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憶江南》名傳千古,為何更多側重杭州,其次才是描寫蘇州

《憶江南》是白居易在離開蘇州12年後寫出來的,這個時候的白居易已經不在年輕,可以說是“花甲之年”。對於中國人而言,有著一種落葉歸根的情懷,人在年老之時就更加思念自己的故鄉。而白居易的出生地點並不是在江南,他是在河南新鄭出生長大的,江南也不是他成長的地方。而《憶江南》中的“何日更重遊”、“早晚復相逢”、“能不憶江南”等名句就足以表達了白居易對江南的喜愛之情,這是白居易出於內心的對江南的真心的喜愛!

白居易《憶江南》名傳千古,為何更多側重杭州,其次才是描寫蘇州

在《憶江南》的開篇中,白居易對江南進行了系列的描寫,展現了江南的整體美感。江南美景歷來就受到詩人的寵愛。所以這應該就是白居易對江南的思念之情。或許也有可能北方的生活對於年老的白居易而言過得並不是很舒心,而且那古時候的北方是不可能有暖氣的,冬季的洛陽可比不上江南那樣的風和日麗,所以江南就更對白居易有吸引力了!

杭州和蘇州在《憶江南》的第二首與第三首中被白居易描寫出了抽象之美。最想念的是杭州,對於杭州的靈隱寺與錢塘江大潮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卻唯獨沒有提到西湖。但是西湖是在南宋時期最終確定下來的,所以白居易自然就沒有對西湖有描寫了。而且在當時,西湖的治理工作是由白居易進行開展的,之所以白居易沒有在自己的詩詞中提及西湖,可能是不想在此要功吧,所以說白居易還是很謙虛的。但是北宋的蘇東坡對於西湖讚美之情表現得很大方,一點也不避諱。正所謂“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等美句就能看出來蘇東坡在向世人表達出自己的忠心與邀功之情。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蘇東坡對於杭州那可民功不可沒的。

白居易《憶江南》名傳千古,為何更多側重杭州,其次才是描寫蘇州

蘇州的人文景觀可是美不勝收,白居易並沒有在《憶江南》中描寫蘇州的具體的風景名勝。白居易還是很留戀吳娃、吳酒、吳宮的,但白居易更是喜愛杭州的美景,漸入晚年的白居易是自由自在,無所求了。也可以說白居易對於江山美景的喜愛之情勝過了對美人的喜愛之意。可惜蘇州園林是在宋代成形的,自然白居易就錯過了。蘇州那時是以人文美觀為主的。就算是到了現在杭州的自然景觀也比蘇州的要好。

但是蘇州的古城等文物保留還是很好的,江南因子是要比杭州多的多。而白居易在杭州時候的生活還是很愜意的,比在蘇州時過得舒心多了。白居易從馬上摔下來扭傷腰就是發生在蘇州,後來他也因此回老家去療傷。也有人說這是白居易自己作出來的後果,自古有云:南航北馬,在南方出行與北方相比坐船要舒服得多。正洽當時白居易正在治理七里山塘,所以人力可能比較緊張,白居易才會用馬來取代人力轎子的。所以說白居易在《憶江南》中更喜愛杭州,而不是蘇州。

白居易《憶江南》名傳千古,為何更多側重杭州,其次才是描寫蘇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是范成大的名句,或話范成大正是閱白居易的《憶江南》後而得到的靈感吧,“蘇杭”而不是“杭蘇”應該是為了使句讀起來更加順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