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歷史上的十大戰將有哪些?

光頭蔣和蔣頭光

內戰不談,只說抗戰時期,中將及中將以上,暫時就想到8個。

1、張治中

先後擔任中央軍第5軍軍長、第9集團軍總司令。1932年率第5軍與第19路軍在上海以劣勢兵力兵器抗擊日本陸海空三軍並予以重創,迫使日軍在作戰期間連續更換了3個司令。1937年又指揮由中央軍、地方軍、保安部隊組成的第9集團軍在上海大戰日軍,如果不是因為上級對戰與和舉棋不定的態度,張治中完全可以將駐滬日軍全殲!

2、張自忠

先後擔任第37師師長、59軍軍長、第5戰區右翼兵團司令兼第33集團軍總司令。1933年長城抗戰中率37師在喜峰口、羅文峪重創日軍。1937年七七事變後,忍辱負重與日軍談判議和。1938年重返戰場,擔任第59軍軍長,隨即率部參加徐州會戰。碰到的第一個對手就是兇殘無比、在中國戰場橫衝直撞的日軍第5師團。張自忠率59軍與之血戰7個晝夜一舉將其擊潰,徹底粉碎了日軍南北夾擊徐州的戰略企圖,為後來中國軍隊在臺兒莊大量殲敵創造了有利條件。

不是冤家不聚頭,張自忠率59軍在徐州會戰中擊潰了第5師團,日軍的另一個精銳師團第10師團在臺兒莊遭到了毀滅性打擊。而在隨後的武漢會戰中張自忠的59軍在大別山南麓的潢川城又遇上了一心想要復仇雪恥的第10師團。此時的59軍包括張自忠在內被瘧疾所折磨,卻依然與驕橫的日軍你來我往大戰5個晝夜,以傷亡4000人的代價斃傷日軍3000餘人,為後續部隊集結展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武漢會戰後張自忠擔任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在棗宜會戰中再次重挫日軍,被當地老百姓稱為“活關公”。之後,張自忠率部發動自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戰略攻勢,殲滅日軍一個旅團。1940年隨棗會戰中,張自忠部因陷入日軍包圍,寡不敵眾壯烈犧牲。

3、孫連仲

先後擔任第2集團軍總司令、第6戰區副司令長官。徐州會戰中率第2集團軍守衛臺兒莊正面,背靠運河與日軍第10師團展開殊死拼殺,始終不退後一步,硬是用屍山血海將第10師團死死釘在了臺兒莊,最後配合主力部隊予敵以毀滅性打擊。徐州會戰後,孫連仲又相繼參加武漢會戰,在大別山南麓與日軍鏖戰。1942年,孫連仲受陳誠推薦擔任第6戰區副司令長官,指揮部隊在湖北以西與日軍作戰。1943年指揮鄂西會戰、常德會戰,重挫日軍,收復湖南湖北大片失地。

4、薛嶽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先是在武漢會戰中於萬家嶺之戰中全殲日軍106師團,創下自抗戰以來中國軍隊殲滅日軍一個整師團的戰例。日軍佔領武漢後直撲長沙,薛嶽率第九戰區與之大戰,三次大會戰下來噼裡啪啦的消滅了日軍10餘萬,重創日軍第一支機械化兵團第11軍,大漲同盟國軍士氣!

5、孫立人

6、羅卓英

先後擔任第18軍軍長、第19集團軍總司令、第9戰區副司令長官,遠征軍副司令。抗戰爆發後,羅卓英率第18軍參加淞滬會戰,在羅店與日軍展開激烈爭奪,白天日軍倚仗地空火力優勢佔領陣地,18軍於夜間組織反擊將陣地奪回。其戰況之慘烈震驚全國,雙方各自傷亡萬餘人,羅店也因此被稱為“血肉磨坊”。淞滬會戰後,羅卓英擔任南京衛戍副司令,協同唐生智指揮南京保衛戰。南京失守後,羅卓英擔任第19集團軍總司令,在南昌迎戰日軍,因雙方火力懸殊而失利。隨後,羅卓英率部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殲滅日軍無數。

日軍第一次進攻長沙失敗後,總結經驗教訓,開始向長沙外圍各中國軍隊據點進攻,結果在上高被羅卓英捱了一頓狠敲。上高會戰羅卓英率部斃傷日軍2.4萬餘人,敵34師團遭到毀滅性打擊,這次會戰後來被稱為抗日戰爭時期最精彩的一次戰役。

1942年,羅卓英出任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司令,率部進入緬甸。因為英國當局不戰而逃,導致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受到嚴重損失。

抗戰勝利後,羅卓英率海軍艦艇進入南沙群島宣示主權並將其主島命名為太平島,為維護祖國主權完整和南沙群島的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7、傅作義

