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如何打造享誉世界的“万向系”?带你领略中国早期商业领袖

在世人的眼中,“万向系”的名声似乎没有那么响亮,即使稍微了解它的人,更多所看到的也仅仅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集团的标签。

殊不知,在历经四十八年的风风雨雨过后,“万向系”不仅实现了对国内汽车零部件的高度产业整合,而且成功组建起一个包含汽车、新能源、农业、地产、金融多领域在内的庞大帝国。同时,鲁氏父子在资本运作方面亦毫不逊色,与其他企业新贵旧豪皆有过招,且胜多败少。

鲁冠球如何打造享誉世界的“万向系”?带你领略中国早期商业领袖

如今,“万向系”员工超过4万名,总营业额破千亿,盈利上百亿。还拥有遍布亚,非,欧甚至美洲的庞大非上市企业。在2016年的胡润富豪榜上,鲁冠球家族以550亿的财产排在汽车富豪榜榜首。

起兴于实业,同时又精通资本运作。金融腾挪;地地道道的家族公司,却始终保持着惊人的运转效率;坐拥千亿上市公司资源,水面下的布局更复杂与庞大;

而享誉世界的“万向系”究竟是怎么诞生的?

万向的诞生于萧山的星星之火

“万向系”的诞生充满了时代的色彩;

就如张瑞敏所说,一个好企业的评判标准在于这个企业是否跟得上时代的潮流。而万向做到了这一点。

鲁冠球如何打造享誉世界的“万向系”?带你领略中国早期商业领袖

1969年8月,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建设县修造厂工作会议”,提出了“每个城镇都需要修理厂”的要求。而当时的鲁冠球,正热火朝天的经营自己的小铁匠铺,属于少有的“制造业”人才,于是其临危受命,接管了经营平平的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

为了生存,除了生产万向节之外,厂里还生产过铁耙等五花八门的产品。在这一步一步的艰难中终于积累的一些资金。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春风遍地,审时度势的鲁冠球,又开始将汽车万向拓展到生产汽车转动轴、轿车减震器等汽车零部件产品。

这一次,鲁冠球把握到了时代的脉搏,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了工厂股权,从此开始了万向的市场化过程。

鲁冠球如何打造享誉世界的“万向系”?带你领略中国早期商业领袖

如果说,用20余年的时间,鲁冠球完成了万向集团的原始积累,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鲁伟鼎则带领企业迅速走上了资本扩张之路,画出了一个又一个“0”。之后的数年,通联资本、万向三农、万向控股、万向财务等“万向系”等企业先后成立。

走出国门

前述曾供职于万向集团董事局的知情人士提及,鲁冠球的布局非常超前,早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鲁就制定了“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工作方针。

除此之外,万向集团先后在美、英、德、加拿大等国家设立、并购、参股了数十家公司,构建了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甚至将每年的8月12日定为“万向日”。

而近年,“万向系”在海外的一系列并购、投资,更是堪称大手笔。

菲斯科曾与特斯拉不相上下,但因经营不善最终破产。为了将之收入囊中,万向美国与竞争者进行了19轮竞价,最后以区区10万美元取胜,而对手,是亚洲首富李嘉诚之子——李泽楷。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鲁冠球的“造车梦”。

“我这一代成功不了,我儿子也要继续;儿子成功不了,我孙子继续”;

鲁冠球如何打造享誉世界的“万向系”?带你领略中国早期商业领袖

关于造车,“万向系”掌门人鲁冠球喊出过诸多豪言壮语,而他在汽车领域的探索更是国内的“先行者”。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于2009年方才出台,但至少在政策十年前,“万向系”就已经开始了相关领域的布局探索。与近几年很多企业匆忙上马的新能源汽车项目相比,鲁冠球的眼光不可谓不长远,准备不可谓不充分。

在“万向系”,鲁冠球一直以其人格魅力及强势作风,缔造出一种无人能够企及的权威。

10月25日早晨,鲁冠球离开了人世,享年72周岁。

正如马云悼文所写,“1969年,多数人还不知道市场经济是什么的时候,鲁老已经开办了自己的工厂;1984年,多数人还不知道外国长什么样的时候,鲁老已经把产品出口到了美国;上世纪末,多数人刚开始走出国门的时候,鲁老的企业已经在海外站稳了脚跟,走出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第一步。”

从一个铁匠铺掌柜到30多年后的万向老总,从四千块创业到每年数百亿元营业额,鲁冠球被誉为民营企业老总中的“不倒翁”,更有商界常青树的美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