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鹰坠落》摩加迪沙之战中美军以战死19人的代价,杀敌三千,为何承认自己战败了?

丿迷蒙

电影《黑鹰坠落》隐瞒或者说回避了一个圈内尽人皆知的隐秘真相:1993年美军血战摩加迪沙街头,表面上是和成千上万的索马利亚暴徒激战,其实暴徒背后的师傅才是天下无敌。当日,正是在这个师傅的指导下,民兵用RPG击落了黑鹰。然后又在师傅的指导下,以优势兵力围歼美军,整套战术是经典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游击战战术。这位师傅就是自1949年后打遍全球,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龙炎”“龙焱”“龙燚”。


杨帆荣安

1993年10月3日下午3点左右,非洲索马里一队“黑鹰”和“小鸟”直升机从美军一个军事基地出发,朝首都摩加迪沙市区驶去,机上搭载着150名精锐士兵,他们的任务是到摩加迪沙市中心抓捕两名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

不可否认,黑鹰直升机是世界上通用直升机中最优秀的。

但是进行不到1小时,一架黑鹰直升机被索马里武装分子用火箭筒击落,黑鹰战机被击落使得美军整个抓捕计划被打乱,几百名武装分子涌向事发地点,不久第二架黑鹰又被击落,为了营救受伤的飞行员,抓捕小组和赶来救援的特种部队与荷枪实弹的武装分子发生了激烈的枪战。美军发现他们被一群暴民围困了,每走一步都会遭到激烈的抵抗,抓捕行动变成了自救行动。

图为艾迪德,索马里武装军阀,因为抢占联合国救援物资,射杀维和部队,所以美军执行此次军事行动就是活足艾迪德。

15个小时,19名美军士兵丧生,70多士兵受伤,2架黑鹰武装直升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数辆悍马军车被毁,,1993年10月3日到4日,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深夜从此成了美军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为什么会战败,最直接的原因是任务是抓捕行动,最后变成了救援行动,任务失败。

图为索马里平民将死亡的美军飞行员拖出游街。

另外,美军没有杀敌三千,索马里伤亡人数确实过千,但是上千人数里不仅有武装力量,同时很多是孩子、年轻人、妇女,就好多是跑来跑去过程中被打死了,所以死亡人数中平民的数量占比是很大的,美军并没有把武装人员和平民区别开,也是后来导致国际上特别谴责的。

1995年维和部队撤出索马里,这场耗资几十亿美金的维和行动以失败告终。

这是一场秘密的抓捕行动,美国也失败在秘密这两个字上。到了战争的后期美国明显是需要增援的,而离他最近的是巴基斯坦军队,但美军一开始并没能跟巴基斯坦军队通气,巴基斯坦军队没做任务准备,导致增援迟缓了一个多小时,使这场秘密任务变成了暴力冲突,给今后美军的地面军事行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图文绘历史

《黑鹰坠落》取材自摩加迪沙之战。

1993年10月3日,摩加迪沙之战爆发;而“黑鹰坠落”电影原型战役便是此战。

双方兵力配置对比

美军

空军:4架MH-6“小鸟”直升机;6架UH-60黑鹰直升机;4架AH-6“小鸟”攻击直升机;战略支援部队含1架P-3侦察机战区高空拍摄,3架OH-58D直升机提供现场情报,1架UH-60黑鹰指挥直升机;1架战斗搜索救援直升机待命。

陆军:7辆武装悍马,2辆货车悍马和3辆重型卡车一共12辆。三角洲特种部队、游骑兵、2名海豹部队共160人,另外还有第10山地师第14步兵团2营c连留守机场作为机动部队。

索马里

4,000—6,000名武装民兵,装备少量RPG和迫击炮等重武器,一定数量武装皮卡。

战役背景:

1969年,索马里军事政变,开始实行独裁统治;1990年,叛军占领摩加迪沙,独裁者巴雷退位后,叛军内部分裂反目,此时艾迪德获得索马里联合国会支持,而另一派支持另一位马赫迪,双方由此开始战争,一些其他较小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由此索马里陷入无政府混乱状态,军阀长期内战,人民苦不堪言。1992年12月,联合国启动“恢复希望”维和行动,向索马里提供人道救援,由此建立起美国为首的索马里维和部队,希望扶持一个中央政府结束内乱,而索马里并不愿意接受,由艾迪德在冲突射杀23名巴基斯坦籍联合国士兵,随后美军发起“艾琳”行动。

1993年10月3日下午3时32分,美军进行突袭。搭乘“小鸟”从天而降的三角洲部队前期逮捕目标非常顺利,后续地面游骑兵随即赶到接收目标,但就在撤退之际四面八方的武装人员将他们团团包围,自“黑鹰”接连不断受到袭击,美军陷入苦战。当晚深夜,美军派出第10山地师满编连150名士兵、9辆卡车、12辆悍马救援,直到次日凌晨才脱困。

失败原因:

一.美军索马里武装民兵战力过于低估,士兵也是过于轻敌,认为这是一场普通的任务,很快就会回来,很多必要装备都没有带齐如“夜视仪”、“防弹陶瓷板”,足量的饮用水,弹药不足等,除黑鹰和悍马上的机枪更未携多少重火力支持,相反索马里人数众多还有重火力支持。(部署装甲车和AC-130空中炮艇未获批准,悍马装甲过于脆弱)

二.袭击改为阵地战,三角洲和游骑兵部队擅长敌后特种作战。部队接敌后,指挥体系混乱,游骑兵、三角洲部队没有统一指挥。

三.敌占区情报不足下发动袭击,城区民兵制造过多路障,美军车队无法机动转移。

四:美国调度部队失误,被围困后未集中防守,黑鹰接连坠落更是把人手捉襟见肘的部队分散在四个地点建立防线,战力被分散,这样即使是精锐部队以一当百也免不了伤亡。

五:艾迪德对民众的误导,使索马里人民普遍仇视维和部队,影片即可看出。(民众捡起散落在地上的武器进攻美军,剧末徒步撤退的游骑兵旁载歌载舞的索马里民众)

伤亡对比

美军:阵亡19人,伤84人,被俘1人;坠毁2架“黑鹰”、损伤2架“黑鹰”、数辆悍马车和3量装甲车被击毁。加上后面支援的150人,美军伤亡比例仍然高达38%,

索马里:阵亡1300余民兵(小鸟AH-6攻击直升机火力压制下击毙很多)并有大量民众受到战火波及造成伤亡。

(行动当天有两位三角洲特种部队成员盖里·高登、兰迪·舒嘉特提出资源前往协助坠机的Super 64机师。两人最后被约一千名索马里民兵包围,弹药耗尽殉职,尸体后被游街示众,震撼全美国民众,机师麦可·杜伦机组唯一存活的人员,在两位三角洲部队成员殉职后因伤被俘,美国士兵用生命践行了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兄弟的诺言。)

摩加迪沙之战是美军越战以来最为惨重的军事失败,数月“围剿”不但没抓到艾迪德,反使其在索马里更加得人心,战后被杀美军士兵尸体更是被直播游街示众,被俘虏的美军也上了电视。此事世界周知,美国国内民众和国际上的舆论更是一片抨击之音。时任总统克林顿不得不在电视上单方面说出美军撤军索马里的最后期限。(基于此,以后美国很少有地面战,比如之后的“沙漠之狐”行动、科索沃战争、利比亚战争,大部分都是空袭,不接敌作战。)

美国方面只能说战术惨胜,以少击多击杀数倍敌军,但战略上惨败。美国政府不得不和艾迪德谈判妥协(双方谈判协定:艾迪德交出杜伦和两具美军士兵的尸体;美军释放扣押的全部艾迪德的俘虏并且不再把艾迪德派作为打击目标。)1995年3月2日,随着最后一批维和部队撤出摩加迪沙,耗资20多亿美元的维和行动以失败告终(未实现给索马里组建一民主政府的目的,也未实现各部族的和解,反而使百余名维和士兵阵亡,数万名索马里人丧生,也因为“黑鹰坠落”事件,之后卢旺达内战美国没有介入,就有了卢旺达大屠杀)