先後擔任第35軍軍長、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在全面抗戰爆發前曾在綏遠省百靈廟戰役中大敗日偽軍。全面抗戰爆發後,傅作義部歸屬第二戰區序列,參加太原會戰。會戰後期,為了掩護戰區機關和主力部隊南撤,傅作義率部困守太原城,以極端劣勢的兵力火力抗擊日軍3天,最後奉命突圍。日軍經過太原攻堅戰,傷亡慘重,被迫停下來休整。

1940年,時任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的傅作義率部收復綏遠省五原,殲滅偽軍兩個師,創下了國民黨戰區收復失地的先例。

8、方先覺

先後擔任預10師師長、第10軍軍長。1942年率部參加第三次長沙會戰,隨第10軍軍部堅守長沙,吸引日軍為外圍部隊趕來圍殲日軍贏得了時間。此戰後,方先覺升任第10軍軍長。1944年率部參加長衡會戰,與五倍於己的日軍第11軍在衡陽展開激戰,在孤立無援的狀態下困守衡陽47天,殲滅2—3倍於己方傷亡的日軍。創下了抗戰以來守城時間最長的記錄!


世紀戰爭大揭秘

戰將顧名思義就是能征善戰,國軍歷史上的戰將不少,特別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可謂將星如雲,比如關麟徵、杜聿明、胡璉、王耀武、陳明仁、杜聿明、戴安瀾等軍事才能都不是等閒之輩。

首先呢,想到的是抗日鐵軍74軍軍長王耀武,從淞滬會戰到抗日戰爭最後一次大會戰湘西會戰,王耀武率領的74軍幾乎打滿整個抗日戰場,包括蘭封會戰、萬家嶺大捷、上高會戰、常德會戰等硬仗而鮮有敗績,其抗日鐵軍的稱號是用日寇鮮血打出來的,無愧於國軍第一主力,其麾下的餘程萬、張靈甫、施中誠等皆一時抗日名將。曾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蔣介石曾稱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才幹,連老對手粟裕和陳老總都稱王耀武是國軍中少有的明白人。

其次呢,是關麟徵、關鐵拳,黃埔一期畢業,1933年率領25師參加長城抗戰,在古北口與日軍大戰三天,重創日軍一戰成名,堪稱黃埔第一抗日名將。抗戰全面爆發後升任25軍軍長,曾與日軍土肥原賢二和板恆徵四郎的師團交手過均重創對手,打出了“關鐵拳”的稱號。其一生縱橫沙場二十餘年,參加過東征、北伐和抗日諸多戰役,可以說是身經百戰,用兵以穩、狠、準著稱,其麾下鄭洞國、劉玉章等都是抗日名將。

再次呢,是“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璉,黃埔四期畢業,蔣介石的天子門生,陳誠的土木系主力戰將,淞滬會戰在羅店與日軍的一場殘酷拉鋸戰,有“血肉磨坊之稱”震驚日軍,作風潑辣、作戰勇猛,與張靈甫、關麟徵等都是陝西人。其指揮的有“東方莫斯科保衛戰”之稱的石碑保衛戰以“破釜沉舟”之勢重創日軍震驚全國,打出了“吃人部隊”的稱號。胡璉軍事才能毋庸置疑,非常善於捕捉戰場信息變化,是個戰場高手,解放戰爭時期成為了我軍最頭疼的一位國軍將領。

最後呢,是陳明仁,黃埔第一虎將,黃埔一期畢業,東征討伐陳炯明惠州戰役時一戰成名,是黃埔眾星中成名比較早、人氣比較高的一位。而抗戰中曾參加過武漢會戰的九江防禦戰、桂南會戰和滇西反攻戰,其中在滇西反攻戰—回龍山戰役中指揮的74軍聞名海外,以步炮空協同的進攻方式攻破了日軍堅不可摧的回龍山要塞,幾乎全殲日軍兩個師團,連毛澤東都稱之為一場傑出的軍事指揮藝術,美軍也稱之為威震敵膽的抗日名將。而在四平戰役中,陳明仁以一軍之力抵擋住了林彪十餘萬東北聯軍的進攻,震驚全國,蔣介石都稱讚陳明仁創造了人間奇蹟。戰後,毛主席曾經點評陳明仁說林彪打仗不如你呀,軍事指揮才能毋庸置疑。

國軍的戰將還有很多,就不一一介紹了,其中張自忠、戴安瀾、李家鈺都是為國捐軀的高級將領,還有孫立人、薛嶽都比較熟悉了,餘程萬、方先覺、邱清泉、鄭洞國、廖耀湘、孫連仲等等,都是抗日名將,在民族危難時刻,為國為民衝鋒牽制、拋頭熱血。

