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这里有较全面的记载 义乌人一定要看看


傅键/ 文

按照中国的民俗,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据古书记载:端午节是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景公(在位时间:前547―前490)时开始设置的,“齐景公始置重阳、端午。” 如此算来,端午节距今已有二千五百余年的悠久历史了。

古代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这里有较全面的记载 义乌人一定要看看

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页”

一、悬钟馗像

古代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这里有较全面的记载 义乌人一定要看看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端午是“鬼日”,这天有恶鬼作祟。“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 故每年的端午节前,义乌的城隆庙和东岳宫的“殿司”,即绘制或印制钟馗图与符箓,分送各户,收回一角二角钱币,或半斤一斤小麦。

农户则于端午节上午将钟馗像贴在门上,“悬钟馗象” 也有在门楣悬挂八卦图,或张天师驱妖符的。因为钟馗能治鬼,八卦能镇妖。

二、取菖蒲及艾,插门户。

旧俗在端午这一天,家家门边、灶头、栏头及床上插菖蒲、艾枝,菖蒲、艾蒿被古人认为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认为菖蒲是张天师的斩妖之剑,艾枝则是他驱妖之钢叉。张天师是道教法师张道陵,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俗传他善于捉鬼降妖,故悬之能恶鬼不敢近。“取菖蒲及艾,插门户。”

考之这一风俗习惯由来已久,最早见之于南北朝,“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

古代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这里有较全面的记载 义乌人一定要看看

三、或系以綵胜,佩于身。

古时男女皆佩戴内藏冰片、雄黄、菖蒲粉或樟脑丸的香囊,或内藏香料、用纸做的香包、彩胜。衣襟上香包、彩胜郁香四溢,沁人心脾。“或系以綵胜,佩于身。”

到了后世仅小孩佩戴。如:用菖蒲根系于婴儿手腕,任其吮舐以驱风邪。稍大的小孩则穿虎头鞋,以五色线系香包挂于胸前,以驱邪恶。香包的形状为一长形纸包,外印钟馗、关公等彩印神像;或以各种色布缝成桃子、金锁、小猴、青蛙等形状的小袋;或以硬纸折成粽子形状,外编以各色丝线;也有包以独瓣圆大蒜的;形如桃子的香包,则称之“鸡心袋”,谐音“记性”,谓佩之可增强记忆力。

这一习俗形成也在南北朝,“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又有条达等组织杂物,以相赠遗,取鸲鹆教之语。”

古代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这里有较全面的记载 义乌人一定要看看

四、为衣香,置之箧笥。

俗谚云:“食过端午粽,棉被棉衣都入笼。”这一天,洗晒收藏冬衣,衣柜内放樟脑丸,以防虫蛀。“为衣香,置之箧笥。”

五、杂菖蒲、雄黄和酒饮之,以避邪禳毒。

作为过端午节喝的药酒,主要是用蒲菖和雄黄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雄黄酒,俗云:可避瘟气。“杂菖蒲、雄黄和酒饮之,以避邪禳毒。”

在端午节中午时,义乌人家家都喝雄黄酒。南宋义乌人喻良能,曾留下他过端午时,喝雄黄酒,尽兴入睡的雅事,“糁蒲倾美酒,笑入醉中乡。”这也是义乌有史记载以来,最早提到端午习俗的诗篇。

端午至太平寺

客里逢端午,僧廊雨气凉;筼筜千个碧,檐卜六花香。

鲁叛程尤远,潘与兴自长;糁蒲倾美酒,笑入醉中乡。

———宋·喻良能《香山集》“卷五”“四页”

旧时,人们以蛇、蝎、壁虎、蜈蚣和蛤蟆为“五毒”,认为“五毒”在端午日午时起开始孽生,故民间于此时在屋角及各阴暗处洒石灰、喷雄黄酒,以灭“五毒”,驱秽气,并扫集灰尘垃圾于室外,点火焚烧,以净其室,民间谓之“煞妖怪”。有的还投雄黄于水缸、水井中。还用雄黄酒涂抹小儿面颊耳鼻,俗称“画额”。通常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字似虎的额纹)以镇邪。

