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打完預防針不舒服?這些接種常識一定要看!

寶寶打完預防針不舒服?這些接種常識一定要看!

昨天(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兒童免疫預防接種,關係到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爸爸媽媽們可不能掉以輕心。

從整體上看,接種疫苗能增強孩子對疾病的抵抗力,讓身體更健康;但偶爾會有新聞報道孩子打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甚至引發較嚴重後遺症,這就讓很多爸爸媽媽焦慮了。

孩子接種疫苗後的哪些反應是不正常的?

打疫苗前後到底要了解哪些常識?

接種疫苗要注意些什麼?

現在,波仔就帶你們去了解一下~

接種前的注意事項

1、測量體溫

接種疫苗前,父母應該先在家給孩子測量一下體溫,看看有沒有發熱、腹瀉現象,看看有沒有溼疹、紅屁股現象。

寶寶打完預防針不舒服?這些接種常識一定要看!

2、保持接種部位皮膚清潔

接種疫苗前,父母可在前一晚給孩子洗澡,因為接種後當天不易洗澡,這樣可以保持接不易位皮膚清潔。出門前給孩子換上寬鬆柔軟的衣服,方便醫生接種。

寶寶打完預防針不舒服?這些接種常識一定要看!

3、提前餵食

較小的寶寶,接種疫苗前,父母應該提前半小時給寶寶餵奶,期間最好不要進食,防止接種時寶寶因哭鬧發生嘔吐。

寶寶打完預防針不舒服?這些接種常識一定要看!

4、向醫生說清孩子健康狀況

接種疫苗前,向醫生說清孩子健康狀況,例如:是不是早產兒,有沒有體重不達標,是否患有發熱性疾病、急性傳染病、有過敏性疾病(如哮喘)、溼疹、患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心臟病、腎炎及肝炎等疾病,經醫生檢查認為沒有接種“禁忌症”方可接種。

寶寶打完預防針不舒服?這些接種常識一定要看!

接種後的注意事項

1、觀察15~30分鐘

接種疫苗後,應在接種場所觀察15~30分鐘,確定無反應再離開接種門診。孩子打過疫苗以後要避免劇烈活動,對孩子要細心照料,注意觀察,尤其是嬰兒。

2、針眼不能碰水

接種疫苗後,48小時內針眼不能碰上水,晚上可以給寶寶擦拭身體,第二天再給寶寶洗澡。

寶寶打完預防針不舒服?這些接種常識一定要看!

3、可能會出現不適情況

接種疫苗後,少數兒童可能出現發熱、頭痛、頭暈、乏力、全身不適等情況,一般持續1~2天。個別受種者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一般以接種當天多見,很少超過2~3天。

寶寶打完預防針不舒服?這些接種常識一定要看!

處置原則

(1)孩子發熱在≤37.5℃時,一般不需特殊處理,應加強觀察,適當休息,多飲水,防止繼發其他疾病,反應會自然消失;

寶寶打完預防針不舒服?這些接種常識一定要看!

4、護理時要保證衛生

接種後,父母在護理時務必要保證衛生,做好打針區域的清潔工作,避免被細菌或病菌感染。

少數受種者在接種疫苗後數小時至24小時或稍後,局部出現紅腫現象並伴隨疼痛。紅腫範圍一般不大,在24~48小時內會逐步消退。

寶寶打完預防針不舒服?這些接種常識一定要看!

處置原則

(1)如果紅腫直徑和硬結<15mm,一般不需任何處理;

(2)如果紅腫直徑和硬結在15~30mm,可用乾淨的毛巾先冷敷,出現硬結者可熱敷,也可用新鮮的土豆薄片貼在紅腫部位,但要避開針眼。

寶寶打完預防針不舒服?這些接種常識一定要看!

出生24小時接種了卡介苗後2周左右,局部可出現紅腫浸潤,隨後化膿,形成小潰瘍,大多在8~12周後結痂(卡疤),一般不需處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潔,防止繼發感染。需要留意的是,接種卡介苗出現的局部紅腫,不能熱敷。

如何判斷是否是異常反應

有些爸爸媽媽問,如何判斷寶寶在接種疫苗後的反應是不是異常反應?這不是由某個醫生說了算,需要“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調查診斷專家組”進行調查診斷。對診斷結果有爭議時,可以向市級醫學會申請鑑定。

《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也對相關內容作出了明確規定。

↓↓↓

寶寶打完預防針不舒服?這些接種常識一定要看!

人類與傳染病幾千年的鬥爭史已證明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最經濟有效的措施,預防接種也被評為“二十世紀美國最偉大的公共衛生實踐之一”。

寶寶打完預防針不舒服?這些接種常識一定要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