PS:1996年8月2日,艾迪德遭刺杀,当天,当年指挥摩加迪沙之战的美军统帅退役。


以上。


比较战争胜负,并不能单纯比较交换比和战果,而是看最后的政治结果。否则抗日战争,我们输了;越南战争,美国赢了;而苏联更是输了卫国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在这场摩加迪沙之战中,美军阵亡18人,1人被俘,73人受伤。索马里民兵确切阵亡人数位置,在《黑鹰坠落:现代战争的故事》一书估计有700多名索马里民兵死亡,1000多人受伤;“华盛顿邮报”报道是312人死亡,814人受伤。之所以说这次战斗失败,主要有两点,一是行动失败,二是政治失败。

军事上邪灵蛇行动完全失败

本次行动,美军代号为“邪灵蛇行动”(Operation Gothic Serpent),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抓捕盘踞在摩加迪沙的索马里军阀艾迪德和他的两名助手。这两人对和平协议不满,利用其控制的电台散播反联合国言论,巴基斯坦的维和部队过去希望控制这个电台时,其对联合国部队发动攻击,造成维和部队24人死亡,61人受伤(伤者中有1个意大利人和3个美国人)。之后美军为报复,对摩加迪沙市内艾迪德可能藏身地点进行猛烈空袭,但造成73名索马里平民死亡,实际上这点恰恰为之后摩加迪沙之战,大量索马里人拿起武器攻击美军埋下了伏笔!

之后索马里民兵先后两次使用路边炸弹对美军发动袭击,造成美军4人死亡,7人受伤。在这种情况下,美军发动“邪灵蛇行动”意图出动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直接发动进攻,去铲除艾迪德。但是美军错误的估计了双方形式,或者说之前无谋的对摩加迪沙空袭造成的无辜平民伤亡对整个摩加迪沙民众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艾迪德获得了远超美军预计的支援,美军行动队陷入重围,美军地面行动部队在当天下午15:58分开始,到第二天凌晨5:30被围困在摩加迪沙市内动弹不得。空中突击队两架黑鹰直升机被RPG击落,整个行动完全失败,突击部队是依靠外围的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部队发动攻势才得以解救出来。美军行动的主力,第75游骑兵团

政治上的影响更为失败

实际上,美军之前鲁莽的对艾迪德发动报复性空袭,是非常失败之举。在缺乏足够可靠情报和地面部队配合情况下,这类大张旗鼓的空袭效果非常差。杀死一大堆平民,反而成功的把自己成为仇恨的焦点。这次空袭可以说是整个索马里维和行动的转折点,大量中立和观望态度的摩加迪沙势力转为支持艾迪德,成为黑鹰坠落的关键。

甚至说,如果克林顿政府能够更加坚决和果断点,在6月份巴基斯坦维和部队遭袭击受到重大伤亡后,索马里其他势力还在观望和骑墙时,就发动“邪灵蛇行动”进行抓捕,那么这很可能会是成功和经典的特种部队突击斩首案例。但是美军当时一顿狂轰滥炸,帮助艾迪德拉仇恨,成功的串联起一帮势力来反对美国。而美国拖了三个多月后等到局势恶化后,却盲目自大的跳入火坑。可以说美军制定行动的狂妄自大以及不把当地民众复杂心理波动当回事,才是“黑鹰坠落”的最根本原因!

