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和中美貿易戰有什麼關係?

中國目前430萬億市值的宇宙最高房價一旦崩盤,其破壞性也許不亞於滅霸的一個響指。

樓市調控和中美貿易戰有什麼關係?

馬雲說8年之後房子如蔥。聽到這句話你可能會非常高興,心中期盼的調控終於有了成效。然而結局也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8年後你去超市買把蔥也許和房子一樣貴。

目前的樓市市值430萬億,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就是把北上廣深的房子都賣掉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如果這麼龐大的樓市泡沫一旦破滅,天量超發貨幣將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那為了防止樓市大崩盤我們又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呢?

2018年,限購、排隊、搖號、上調貸款利率、搶人大戰等等一連串看似混亂的景象,其實都是在傳遞著一個清晰的信號:市場禁入。

政府給出的信號翻譯一下就是,只准進不準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上個月海南出臺了“史上最嚴調控政策”:非本省戶籍五年社保、首付七成、限售五年。瞬間,7000億炒房資金被套。

海南全省的房產經紀人紛紛準備遷徙去北海和雲南,史稱中國地產行業難民事件。說是要做中國的自由貿易港,但是連房子卻不能自由交易,真是一種極大的諷刺。

各地政府調控政策正越來越嚴苛那這一切和貿易戰有什麼關係?我們來理一理其中的邏輯:

消費、投資、外貿是拉動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房地產作為最大的消費品類卻擠佔了幾乎全部其他的消費空間,這時提升內需幾乎成為了提升房地產的代名詞。所以我們能在各個層面看到最多字眼就是:促進消費升級。

這其中的第一個原因,在所有一級行業中,負債率第一的是銀行,第二的是非銀金融,那麼負債率第三的行業呢?是房地產。

截止2018年4月,房地產公司的整體負債率已達79%,創下近十三年來新高;其中近20家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85%,而萬科84%的負債率也創下該公司的歷史新高。

其實,雖然樓價節節高,但房地產商其實還是很焦灼,尤其是在恆大、萬達的海外投資事件之後,在殺雞儆猴的強監管下,資產轉移的路徑被嚴重限制。而這些高負債率的人民幣資產,面臨著隨時被清盤的風險。

樓市調控和中美貿易戰有什麼關係?

從2010至今,居民儲蓄存款增長與可支配收入比例已經下降了一般,而我們的家庭負債率卻上升到49%,佔到了GDP的一半,這意味著我們的收入大多都用於不動產的投資而負債,流動性現金減少了很多,這就是隻準進不準出的樓市新政。目的在於改善居民的家庭支配比例。

5月份出臺的資管新規很可能會進一步加快房地產市場的集中化,提升龍頭房地產企業的估值。時間能拖就拖,因為我們正在拿時間來換空間。

如果在資管新規的貫徹執行過程中,不小心發生了連鎖反應、刺破了債務泡沫,那麼整個貨幣體系將面臨大幅收縮。在這種極端情況下,所有的資產短期都會下跌,包括房地產。

也就是說,一旦資管新規玩砸了,那麼在關鍵時刻出來託底的大招就是債務貨幣化了,而一旦選擇這個貨幣化的大招,那麼到時候的人民幣也就不是現在的人民幣了。

而第二個問題,是貨幣超發問題。在過去兩年中的人民幣貶值、資金外逃狂潮中,中國的外匯儲備從4萬億跌破了3萬億關口;隨後在強力的外匯監管措施下才扭轉了人民幣貶值的預期。

但這一次的外匯管制,卻難以複製過去的強而有力,雖然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從6.9回升到了6.25,但中國的外匯儲備卻只回升了不到2000億美元,而且還增加了2984億美元的外債,再加上約3000億美金的貿易順差。

而目前3.1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外債水平已經達到了約1.8萬億,也就是說,實際上能夠用的外匯儲備也就一萬億。現在,隨著美元開啟了新一輪的升值週期,人民幣匯率也開始了七連跌,剛剛公佈的4月份外匯儲備比上個月減少了180億美元。

在這一波美元的升值過程中,如果人民幣匯率不能維持在6.6以上,那麼匯率貶值的預期將再度回來,而這個時候,我們已經沒有多少彈藥可以用了。

在消費、投資接連受搓之後,產業升級是化解這場危機的必經之路。

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目的也正是因為中國房地產的巨大的體量容易成為可攻擊的目標。而制裁中興只他們遏制中國2025計劃的一小部分,現在真正的戰役才剛剛開始,而打擊手段很明顯就是工業生產和食品加工等行業的重要原料:

石油。

樓市調控和中美貿易戰有什麼關係?

5月8日,特朗普在白宮宣佈美國將退出伊朗核協議,並對伊朗實施嚴厲制裁。

中國是伊朗原油最大的買家,伊朗是中國第六大石油供應國,其石油出口的三分之一賣給了中國。

在上一輪對伊制裁中,中石油就曾在油田開發的設備採購和運輸上出現困難,在油田發電機、壓縮機等關鍵精密儀器、以及物資的生產技術都被歐美所控制,這次一旦美國實施進一步的制裁,後果嚴重性將遠超中興事件。同時,針對歐美市場出口的一大批中國設備製造商也將受到牽連。

房地產這個蓄水池早已蓄滿了水,再放水就有潰堤的風險。那麼,哪些地方還能蓄點水呢?似乎只有內需了,這意味著消費該漲價了,也就是新聞中說的擴大內需。這就基本上屬於通脹的節奏了。與此疊加的,是輸入性通脹,來自哪裡呢?特朗普的石油戰略:通過制裁伊朗,推高石油價格。

不要覺得油價的上漲隻影響到你開車加油時的心情,石油作為重要的工業生產原料會帶動許許多多相關商品的漲價,這種漲價最終會反映在商品的零售價格和生活必需品上,消費者會因此多付出很多成本,這就是輸入性通貨膨脹。

2007年,原油價格最高漲到了每桶147美元,結果就是造成了國內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大幅上漲,嚴重影響了居民生活水平和國內經濟的發展。為了對沖這一波通貨膨脹,當時央行動用了6次加息和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的嚴厲方式。

然而,也正是央行這一波操作對房地產市場也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當時的房地產行業大面積停擺,房價直線向下,像上海當時的房價連續十幾個月下跌,最高跌幅高達35%,新聞上基本上都用崩盤來形容當時的市場。

所以面對我們內憂外患的現狀,美國發動貿易戰不僅僅影響的是A股受挫,債市受打壓問題。

原油價格上漲的輸入性通脹具有極強的殺傷力,如果這次特朗普的伊朗戰略使油價上漲到每桶80美元以上如果石油價格的上漲最終導致房價的下跌,那最諷刺的結果就是:中國熱血青年吐槽的愛發推特的那位總統,其實才是你們能否買的起房子的關鍵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