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百鸟朝凤》的“道德绑架”,到底值不值得一看?

百鸟朝凤: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丝毫不象传说中的那般。但它有一个优点: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都饿得头昏眼花,快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

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面对《百鸟朝凤》的“道德绑架”,到底值不值得一看?

昨天下午看了最近颇受争议的《百鸟朝凤》,之前朋友圈各种声音的帖子也看了不少,包括我自己也转了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

当时除了心酸之外还觉得可惜,居然要靠下跪才能呼吁院线增加排片,很多人说这是道德绑架,好像不排片,不去看,看了不说好就会被当做不支持中华民族文化。

确实有博主痛批《百鸟朝凤》,说这部电影很一般,甚至是大学生水平,最后吹出来的是和弦,满屏都是不屑。

说实话,我不懂什么和弦,分不清楚乐器,唱歌也总是跑调,甚至坐在电影院看开头广告的时候我也在忐忑,祈祷这部电影不要让我失望,毕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也想我们自己的电影是牛逼的。

虽然我打小不喜欢唢呐,觉得聒噪又难听,当年姥爷去世的时候也请了吹唢呐的,那时我跪在院子里的最后方,因为下雨而特别的不耐烦,不停的希望这聒噪的声音赶快停止。

看了这部电影,才惊觉自己的幼稚和对亡者的无礼。

面对《百鸟朝凤》的“道德绑架”,到底值不值得一看?

我想区分电影的优劣除了条条框框的画质、剪辑、特效、剧情等等这些硬性条件外,电影能否引起观影人内心的共鸣或许也是一条衡量电影好坏的指标。

就我个人而言,《百鸟朝凤》是一部好电影,从题材到演员再到演技,我觉得都很舒服,不说阵容多强大,单凭演技,就值得一看,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电影的主线无疑就是唢呐的由兴至衰,从人人敬仰到无人问津,但刨除唢呐不讲,这部片子的情义才是最出彩的地方。

面对《百鸟朝凤》的“道德绑架”,到底值不值得一看?

拜师学艺时父亲殷切的目光,第一次把唢呐捧在手里时眼中的泪花,唢呐败落时不愿妥协的执着,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刻吧。

“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焦三爷醉酒后欢天喜地的吹的那段唢呐,却让我心生悲凉,这些执着的背后都是心酸和惋惜。

我们是不是也都有一曲只吹给自己的唢呐?

我想这部片子不光是说唢呐,更是说信仰,谈信仰似乎很好笑,可就是有这样的人终其一生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心中的那一点点执着,而拼尽全力。

当所有人都劝年轻的接班人放弃唢呐,他只说我在师傅面前发过誓。也许会有人觉得他傻,都没钱吃饭了还追求什么艺术。

我忽然想起朱伟老师的一句话:“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谁说执着一定要有理由。

面对《百鸟朝凤》的“道德绑架”,到底值不值得一看?

片子的后半段让那天观影的姑娘都哭了,不夸张,那一场《百鸟朝凤》只有五个观众,除去我和基友,还有两个姑娘和一个男生。

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矫情,余光瞥见好友也抬起胳膊擦眼泪,她伸手递来一张纸巾给我,就听到身后的两个姑娘儿也在哭。

很多时候我们听人说:“噱头很足”“电影好看炸了”“这什么烂片”。然后做出选择,于是红即是红,蓝即是蓝。

我一直认为电影的可贵就在于你通过别人的人生看到了更广更深的世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如果不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怎么知道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景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