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炒作之风何时休

“状元”炒作之风何时休

“状元”炒作之风何时休

又到了一年一度全国高考放榜的时间,“状元”、“第一”、“一本上线率创新高”等字眼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朋友圈,各地不少学校发出高考喜报,高分学霸们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历年来,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的现象屡见不鲜,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关注。3月21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禁止此行为。舆论认为不炒作“状元”,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表示会继续关注禁令发布后的实际效果。

与以往不同,今年对“状元”及高分考生的宣传变得隐晦,在一些媒体平台和学校网站的信息,乍看之下确实没有出现“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字眼,取而代之的是“学霸”“最高分”“高分天团”等字词。

换汤不换药的背后,既有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驱动,也有“一考定终身”观念的持续影响。扭转这种局面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更需要教育和考试制度的改革。

“状元”炒作之风何时休

被利益驱动的“状元”炒作之风

一般说来,大学、中学及地方政府、商业机构是“高考状元”炒作的三大利益相关者。只有使这三股利益相关方违反教育部禁令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从宣传炒作“高考状元”中所获得的收益,才能从根本上有效消除对“高考状元”的宣传炒作行为。

多年来,名牌高校为了争抢优秀生源使出浑身解数,“重金许诺”“专车接送争抢状元”“签订预录取协议”等方式成了抢人“标配”,甚至为了争夺优质生源,高校招生办人员大打出手的情况也出现过。在一些高校看来,每年能够招引到多少地方高考状元,无论是对于招生宣传,还是用于显示“实力”,都关系重大。

据《光明日报》报道,高校对状元的疯抢,无非是看中了状元背后的利益链条。高校将状元纳入囊中,是一个巨大的广告,会极大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生源质量。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争取到更多更好的生源,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其后跟随的是辉煌的“教育政绩”以及熠熠闪光的金字招牌。而教育的本真早已抛之脑后。

而中学也是炒作“状元”、“升学率”的大本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每到高考放榜时,各地各个中学的“大红喜报”都会让人应接不瑕,省级“状元”、市级“状元”、县级“状元”比比皆是。没有“状元”的学校,会把宣传重点放在“北(大)清(华)率”上;如果“北清率”也不好看,还可以强调考生平均分;如果平均分也不占优势,那么就着重宣传一二本上线率;再不济还可以强调与往年相比,今年本科上线人数又增加了多少……不论自身条件如何,一些中学总是能找到合适的角度来宣扬自己的办学成绩。

“高考状元”的诞生是有偶然性的,在尖子生层面,谁都有可能当上“状元”。如果仅凭一次考试就加以炒作、大肆宣传,对“状元”本人今后的发展也容易造成不利影响。把充满偶然性的“状元”看成办学实力的必然,成为学校的“成就”,乃至一个地方教育部门的“政绩”,显然都有可能向社会传达一种错误的信息。在“状元”炒作中得利最大的,当然是那些策划炒作的学校和商家。在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过度的炒作也向社会传递了功利、短视的成功观,固化了“一考定终身”的观念。

当然,各种“喜报”之间,也有“清流”。北京市十所中学针对网上流传的“2018年北京高考理科平均分前十名学校”,发布联合声明:不炒作高考状元,不炒作高考排名。当各大名校形成共识并站出来,以实际行动反对炒作“状元”、炒作排名时,将对教育风气的改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状元”炒作之风何时休

转变高考观和改革教育制度同等重要

现代的高考被很多人视为隋唐以来科举制度的延续,主要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实现个人阶层的跃升,“一考定终生”的思想观念也随之产生。时至今日,在一些中学,“蟾宫折桂”、“鲤鱼跃龙门”类似的标题依然出现在毕业班的墙上,高考依然被一些人视为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最佳机会。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一考定终生”的观念虽然在各种高考“状元”的炒作中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但终究会被时代抛弃。

针对“状元”的炒作之风之所以高温不退,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的教育及考试制度。现行的教育制度为“状元”炒作提供了温床,在滋生不良风气的同时,也让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成了一纸空话。

对于炒作“高考状元”的行为,教育部出台的文件表现出“严肃处理”的态度,固然能产生震慑作用,但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行政主管部门是否也应该逆向的反思制度方面的缺失和漏洞。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快相应的考试制度改革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步伐,淡化以分数为依据的选拔功能,构建和完善人才评价新体系,搭建人才成长新平台,拓宽人才上升新通道,这应该是一条有效的路径。只有社会成才的评价标准多元化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升级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十九大以来,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炒作“高考状元”这个问题上,关键还是要努力推进高考制度的彻底改革,引导人们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恶性循环之中。否则,社会上急功近利的“状元情结”必然沉渣泛起,国人根深蒂固的“状元”意识还会不断顽强地拱出头来。(图片来源于网络)

(综合来源: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三湘都市报、柳州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