以上僅僅是個人見解,不到之處,諒解了!謝謝


賽門軍略

國民黨軍隊擔負著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主要作戰任務,從軍事角度和歷史高度,宜客觀評判國軍將領的功過是非,不可走進三個誤區:第一,片面以解放戰爭中的表現不佳為貶;第二,以某次戰役勝敗論英雄,因為沒有常勝將軍;第三,過分宣揚戰術戰役級所謂名將,而忽視戰略方向上統帥作用和大兵團指揮能力。

惟有如此,才能根據在抗日戰爭中的殲敵數量、所處戰略位置的重要性、甚至還需考慮日軍方面的評價,而給出國軍抗日十大戰將的正確排序:

第一名、薛嶽(保定六期)



陸軍一級上將,最高軍職: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中派遣軍之第11軍。淞滬會戰第19集團軍司令,蘭封會戰“豫東兵團”司令,武漢會戰衛戍區第一兵團司令,期間取得萬家嶺大捷;1939年起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先後指揮四次長沙保衛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是抗日戰爭戰略相持階段主戰場的指揮官,打滿抗日全場,殲敵數量最多,日軍畏之稱“薛老虎”。

第二名、羅卓英(保定八期)



陸軍二級上將,最高軍職: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總司令。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中派遣軍第11軍和第13軍各一部。黃埔系中央軍“土木系”四大金剛之首,淞滬戰役繼任第19集團軍司令,南京衛戍區副司令,第九戰區任內主要負責贛北方向的作戰,南昌戰役、上高大捷、以及數次長沙保衛戰的側翼掩護。打滿抗日全場,殲敵數量較多,位置極為重要。

第三名、衛立煌(湖北學兵營)



陸軍二級上將,國軍“五虎上將”之一,最高軍職: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北方面軍。是抗戰初期在山西殲敵最多的指揮官,指揮“忻口會戰”和“中條山戰役”,曾任冀察戰區司令長官,在中條山背水設陣,保衛黃河,保衛華北,1944年率部收復滇西國土。

第四名、陳誠(保定八期)



陸軍一級上將,最高軍職: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軍事委員會軍政部長。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中派遣軍第11軍;中央軍“土木系”首領,直接指揮宜昌保衛戰、宜昌反攻戰、鄂西大捷等,黃埔系中央軍抗日中堅人物,位置極其重要。

第五名、白崇禧(保定三期)



陸軍一級上將,最高軍職:第五戰區代理司令長官、“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桂林行營”主任。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南第23軍、華中第11軍。桂系軍隊代表,之所以棄選李宗仁,是因為徐州會戰和臺兒莊大捷的實際謀劃者為白崇禧,指揮取得“崑崙關大捷”的勝利,指揮桂南會戰和桂柳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的主要戰略謀劃者之一。

第六名、胡宗南(黃埔一期)



陸軍二級上將,最高軍職: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北方面軍。黃埔畢業生第一個軍長、第一個軍團長、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從淞滬會戰起參加抗日,所部在陝西與河南重創日軍,力保潼關不失,確保川中穩定,在這一方面,不要黑化胡宗南,抗日還是有相當之功的。

第七名、湯恩伯(日本陸士)



陸軍二級上將,最高軍職: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陸軍第三方面軍總司令。主要當面之敵:日寇華北方面軍。1937年“南口會戰”起開始對日作戰,任中央軍第20軍團長時參加徐州會戰,是臺兒莊大捷的功臣,在之後的第五戰區序列中,與日軍多次激戰,被日軍視為勁敵。

第八名、傅作義(保定五期)



陸軍二級上將,最高軍職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第十二戰區司令長官。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北方面軍之“駐蒙軍”。晉綏軍35軍軍長出身,1933年起即參加長城抗戰和內蒙古抗戰,全面抗戰爆發後參加“忻口會戰”和“太原保衛戰”,1938年起開始自成系統,成為綏遠地區抗日主力,取得“百靈廟大捷”、“五原大捷”等重大勝利,是堅持在長城以北的抗日中堅將領。

第九名、張自忠(北洋法政學堂)



陸軍中將加上將銜,追晉陸軍二級上將,最高軍職: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總司令、第33集團軍總司令。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北方面軍和華中派遣軍第11軍各一部。1933年起便參加“喜峰口”長城抗戰,西北軍第29軍出身,徐州會戰大放異彩,在第五戰區序列內參加“隨棗會戰”、“棗宜作戰”等,重創日軍,1943年犧牲,是中國軍隊在戰場上犧牲級別最高的將領,解放後獲革命烈士稱號。

第十名、王耀武(黃埔三期)



陸軍中將,最高軍職第24集團軍總司令、第四方面軍總司令。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中派遣軍之第11軍、第13軍、第20軍和1944年的第六方面軍;抗日鐵軍第74軍次任軍長,抗日戰場上戰績最輝煌的軍級、兵團級指揮官,殲寇如麻,完全憑戰功得名國軍系統的“三李不如一王”,掌握中央軍最嫡系的幾個主力軍,先後參加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長沙保衛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和湘西會戰,若非資歷較低,排名更應靠前。

其他如杜聿明、孫立人、胡璉、張靈甫等名將,在抗戰期間尚未達到戰區和方面軍的軍事主官級別,也許有一定的戰術戰役成就,但未及抗日戰爭的戰略級高度,還不能上榜前十。

又及,對軍史的評判實仁者見仁,歡迎同道者關注本人,點評700餘篇軍事問答。


度度狼gg

張自忠將軍就不用說了,絕對國軍第一將!

