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省市上调2018年最低工资标准,都涨了多少?

不知道你们身边是否存在这么一类人,每天都在哀怨自己工资低,沉浸在物价上涨速度高于工资上涨速度的伤痛中。工资和奖金什么时候才能再往上冲一冲?注意,这些人的工资和奖金将会发生变化,快看看有没有你!

8省市上调2018年最低工资标准,都涨了多少?

国企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

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以岗位价值为依据,以业绩为导向,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并结合企业经济效益,通过集体协商等形式合理确定不同岗位的工资水平,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合理拉开工资分配差距,调整不合理过高收入。

完善公务员奖金制度,保证正常福利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要求,健全干部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完善公务员奖金制度,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做好平时激励、专项表彰奖励工作,落实体检、休假等制度,关注心理健康,丰富文体生活,保证正常福利,保障合法权益。

要给基层干部特别是工作在困难艰苦地区和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更多理解和支持,主动排忧解难,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让他们安心、安身、安业,更好履职奉献。

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将影响低收入群体生活

近期,各地陆续发布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指导线等影响劳动者收入的好消息。触及最低收入人群工资将有望提升!从各地人社部门公布的信息来看,有10个省区市已经确定将上调2018年最低工资标准。

为此,你是怎么看的?

延伸:8省市上调2018年最低工资标准 都涨了多少?

截至4月25日,已有辽宁、新疆、江西、西藏、广西、上海、云南和山东8省市上调2018年最低工资标准。目前来看,上海月最低工资已达2420元,在各省市中最高。

2017年2月2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将现行最低工资标准由两年至少一调改为原则上三年至少一调,2017年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按2015年5月发布的标准执行。

8省市上调2018年最低工资标准,都涨了多少?

行测答题技巧:巧解几何特性类题

一、 几何特性基础理论

1.若将一个图形尺度扩大N倍,则:对应角度不变;对应周长变为原来的N倍;面积变为原来的N的平方倍;体积变为原来的N的立方倍。

2.几何最值理论:

平面图形中,若周长一定,越接近于圆,面积越大;

平面图形中,若面积一定,越接近于圆,周长越小;

立体图形中,若表面积一定,越接近于球,体积越大;

立体图形中,若体积一定,越接近于球,表面积越小。

3.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长度之差小于第三边。

二、 真题链接

1.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cm、2cm,则周长为多少?( )

A. 12 B. 9 C. 12或9 D. 无法确定

【解析】A。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三角形的腰只能是5cm,因此周长为5+5+2=12cm,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2.矩形的一边增加了10%,与它相邻的一边减少了10%,那么矩形的面积( )

A. 增加10% B. 减少10% C. 不变 D. 减少1%

【解析】 D。 原矩形面积S=ab,现矩形面积S=1.1a*0.9b=0.99ab,比原来减少了0.01ab,即减少了1%。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三、 模拟演练

【例题】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10%后,它的面积增加百分之几?( )

A. 10% B. 11% C. 21% D. 26%

【解析】C。几何特性问题。该图形的尺寸增加10%,则该图形的尺寸变为原来的110%,则面积变为原来的110%的平方倍,即121%,因此增加了21%,故选择C选项。

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说明

(一)立方数列

立方数列的主要特点是数列中的各项数字的变化幅度很大,且各项均可转化成某一数字的立方。故只要某一数列符合这个特点,就可用立方数列的规律来尝试解题。

【例22】 1,8,27,64,()。

A.90B.125C.100D.250

【解答】 本题正确答案为B。这是一个立方数列。本题求自然数的立方,1^3=1,2^3=8,3^3=27,4^3=64,故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所求项为5^3=125,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二)立方数列的变式

立方数列的变式是指在立方数列的基础上进行某种变化后得到的新数列,这种变化通常是指“加减某一常数”的变化。

【例23】 29,62,127,214, ()。

A.428B.408C.345D.297

【解答】 本题正确答案为C。 这是一个立方数列的变式。经观察可知:29=3^3+2,62=4^3-2,127=5^3+2,214=6^3-2,故空缺处应为7^3+2=345,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例24】11,33,73,(),231。

A.137B.146C.149D.212

【解答】 本题正确答案为A。这是一个立方数列的变式。该数列的规律是:2^3+3=11,3^3+6=33,4^3+9=73,6^3+15=231,由此判断,空缺处应为5^3+12=137,所以正确答案是A项。