古代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这里有较全面的记载 义乌人一定要看看

南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八页”

老年妇女还用火把照各墙角落,口念“蚊虫娘,送你到东洋;到东洋,吃得胖,回来过重阳”;或“蚊虫娘,不要在家叮婆娘,快到田里叮稻娘”等语,然后送火把出郊,谓“驱蚊虫娘”。还包拇指般大小的“蚊虫粽”数个,挂于床头,以喂蚊虫,可免其叮人;又在门画石灰符,符多为八卦图,以此驱蚊,画时念咒。

也有用苍术、白芷等药物杂而焚之,紧闭窗户,使其烟弥漫于室中,以消灭病菌。

六、为角黍、骆驼蹄糕祀其先,亲戚各相馈遗。

端午过节,仅为上午,俗谚云:“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个大午前。”谓初五日吃过午饭,便不是端午节。

端午节时兴早上吃粽子,中餐吃馄饨、馒头、鸡蛋、雄黄酒,富户则用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俗称“吃五黄”。鸡蛋大人可有可无,对小孩则决不能少。

但在端午节食品中最重要的主角,还是粽子。

古代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这里有较全面的记载 义乌人一定要看看

在节前家家户户就用糯米和竹箬裹粽,粽馅为豇豆、红枣、猪肉、红糖、豆腐、蜜枣等。但馒头、粽子、鸡蛋,不可只一家自己享用,亲邻之间,要互相馈赠。“为角黍、骆驼蹄糕祀其先,亲戚各相馈遗。”

如:做母亲的要给新出嫁女儿送粽子、馒头及麦秆扇等食品。依例要送三年,俗谓“担端午”。出嫁女多于此日归宁视亲以“望娘”。

旧时私塾,于是日放假,学生家长给先生敬送粽子、馒头、甜蒜等物,先生则回赠纸扇一把,既应时实用又斯文、体面、大方。

旧时风俗习惯:不论家境贫富,都要抱头胎小孩至各户讨端午粽,谓可使讨粽小孩容易扶养。

回顾粽子的历史,据记载最早是为祭祀投江殉难的屈原,并且粽子还是由屈原的妹妹———屈幺姑儿首创的祭品。“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义乌最早关于粽子的记载,是在元朝朱丹溪的药书中。“小儿好吃粽,成腹胀疼。用白酒曲末,同黄连末为丸,服之愈。”

到了现代,义乌粽子又一次显名于世。在十九大后,国家最高领导人在谈到坚定理想信念时,曾讲到过义乌人陈望道的一个逸事。1920年,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他妈妈为他准备了一碟红糖和粽子,三番五次在屋外问他红糖够不够,他说“够甜,够甜了”。当他妈妈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上满是墨汁,原来陈望道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这位伟人称赞说这就是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

古代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这里有较全面的记载 义乌人一定要看看

七、备药和收帐

农家在端午节这天采集六月雪、青木香、紫苏等土草药,洗净、晾干以备用。六月雪可以泡茶,青木香、紫苏可用于治痧。采菖蒲根,浸于卤水,可以疗疮。

旧时通行一种叫“记摺”的簿册。平时各家向店家赊货,凭摺取物,店家则记帐,在端午向各家收款,故此日各地收帐者,络绎于途。

古代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这里有较全面的记载 义乌人一定要看看

八、结束语

屈子沉江,无尽的芳华终成千年一叹。过端午节不忘先贤、弘扬正义、歌颂爱国、文化传承深远而厚重,深刻反映了我们古老的民族、古老的节日所特有气质与内涵。

粽子飘香,复结香囊致百祥。端午节讲卫生的主题鲜明,时时处处不离驱邪避秽、清洁环境,并为即将到来的酷暑作准备,这是对人自身的关爱和深情。故端午节是一年当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之一。

江南好时节,今岁又端阳。正因为端午节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所以,早在2009年9月30日,中国的“端午节”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