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軍攻克議會大廈為什麼幾千德軍寧可戰死沒有一個投降的?

龍大俠AAA

德國議會大廈就相當於蘇聯的紅場,如果是德軍攻打紅場,同樣蘇聯守軍同樣是死守不降,議會大廈在德國人心中,就是第三帝國的象徵。


當然,如果想到議會大廈的守軍是最精銳的黨衛軍部隊,死守可能也會有別的一些原因在裡面了。

首先,黨衛軍不光在蘇聯,在整個二戰的歐洲黨衛軍都是作惡多端,尤其是在東線戰場,黨衛軍的作風絲毫不比其東亞盟友好多少,所以蘇聯也很明確,對於黨衛軍,沒必要當人看。

第二,這些人大多都是第三帝國的死忠粉,眼看著自己的信仰的第三帝國馬上滅亡,誰能接受這個事實?既然接受不了,那就只能陪著自己的“第三帝國”覆滅了。

最後,德國已經被蘇聯層層包圍,而議會大廈又是柏林戰役的核心重點,議會大廈的守軍除了和蘇軍死戰,確實沒有別的路了,想去西線找盟軍投降?那蘇聯的坦克在半路上就能憤怒的將你捻成肉泥,明知自己罪不可恕,那就只有一條路走到黑了。
其實,黨衛軍並不是正規部隊,日內瓦公約也沒黨衛軍什麼事,以為自己在東線無惡不作,然後跑到西線投降英美就可以逃過一劫,這種想法本來就很天真,對於黨衛軍,英美真的就會手軟或者遵守一個不屬於黨衛軍的日內瓦公約?


so因崔斯ting

因為這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不是這些德國士兵寧可戰死,而是無法投降美英盟軍的情況下,他們這些德國士兵落到蘇聯士兵手中只會生不如死。

要知道柏林作為德國的首都,蘇軍兵臨城下之際,能夠逃跑投降的早就逃跑了。能夠往西邊投奔西線美英法盟軍的,也早就跑了。



舉個例子,當時的溫克將軍率領第十二集團軍,就在遭受美軍阻擊之後,眼見增援柏林無望,便與第九集團軍的巴斯將軍聯繫之後,在蘇軍包圍之下殺出一條血路,然後——奔向易北河向美英聯軍投降了。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看看溫克將軍的最後結局就知道了。在1982年,作為迪爾軍火公司的董事,他死於車禍。試想一下,溫克如果投降了蘇軍,還能在戰後當軍火公司董事?還能活到1982年?蘇聯人不把他剮了就算心善的。

所以,柏林戰役時期的德國軍人都明白,投降蘇軍不如投降美英盟軍,如果做不到向美英盟軍投降,又跑不掉的話,不如戰死。



歷史上,二戰中的蘇聯人受到的侵略最為殘酷,損失也最大,蘇聯人民遭到的殘酷虐待也最多。而犯下這些血債的德國人自己也清楚,不要落到蘇聯人手中,畢竟求死容易,蘇聯人要的是他們生不如死。

因此,在柏林戰役中,在攻克議會大廈時,留守的德國士兵寧願戰死也不投降。因為投降沒用,蘇軍之所以不惜一切代價獨自包圍柏林,要的就是血債血償。

所謂善惡好輪迴,不外如是。


王斌兔斯基

首先糾正一下說法,守衛國會大廈的並不完全是SS(武裝黨衛隊),或者SS的外籍軍團,也有國防軍鄧尼茨營的海軍學員、空軍和老百姓組成的人民衝鋒隊;德國軍隊在國會大廈並非戰鬥到最後一人,而是主動撤離了國會大廈,德國守備部隊也並非無一人被俘。以下是引用的外文資料,關於國會大廈戰鬥的最後片段: about 100 of the last German combatants surrendered. A further 300 defenders were dead and another 350 were already lying wounded in the basement. Finally, on May 2, 1945, the Red Army was able to control the whole building......

國會大廈保衛戰被過度神話了。

蘇聯紅軍在德國國會大廈舉行勝利儀式

不過,柏林戰役中,黨衛軍中的外籍志願軍的確是主角。其中,最著名的是黨衛軍"諾德蘭"第11裝甲擲彈兵師,這支部隊幾乎全部由外籍志願兵組成。在第三帝國土崩瓦解,本土多數國防軍德國士兵都已經放下武器的時候,這些外籍軍團仍然負隅頑抗,他們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以北歐為主、其中夾雜著不少法國籍人士),但都是納粹堅定的信仰者,是希特勒的狂熱支持者,戰鬥力強悍。在柏林戰役中,這些外籍軍團沒有退路,不管向誰投降都是死,作為叛徒,自己的國家也回不去了,加上所謂的堅定的信仰,所以寧可戰死也不投降。

而且,向盟軍投降已經無望,蘇聯聳人聽聞的西伯利亞戰俘營也更加堅定了他們戰死的信念。

國會大廈戰役中,蘇軍在外部用炮火轟,坦克遞進射擊、送到窗口往裡面打,壓著火力衝進國會大廈。衝進國會大廈的是蘇聯紅軍第150師——現在,每年俄羅斯勝利日在紅場閱兵,150師的旗幟都是擺放在最前面的,他們是最早衝進國會大廈的。

第一天已經衝進去了,遭到頑強抵抗。

紅軍進入國會大廈之後,重火力施展不開。雙方先是用衝鋒槍互相掃甚至拿反坦克的火箭筒,德國稱之為鐵拳,拿鐵拳在房間裡面互相打。每個房間都在格鬥,打完子彈,有些人甚至抱在一起肉搏,拳頭互毆、牙齒互咬,拼死搏鬥!