(一)和差数列

和差数列的主要特点为第三项是由前两项产生的,故只要第三项与前两项存在某种联系且变化幅度不是很大,就可以考虑和差数列的规律。

【例1】1,2,3,5,8,13,()。A.14B.15C.20D.21

【解答】 本题正确答案为D。这是一个和数列。前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即1+2=3,2+3=5,3+5=8,5+8=13,故空缺项为8+13=21,选D。

【例2】17,10,(),3,4,-1。

A.7B.6C.8D.5

【解答】 本题正确答案为A。这是一个差数列。前两项之差等于第三项。即17-10=7,7-3=4,3-4=-1。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二)和差数列的变式

如果某个数列的前两项相加或相减后再经过某种变化得到第三项,则这个数列为和差数列的变式。这种变化可能是加、减、乘、除某一个常数,或者与项数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等情况。

【例3】22 , 35 , 56 , 90 , () , 234。

A.162B.156C.148D.145

【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D。这是一个和差数列的变式。注意观察前两项与第三项的关系:(22+35)-1=56, (35+56)-1=90,(56+90)-1=145, (145+90)-1=234。由此可知,D项是正确答案。

【例4】4,8,6,7,(),27/4。

A.13B.13/2C.17D.214

【解答】 本题正确答案为B。这是一个和差数列的变式。观察前两项与第三项的关系:(4+8)÷2=6,(8+6)÷2=7,(6+7)÷2=13/2,(7+13/2)÷2=27/4。由此可知,正确答案是B项。

【例5】4,5,11,14,22,()。

A.24B.26C.27D.36

【解答】 本题正确答案为C。这是一个和差数列的变式。每相邻两项之和构成一个平方数列:4+5=9=3^2,5+11=16=4^2,11+14=25=5^2,14+22=36=6^2。则空缺处应为7^2-22=49-22=27。

(三)三项和数列及其变式

三项和数列是数字推理部分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的基本特点是“三项之和为第四项”。三项和数列的变式是指三项之和经过变化之后得到第四项,这种变化可能是加、减、乘、除某一常数,或者每三项之和与项数之间具有某种关系。

【例6】0,1,1,2,4,7,13,()。

A.22B.23C.24D.25

【解答】 本题正确答案为C。这是一个三项和数列,即前三项之和为第四项。0+1+1=2,1+1+2=4,1+2+4=7,2+4+7=13,故空缺处应为4+7+13=24,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例7】2,3,4,9,12,15,22,()。

A.27B.31C.36D.42

【解答】 本题正确答案为A。这是一个三项和数列的变式。它的规律是每相邻的三项之和构成一个平方数列:2+3+4=9=3^2,3+4+9=16=4^2,4+9+12=25=5^2,9+12+15=36=6^2,12+15+22=49=7^2。故空缺处应为8^2=64-(15+22)=27,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详细解析面试材料题

1.阅读材料阶段

(1)拿到材料以后,要排除干扰以最快的速度阅读材料。一边专心观看,一边思考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2)在阅读材料时,注意筛选与归纳,抓取重要信息,概括材料的主题,以及每一段的大意。如果规则允许,可以将其书写在纸面上,以提高即时记忆的效率。

(3)按照所涉及话题的定义,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等事理发展顺序,进行理解和记忆,力争在短时间内,在头脑中对事物产生一个总体的印象。

2.答题阶段

听清问题

尤其要抓住“题眼”,是要求“怎么看”还是“怎么做”,题中设定的身份是什么,具体的场景是什么,是要求我们提出大方案还是落实小环节等等。

引申材料

如果能够结合材料答题就结合材料答题。材料的最大作用是为答题提供了一些素材,其中的一些题目需要引用材料中的某些内容。

发散材料

材料可以提炼出主题来,考生需对此主题下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依托材料进行发散式的答题。特别是针对当前社会热点材料进行的结构化面试,考生要了解一些社会热点。

超越材料

题目虽依附材料设置,但回答问题时并不是完全依靠材料,回答每类题目的思路还是跟结构化面试的基本题型一致。当题目与材料的结合并不是很紧密时,千万不要为材料所“束缚”,一旦联系不上材料就要迅速调整思路,避免卡壳,努力答好题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