而对于行动目标,索马里军阀艾迪德来说,其通过击退美军这次突袭,反而让他在索马里军阀界脱颖而出,成为索马里的“英雄”,获得大量的威望和支持,虽然其手中的部队受到相当大的伤亡,但他的实力反而是大幅度的增长。在这次行动的两天后,艾迪德的部队就通过迫击炮对美军驻地发动袭击,造成1人死亡和4人受伤。

而美国国防部在危机公关中更是暴露缺点和不足,在这次行动失败后,美国国防部一开始宣称共有5名美军士兵阵亡,但随后索马里传来的被击毁的黑鹰直升机残骸、拖街展示的美军士兵尸体、以及被俘的美军士兵,这些画面都强烈刺激了美国民众的神经,不自觉的把自己成为美国民众的抗议焦点。黑鹰直升机残骸

所以进行一综合的话,这次“邪灵蛇行动”任务目标,没有完成,失败。造成的结果,预想铲除的对象获得支持率大涨,实力大增;把美国推到索马里各方势力的对立面,顺带造成美国国防部和政府信用危机。摆在美国只有两个选项,发动全面战争进行报复,或者灰溜溜的撤退,试问下,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失败的军事行动吗?

摩加迪沙之战战场地图

五岳掩赤城

摩加迪沙之战由于美国种种战术上的失误,最终导致维和失败。

第一,美国前期缺乏相应的媒体宣传,索马里军阀不满联合国的干预,对美国进行了魔鬼化的宣传,而非人道主义的援助,因此美国在索马里遭遇全城的攻击。

第二,撤离过程中遭遇的一个又一个意外,说明美军缺乏前期的战术预估。

第三,美国士兵的尸体被游街示众,对美国人们而言,这种侮辱性的行为比美国行动失败还要可耻。

第四,这次行动不仅没能成功抓捕军阀艾迪德,反而适得其反,坚定了索马里民众对艾迪德的信心。


五味社

美军阵亡19人,这个是可以肯定的,但不能不提及1人被俘,70人受伤的情况。不过,你所谓的杀敌三千从何认定?就连电影黑鹰坠落的结尾也估算民兵损失超一千人,而不是三千。

在当时,随着美军行动的暴露,艾迪德的民兵大量聚集围攻美军,而随着冲突升级,美军也不断派出装备人员增援作战。由于索马里人几乎全民皆兵,所以良莠不齐的作战人员和落后装备等因素造成的劣势通过庞大的人数得以弥补,所以美军并不顺利,在空中掩护下才得以退出战场撤回基地。

据说索马里人损失过千是可以肯定的,因为男女老少聚集围攻美军时多次遭到直升机机枪的空中扫射,所以死伤惨重,但这不意味着是军人的阵亡。所以杀敌一词慎用。


吉用时代

首先,电影黑鹰坠落,很好的简述美军游骑兵的这一次失败的军事行动。对于一场军事行动,决定是否成功的不是在于伤亡人数,而且要看你的这次行动是否达到了你要达到的目的,如果达到了目的,付出的代价就算大一些,也会认为是成功。而如果没有达到目的,就算是没有死人,也会认为是失败的。

应该是近20年,西方国家提出了零伤亡战争的概念,这种提法是把战争的代价和目的搞反了,零伤亡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不是目的,如果真的零伤亡,最好就不要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回到摩加迪沙,美军发动行动的目的是要去抓当时摩加迪沙的军阀艾迪德,这个军阀当时极大的干扰了联合国在救援活动,于是美军要把他抓起来,于是美军出动特种部队,而行动的结果大家很清楚,艾迪德没有抓到,反而美军被艾迪德的民兵围了起来,最后是驻扎在附近的巴基斯坦部队和美军第10山地师的救援下才突围而出。单就双方的人员伤亡来说,美军远远少于民兵,但是有一个十分残酷的现实就是,美国人的命比索马里人值钱,当美国人的死尸被拖过索马里街头的时候,全世界都看到了,这样就使美国国内产生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本来美国其实办的这个事情是一个好事,但是大部分的美国人都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要到索马里去流血,于是美国人撤出了索马里,后来在一个会谈上还去请了艾迪德,负责保护艾迪德的一部分人员就是参加黑鹰坠落的游骑兵。

打了半天,最后还把人家请来开会,早知这样,当初何必呢。


有痰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所以判断一场战争或军事行动的胜负,不是以伤亡人数和战斗胜负决定的,而是以是否实现政治目标为标准的。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政治,政治关系往小处说,就是不同个体人与人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都有要实现的目标,维持一个政权的生命和利益,与个人维持自己的生命和利益是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