第二天也就是4月29日,紅軍再次向國會大廈發起衝擊。紅軍潮水般一層一層往上攻,艱難的攻到樓頂,4月30日蘇軍最後衝上國會大廈的樓頂。為了紀念這一光輝時刻,隔天擺拍了下圖的照片。


這張照片大家都喜聞樂見——“蘇聯紅軍攻佔德國柏林議會大廈”。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張圖片被精心PS過。原來,拍攝時,蘇軍士兵的兩隻手腕上都戴著搶來的手錶,bling,bling的,為了塑造蘇軍的正面形象,在照片發表之前,底片做了手腳,於是,手錶消失了。

總的來看,整個柏林保衛戰可以理解成:一部分國防軍的納粹死忠+黨衛軍的殘餘部隊+炮灰“人民衝鋒隊”+殘餘的裝甲師的坦克,突擊炮若干+各種stg44,毛瑟98k,鐵拳,柏林人民居家自留武器,少部分虎式,豹式+其餘從各地趕來增援的部隊(量不大,多死於外圍或者選擇投降)+堅定法西斯信仰和所謂的意志等精神力量=蘇軍傷亡30萬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謝謝誠邀!講起二戰,首先我們要說說希特勒這個人,這個人是二戰時期德國的精神領袖,無數德國年輕人為之瘋狂。他們相信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德國會越來越富有,越來越強大,所以他們誓死追隨希特勒的領導。這裡有一個名詞可以稱呼他們——黨衛軍!為什麼幾千德軍寧可戰死也不投降?通過以下幾點我們來說明一下。

第一,就是上述所說的黨衛軍,他們的思想都特別堅定,所以他們是不會輕易投降的,希特勒給他們的美好世界還在等著他們去奮鬥。所以他們永遠都相信德國會取得勝利,在希特勒的洗腦下他們如同機器一樣,就算死了也是為國捐軀,為了德國的強大而死。所以他們至死方休!

第二,蘇聯紅軍攻克議會大廈的時候德國還有上百萬軍隊,所以說這些士兵不相信德國馬上就會滅亡,就像中國戰場上的日本軍隊一樣,他們不相信日本已經戰敗了,所以這些士兵還自信滿滿的在抗爭。寧可戰死,絕不投降。

第三,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沒有感受過現場,但我能聯想到在戰場上我想沒有一個人是願意當俘虜的,就像我們今天和人吵架,我們是不能隨隨便便服輸的,這些士兵也一樣,哪能隨隨便便就投降,當俘虜的生活也是生不如死,所以還不如在現場上戰死。所以他們和蘇聯紅軍死戰到底。

總結:蘇聯紅軍攻克議會大廈的時候,這些德軍黨衛軍為了自己的國家,為了希特勒給他們描繪的美好理想而付出了生命,雖然他們只不過是政治失敗的陪葬品,但是他們也是無辜的。他們沒有投降而是選擇戰死,領袖的榜樣作用是起了很大的作用,雖然他們的領袖是好戰分子,但是他們也是戰爭的犧牲品。在這裡我希望這個世界再沒有戰爭,世界永遠和平!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請留言交流評論)


盛創2

這個是日耳曼人的戰鬥精神。獨立於歐洲打完子彈就投降的兩個民族就只有日耳曼人跟俄羅斯人。這兩個民族都是天生的戰鬥民族,酒沒有一個怕死的。

僱傭軍被別人僱傭打仗是賺錢的,拿人錢財與人消災,他們跟別人籤合約是糧草被斷,武器耗盡就可以投降,因為沒有人會賺那種沒命花的錢。但是日耳曼僱傭軍卻很少投降的,他們即便是彈盡糧絕也會戰鬥到底,這是他們久負盛名的主因。他們幫別人打仗都不怕死,為自己打仗更加不怕死。

其次,日耳曼人跟俄羅斯人是世仇!這同樣是僱傭軍文化造成的。這兩個民族歷來都是歐洲僱傭軍的主要組成,經常是別人國家打仗,上陣拼殺的卻是他們兩個,兩個民族互相殺死對方人數在全歐洲最多。在這種情況下,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也是正常的。


優己

在西方國家中,希特勒德國的黨衛軍是個特例,他們擁有絕對狂熱的信仰,那就是絕對忠於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能夠拯救德國並能得到世界尊重的領袖。認為雅利安人是世界優秀種族,要完全滅絕猶太人,吉普賽人,斯拉夫人這些劣等種族,掠奪統治東方民族的土地和生存空間,並認為自身是不會失敗的,雅利安人統治歐洲和世界是必然的。在失敗降臨時,因害怕蘇軍的殘酷報復,以及忠於元首的信念,捍衛自身種族信仰觀念,還有德國傳統的軍人價值觀,促使德軍死守國會大廈,無一人投降


灣仔碼頭水餃1

守衛德國帝國大廈的都是黨衛軍。二戰中盟國對黨衛軍可以不經審判就槍斃的,尤其是蘇軍更是對黨衛軍有刻骨仇恨。所以守衛大廈的德軍怎麼都要死,投不投降都一樣,只能拼死一搏頑抗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