我們先看他的功績:

一.臺兒莊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

二.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

三.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

張自忠將軍不只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還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值得我們緬懷紀念。

據說張自忠將軍殉國後,日本軍隊為其舉辦了盛大的葬禮,蔣介石將張自忠遷葬重慶,當時,在碼頭迎接張自忠將軍時,十餘萬百姓啜泣流淚,蔣介石撫棺大慟。


接下來的排名不分先後。


李宗仁—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臺兒莊戰役殲敵一萬餘人。

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性質的大捷。

功勞不言而喻,並且李宗仁還參加過武漢,豫南等會戰,為國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孫立人將軍:

說起大名鼎鼎的遠征軍,無人不敬。


杜聿明:

參加過淞滬會戰跟古北口長城抗戰。

重要功績是桂南會戰的崑崙關大捷,對手是日本赫赫有名的板垣師團中村旅團。


薛嶽: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四次長沙會戰殲滅日軍十餘萬。

在萬家嶺大捷,全殲日軍一個師團。據說是殲敵最多的將領。


傅作義:

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

參加過長城抗戰,百靈廟大捷,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等等。

是名副其實的身經百戰的將軍。


衛立煌:


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

忻口戰役殲敵數萬,並在第二次遠征的時候,打通了滇緬公路。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


王耀武:

參加過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萬家嶺戰役,南昌會戰,一次,二次,三次長沙會戰等等。

並在1945年指揮了湘西雪峰山會戰。戰績頗佳。


趙登禹:

喜峰口戰役,殲滅日軍五六千人。

全面抗戰的時候,不畏強敵,拼死抗擊,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被日軍埋伏。犧牲時年僅39歲。


戴安瀾:

在1942年作為遠征軍先遣隊赴緬作戰,在冬瓜保衛戰中,以少敵多,殲滅日軍5000餘人。

後回國途中,被日軍埋伏,負傷不治,壯烈犧牲。


海子張棗顧城

國軍十大戰將的標準難以界定,比如蔣介石有五虎上將,尤其是一些後起之秀,國軍將領戰功含金量最高的就是抗戰,也是最說明問題的,畢竟解放戰爭國軍將領紛紛被斬於馬下,一敗塗地,用抗戰表現作為標準更具客觀性。

張自忠,將軍生前一戰於淝水,再戰於臨沂,三戰于徐州,四戰於隨棗宜,終換得馬革裹屍還。以死明志,獻身報國的將領不排在第一位是說不過去的。

薛嶽,四次長沙會戰的組織者,成為抗戰殲敵最多的統軍將領當之無愧位列第二。客家人。薛嶽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革命軍著名將領,軍事家,曾獲得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的自由勳章和國軍授予的青天白日勳章。在長沙會戰中自創天爐戰法,該戰法殲滅日軍十萬之眾,有效阻止了日軍的戰略目的,此戰役是中國抗日戰場一次十分重大的勝利。

衛立煌,國軍陸軍二級上將,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中的“虎將”。保衛黃河,保衛華北做出了重大貢獻,參加了第一次遠征軍擔任第一路軍司令長官,第二次遠征軍接替陳誠擔任遠征軍司令官。揚威異國。位列第三。

孫連仲,帶領西北軍血戰臺兒莊,一句名言:當兵的打光了排長頂上去,排長打光了連長頂上去,團長師長打光了我這個集團軍司令頂上去!僅憑此就是百折不撓的西北漢子,硬是堅持下來熬到反擊終獲得勝利!後又參加了豫湘桂會戰,長途奔襲解救身陷重圍命懸一線的湯恩伯軍團。又在廣濟部署一個師血戰覆沒大半,說是悍將絕不含糊。位列第四雖然有些高,但是在民族危難,強敵洶頑的情況下有幾人無懼赴死?

孫立人,稅警總團餘部改編為新三十八師,由孫立人為首任師長,立即奉派趕抵緬甸八莫,解救被日軍包圍的英軍,經過苦戰,孫部以不滿1000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已的敵軍,救出近10倍於己的友軍,曾轟動全球,使孫立人舉世聞名。位列第五。

杜聿明,1939年11月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指揮桂南崑崙關對日作戰,付出巨大傷亡,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桂南潰敗唯一的勝利,雖說不上是力挽狂瀾,卻也是振奮了民族抗戰鬥志,期間湧現了戴安瀾和邱清泉兩位將星,作為司令長官不惜血本的投入作戰堪稱國軍將領楷模,位列第六!

