“其会尤盛,然出于天子之命,公卿百执事之臣皆在,又有勋戚大臣一人奉命主宴于上,终宴无敢喧哗者。”(明代吴宽:《家藏集》)

这些新进士们经历了皇帝钦赐策问的殿试、钦赐进士功名的传胪和优宠至渥的恩荣宴,沐浴在浩荡的皇恩中,自然产生对皇恩的深切感激。而激发新进士们对于皇权的感激和报恩心理正是统治者举行上述活动的主要目的。

说白了,古代举办的这些宴会无不是带有一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把举国上下对科举的尊崇显示出来。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对状元的崇拜仍然不衰退,进一步的,对考试后的宴会同样趋之若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