于學忠,作為國軍抗戰犧牲最大的軍級部隊,于學忠的51軍在整個抗戰中僅少將以上將領就陣亡7人,8名上校、15名中校陣亡,全軍累計傷亡更是達到30000餘人,數次打光整補再戰。放眼全軍無出其右者。淮河阻擊戰是臺兒莊戰役序幕戰,帶領全軍血戰20天成功收復失地,徐州會戰末期傷兵累累奉命掩護參戰部隊撤退,部隊被截為數段一路轉戰突圍,收攏後僅剩一萬餘人,任勞任怨,武漢會戰後奉命挺進國軍唯一的山東敵後戰場堅持抗戰整整五年,無日不戰,整個華北日軍都知道山東還有一支數萬人的國軍隊伍,牽制了十萬日軍始終不能投入南下作戰,消耗殆盡。位列第七實至名歸!

傅作義,國民政府最高軍功“國光勳章”(高於青天白日勳章)的兩位獲得者之一,另一人是蔣介石,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傅作義與宋哲元等50餘名北方將領聯名通電抗日,是最早宣佈抗日的將領之一,參加長城抗戰,綏遠大捷,在日軍進犯太原之際,晉軍無人敢守,傅作義僅率兩旅之兵挺身而出。五原大捷蔣介石更是將第二枚最高榮譽獎章“國光勳章”授予傅。但傅作義認為是部下將領之功加以拒絕。既有勇將之風,又有謙遜正氣,第八名也毫無爭議。

戴安瀾,戴安瀾曾血戰古北口,後立下臺兒莊戰役部分戰功,後又率200師正面主攻崑崙關,負重傷,擊斃中村正雄,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取得同古會戰(殲敵五千餘,而日軍兵力4倍於戴部)、收復棠吉等戰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鬥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北茅邦村殉國。1939年6月17日,授陸軍少將。1942年10月16日,追贈陸軍中將,解放後追認為革命烈士。是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是過早隕落的名將之星,位列第九。

吳克仁,吳克仁將軍是歷史上蒙冤時間最長的抗戰英烈,抗戰初期奮戰在平津戰場,多次給日寇重創,因西安事變參與捉蔣,因此蔣深恨之,淞滬會戰末期強烈請戰,奉命掩護會戰全軍撤離,被下令死守松江城三日,如果陣地被突破則整個參加會戰的部隊西線部隊將會被包圍而全軍覆沒,吳克仁將軍率手下兩萬多東北子弟兵力戰日軍三個主力師團血戰不退,此戰67軍全軍覆沒,從軍長吳克仁到參謀長旅長共計五名少將以上將領陣亡,蔣不但不予撫卹還以通敵罪名不予表彰。後和吳克仁將軍一起死守松江的王公嶼(時任警備司令)為吳克仁奔走數十年鳴冤,終得平反入忠烈祠,吳克仁將軍雖戰績較少,但是赴死之仗從容臨陣,全軍幾人可比?

另外十大戰將是遠遠不夠的,邱清泉,王耀武,李玉堂,等等再排十個也綽綽有餘。


尋木之旅


國軍歷史上的十大戰將分別是:


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


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第132師師長趙登禹。


詳述如下:


一、張自忠



張自忠首先是由他戰績決定當選第一名將。


他曾在臺兒莊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


這樣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愛國者卻曾被誤認為漢奸而人人喊打,簡直是奇恥大辱。


最後張自忠為這件恥辱主動選擇了犧牲,以生命的代價表達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劇英雄,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


二、李宗仁



李宗仁在臺兒莊戰役中共殲敵一萬餘人,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


臺兒莊戰役後,李又參加了武漢、隨棗、豫南等會戰。


三、杜聿明



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和八一三淞滬抗戰。以桂南會戰中取得崑崙關大捷而一舉成名。


對手是號稱日本鋼軍的坂垣師團中村旅團。1942年杜聿明作為遠征軍副司令出征緬甸。


四、孫立人



孫立人在國內除了參加過淞滬會戰外,基本上沒打過仗。



五、薛嶽



薛嶽從抗戰爆發到抗戰勝利是連年征戰,功勳累累,據說是殲敵最多的將領,僅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十餘萬。


但使他名聲顯赫、排名靠前的主要還是萬家嶺大捷,此戰全殲日軍一個師團。


此戰使日軍106師團幾遭滅頂之災,日本俘虜說,如果國軍再推進100米,他們師團長就只能剖腹了;


如果不是日軍的強力空襲和大量的物資甚至軍官的空投,使國軍付出了極大的傷亡,106師團肯定得被全殲。葉挺盛讚此戰與平型關、臺兒莊三足鼎立。


六、衛立煌



抗戰時他指揮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戰役,該戰役對日軍進行了沉重打擊,殲敵數萬。


1943年衛立煌擔任第二次遠征軍司令長官時遠征緬甸,該戰消滅了盤踞緬甸的日軍,打通了滇緬公路,成果輝煌。衛立煌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


七、傅作義



北方最著名的國軍抗日將領。1933年就參加了長城抗戰,1936年又大敗進犯綏遠的日軍和蒙奸德王的偽軍部隊,取得了百靈廟大捷。


七七事變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等。1940年,傅作義又殲滅日軍和王英的偽軍數千人,收復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這是全國抗戰以來國軍第一次收復失地的戰役,影響深遠。


八、戴安瀾



他曾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臺兒莊大戰等。在崑崙關戰役中,率部與日寇浴血奮戰,直至身負重傷才下戰場。


1942年作為遠征軍先頭部隊赴緬甸作戰,在著名的東瓜保衛戰中,率孤軍與數倍於己之敵作戰,擊斃日寇5000餘人,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


後又率200師收復棠吉。遠征軍回國,途中被日軍伏擊,戴安瀾負傷不治,壯烈犧牲。


九、王耀武



第74軍創立者。1937年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1938年參加武漢會戰中的萬家嶺戰役。1939年參加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1941年指揮74軍參加上高會戰,重創日寇,被譽為抗日鐵軍。


後參加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


1945年指揮了國軍抗戰中的最後一次會戰——湘西雪峰山會戰。從抗戰之初到抗戰結束,王耀武年年對日作戰,幾乎是無役不予,而且戰績頗佳。


十、趙登禹



全面抗戰爆發後,擔任132師師長的趙登禹,率部抗擊日軍入侵,守衛北京城外的南苑。日軍出動40餘架飛機輪番轟炸陣地,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


132師將士在趙登禹的率領下,不畏強敵,奮勇抵抗。日軍將中國軍隊切成數段,分割包圍。


部隊孤軍作戰,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趙登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拼死抗擊。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軍伏擊,壯烈殉國,犧牲時年僅39歲。


十大戰將在抗日戰爭時期,個個驍勇善戰,不畏生死,殺敵雪恥、百般血戰、鍛造鋼軍、血灑疆場、揚我國威、勇敢參加重大正面戰役,轉戰大江南北,以澎湃的衛國情操,靈便的戰術運用,為祖國立下赫赫戰果,讓後人膜拜。


有書

國軍的抗戰絕對比我們想象中的慘烈。其中的愛國將領很多,我在自己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

張自忠,也許我要是不講張自忠將軍,很多人會不開心,如果我不講,我自己也會不開心的。張自忠將軍也許功績不是這些將領最大的,但是他的民族氣節確實最感人的。後來為了給自己正名,戰死沙場。靈樞到重慶,數十萬人迎接……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那個將軍的故事還有將軍的遺書!

李宗仁,這個在國民政府時期絕對的大牛人物,唉抗戰中的主要戰績就是徐州會戰了,臺兒莊大捷,正面戰場的少有勝利。

戴安瀾,這個也是人氣超高的英雄將軍,主要功績在於遠征軍作戰方面,最後戰死他鄉,將軍的遺書也非常有感染力,我們偉大的領袖曾為他寫過詩。

劉湘,川軍的將領,他的故事最感人!帶領著千萬的川軍……最後的遺言也超感人!

薛嶽,長沙會戰,抗戰中殺日本人最多的將領,很偉大。主要功績在長沙會戰。

另外向陳誠,廖湘向,王耀武,宋哲元,等等都是有很多事蹟不一一說明了。

謝謝!


辣媽育娃

國軍抗日十大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

張自忠

,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李宗仁

,第5軍軍長

杜聿明

,新38師師長

孫立人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薛嶽

,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

衛立煌

,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

傅作義

,第五軍200師師長

戴安瀾

,第

74軍

軍長

王耀武

,第132師師長

趙登禹



我愛文藝片

國軍歷史上的十大名將,主要還是抗戰中體現。一、李宗仁。二、何應欽。三、白崇禧。四、陳誠。五、李品仙。六、衛立煌。七、薛嶽。八、杜律明。九、胡宗南。十、孫慰如。這是國民黨的,未含中共的將領。


安平144796971

國民黨中能征善戰的將領很多,我就列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將軍和部隊吧

1.王耀武,整編74軍, 編制:3個整旅(師) 八年抗戰中幾乎打遍華中戰場所有硬仗,且多以主力使用,戰功彪炳。從淞滬會戰開始,1937年的南京戰役,1938年蘭封會戰,武漢會戰,1939年南昌會戰,長沙會戰,冬季攻勢,1940年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上高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戰1942年浙贛會戰,1943年鄂西會戰,幾乎是馬不停蹄,席不暇暖。國民黨在抗戰時期有陸海空軍武功狀之設,為對部隊團體之最高褒揚,該軍即獨得四軸封為泰山軍。第74軍在1940年以最新裝備進行整編,改為所謂的攻擊軍,直屬軍事委員會,作為各大戰場的緊急預備隊。日軍對這支國軍中的王牌部隊深為畏敬,並以“三五部隊”稱之。鏈水之戰重創共軍王牌部隊王必成部.雖然最早被共軍殲滅,可共軍上了五個第一流的15萬主力部隊圍攻,而且牙齒也蹦鬆了,而這時候的整編74師早已不是抗戰時的那個74軍了。雙方損失接近1:1。比起另外 “五大主力”的另外四個被殲滅時的表現強多了去,不愧第一主力。

2、. 鄭洞國、廖耀湘新編第6軍, 編制:3個整旅(師) 印緬遠征駐印軍主力。抗戰中國裝備最好的兩個軍之一(另1個是新1軍)。新6軍的骨幹班底為原屬第5軍的新編22師和原屬18軍的14師(參加了羅店血戰),新22師在編入新6軍之前還是5軍的主力,崑崙關的勝利也有新22師的汗馬功勞。42年底,5軍回國新22師留印(當時隸屬於新1軍,軍長鄭洞國),換裝美式裝備,在蘭姆伽整軍經武,刻苦訓練,在整個緬甸反攻戰役中,新22師給日軍的王牌18師團毀滅性打擊,攻克八莫、南坎、芒市,打通了遍染鮮血的滇緬公路。作為駐印軍的主力,新6軍異域揚威,在第一次滇緬作戰失敗後,幾經曲折與磨難,在印度的藍姆伽重獲新生,在異國土地上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國威、軍威,贏得了世人的尊重、讚揚,新6軍成為首批進駐南京的部隊 。1946年遠赴東北,進東北後所向無敵,多次以一個團大敗東野一個軍,威遠堡門進攻擊敗3縱,沙嶺防守完勝4縱,沙後所大敗2縱4師。

5. 陳誠、胡璉、整編第18軍, 編制:3個整旅(師) 18軍可以說是陳誠的起家資本,是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歷史最長,在軍閥混戰、抗日作戰、國共內戰中屢立戰功,為蔣介石與陳誠所心愛之嫡系部隊,18軍的骨幹基本上都是黃埔系,這些人都能以身做責,作戰勇敢。18軍的巔峰期是胡漣當11師師長時,胡漣,黃埔四期,由於其作戰有一套,後共軍送他一個外號“狡如狐,猛如虎”,從這個外號就可以看出他有著優越的指揮才能。11師在軍閥混戰,圍剿紅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1943年,正當11師在加固石碑要塞的時候,日軍發動了鄂西攻勢,在漁陽關失守後,國軍準備全線撤退,但18軍要堅守要塞掩護友軍撤退。11師師長鬍漣除鼓舞士氣外,還寫下了遺書要與陣地共存亡。隨著日軍的瘋狂進攻,陣地反覆爭奪,胡漣親往陣地第一線督戰,他們受了要塞1個半月左右,11師孤軍奮戰,直到友軍全面反擊並徹底擊敗日軍為止。當時有報紙說石碑一戰為東方之斯大林格勒,雖然過分誇張,但是這一役在整個會戰的勝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解放戰爭中,他率領的整編第11師一直充當著救火隊的任務,哪裡有難便被投入哪個戰場,取得了輝煌戰績。胡璉也被毛主席老人家稱為“狡如狐,猛如虎”。大王莊一戰為淮海戰役最慘烈的戰鬥。

6.關麟徵、整編第52軍 編制裝備不詳,關麟徵手中的王牌,被稱為國軍的第六大主力 52軍有個綽號叫“千里駒”因其善於長途奔襲,在抗日戰場上,52軍先後參加過長城抗戰,臺兒莊會戰,長沙會戰,中越邊境防禦,在中國戰場上都少不了52軍的身影。香港歌星張明敏曾經有一首《爸爸的草鞋》就是說的52軍的故事。第1次長沙會戰中的52軍,1939年,岡村集中了其精銳第6、第13師團5萬餘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湘北一路猛殺,由關磷徵指揮的第15集團軍,下轄52,79,37三個軍來阻日寇。其中就52軍能打,充當主力,張耀明當時任52軍軍長,52軍在新塘河與日軍展開激戰,守軍趙成武部胡春華營自戰鬥一開始就決心與陣地共存亡,堅守三日,打退敵人多次進攻,陣地幾乎被炸平,除7名重傷號先後退出陣地外,自營長以下全體官兵全部戰死,無一生還,第3日拂曉,陣地失守。在以後的2天裡,雙方展開了一場極其慘烈的陣地爭奪戰,失去陣地後,常常幾經肉搏,又重新奪回。52軍各部均英勇抗敵,其中以守草鞋嶺的三營官兵尤為悲壯。營長史思華帶領全營官兵500餘人在這裡與5000日軍展開殊死搏鬥,日軍久攻不下,他們想不到在大軍面前竟被一營把守的小小的草鞋嶺檔住去路,戰到第3天,潭異之師長打電話給三營“如無法堅持,不得以可向東靠”可史思華回答說:“軍人沒有不得以的時候”此時所有官兵決心成仁。第2日,全營500餘人全部戰死。日軍支隊長奈良晃少將畢恭畢敬地向他的敵人鞠躬。 內戰時期,光頭將軍劉玉章任52軍軍長,這位黃埔四期的將軍,說話粗魯,頗有點巴頓的風格。他率領52軍猛攻山海關打開進入東北的大門,而後又參加了打營口,四平,在戰場上都有不俗的表現。劉也喜歡大縱身長驅直入的進攻,在東北戰場上象一隻奔騰的駿馬奔跑在遼闊的黑土地上,被共軍視國軍中少有的硬骨頭。東北戰場的失利,在多數部隊被殲的情況下,52軍能成建制的撤出,已數不易。後成為中原戰場的主力,後也是為數不多成建制退回臺灣的軍之一,52軍最後成為蔣在臺灣的頭號王牌。 第7.方先覺、第10軍:編制:3個整旅(師) 在衡陽保衛戰中最為出彩,以一個不滿員的軍(常德保衛戰中損失巨大尚未補充完)17600餘人頑強抵抗日軍4個師團10萬餘人的進攻達47天之久!創了一個傷亡比和堅守時間的記錄,雖然最後彈盡糧絕放下武器了,但是給日軍以重大殺傷,僅以日軍防位廳戰後統計來算,日軍在進攻衡陽的過程中傷亡即達30000多人。此外在1939年冬季攻勢大反攻、第2、3次長沙保衛戰、常德會戰中均有突出表現。在第3次長沙會戰中是堅守長沙的主力,給日軍以重大殺傷,為國軍的反擊爭取了時間。常德會戰中是最早打到德山接應74軍57師殘部突圍的部隊。 第八名:

8.李玉堂、鄭洞國、李彌,第八軍,編制:3個整旅(師) 抗戰中表現優秀的部隊,榮1師加入後以原第5軍的榮1師為其骨幹。國軍1944年反攻緬甸時的遠征軍的主力,內戰中在山東和河北也是趕著共軍跑,榮譽1師更是老兵不死。建國後逃出國境的少許殘部仍能打的緬甸國找不著北,在西南邊境與共黨作對多年。

9.陳明仁,第71軍 編制:3個整旅(師) 71軍,原轄下87、88師屬於國軍僅有的三個模範全德械師,可謂鐵血虎賁,先後參加了淞滬、南京等會戰,戰功彪炳。抗戰後期71軍改編為全美械軍。71軍長陳明仁,字子良,1930年4月7日生於湖南省醴陵市洪源鄉一個農民家庭。1943年冬,日軍渡過怒江,開始進攻滇西。陳明仁奉第十一集團軍宋希濂之命,以副軍長名義指揮七十一軍,主攻龍陵,經過大小几十次激烈戰鬥,龍陵守敵二千敵人大部被殲。戰後,陳明仁接任第七十一軍軍長。1945年1月,率部主攻回龍山,他採取空軍出擊,步炮協同,很快佔領回龍山,殲守敵八百多人。陳明仁也被聯軍視為“傑出的中國名將”。隨後,陳明仁協助友軍攻克了中緬邊界重鎮畹町。不久,陳明仁配合友軍反攻湘桂,收復柳州、桂林等地。日軍投降後,陳明仁部被調往無錫,擔任南京、上海的衛戍任務。1946年1月,第七十一軍奉命開往東北進攻解放軍,多次被解放軍擊敗。6月,該部退守四平,抵抗解放軍的圍攻,30日,解放軍主動撤圍。陳明仁以少數兵力堅守四平四十多天,巷戰十九個晝夜,被蔣介石擢升為第七兵團司令官。1949年,4日,程潛、陳明仁領銜通電起義,將第一兵團改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陳明仁任兵團司令官,併兼湖南省政府臨時主席。

10.傅作義、第35軍, 編制:3個師 抗戰中打出來的名將名軍,傅作義的本錢,打的聶xx找不到牙,毛XX發誓要洗“奇恥大辱”,讓毛的三線四城計劃變成笑料。軍紀優良,也有很好的裝備。抗日戰爭中曾被稱“七路半軍”。同樣在偏僻貧瘠的地區,傅部隊的戰鬥力強於該地區的共軍部隊。在華北48年底還敢孤軍在北平張家口間來回溜達,視華北共軍幾個兵團如無物。可見其在華北的囂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