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温州人比宁波人更热衷来杭发展?

为什么温州人比宁波人更热衷来杭发展?

改革开放让浙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杭、宁、温三地,都曾先后引领浙江近10年发展的潮流,但到了现在却成了温州人纷纷赴杭发展,宁波人相对而言更留在本地发展。其实背后,也无非是经济发展及转型背后的一种必然选择。

杭、宁、温30年成绩单

为什么温州人比宁波人更热衷来杭发展?

在1990—2000年,温州以10.55倍的增长速度引领全省,2000-2010年,宁波以4.53倍的增长速度引领全省(虽然位居第3,但前两名舟山、衢州体量较小),2010-2017年杭州以2.11倍数领跑全省。

杭、宁、温三城发展逻辑

然后我们重点来思考,为什么近30年时间里,温州、宁波、杭州分别引领了10年左右的高增长。我们认为这里有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外因就是国家制度和产业转移升级,内因就是地区的自身要素禀赋。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温州地区作为沿海地区率先通过走私进入个体民营轻工业,到1992年之后,个体轻工业逐成规模,形成了90年代的温州模式。而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开始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移,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宁波凭借港口优势,发展了重化工如镇海炼化等,外贸出口甚至占浙江半壁江山。而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国际市场开始萎缩,国内在4万亿的投资拉动下的房地产和金融,以及在科技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撑,杭州作为浙江省会城市,在科技、金融等方面拥有先天优势,最终在2010年之后的10年成为了浙江发展的引领力量,同时也有可能引领中国未来的发展。可以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

为什么温州人比宁波人更热衷来杭发展?

杭、宁、温三城转型故事

其实小到个体,大到国家,个体致富或者说地区发展的逻辑都无非是要在无法选择的外在趋势下找到一条适合自身资源禀赋的发展道路。针对中国经济所内在的“民营轻工业到国企重化工业到外贸经济到金融地产互联网”的逐步升级的过程,杭宁温三地也曾积极有为,努力突破。而在转型中尝试最为积极的应该是率先陷入增长低谷的温州市。在2000-2010年的这10年其增长倍数为3.56,排在浙江10个地区的最末位。而从民间来看,这十年也是温州炒房团、炒煤团最红火的时期,率先致富的温州人,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机)的两个路径选择。如同所有率先通过勤劳致富的企业家,当有钱之后其面临两个选择,第一是继续投资进行产业升级,第二是拿出资金进行投资或投机获利。而事后证明的情况是,大部分人选择了投资或者投机,进入房地产、煤炭、金融等领域,而放弃产业升级路径。本质原因有:升级的资源要素制约,尤其是土地、人才(包括企业家素质的制约);同时又受到诱惑,在中国实业增长之后的金融化的机会,乃至今天,或许坚守实业的被绝大多数的炒房者打败已经成为事实。但对于一个地区来讲,脱实向虚却不是一个很好的声音。而在温州当地的主政者来看,引领温州转型升级,他们想了很多,而在新世纪之后叫的最新的就是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招商引资,王建满主政时期“招商引资”成为头号工程,但仍是积重难返,其中土地资源的贫瘠是否就是最大的短板。也导致了集温州全市乃至今后一代人之力的工程“瓯飞工程”得以上马,可一举解决土地要素制约问题,但占在今时今日的试点,土地仍是最关键的因素吗,或许会有不同的见解。

宁波的发展在2010年之后被杭州逐渐拉开距离,这个以“书藏古今 港通天下”为口号的城市,以镇海石化(重化工)+宁波港(外贸产业)成为了新世纪前10年的骄傲,甚至有可以不把杭州放在眼里的底气。但是在2000-2010年时期的这段美好岁月里,宁波人发现杭州人却在厚积薄发,励精图治。其中,2001年杭州将萧山、余杭纳入市区,拉开了新一轮发展的框架,也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迈进,举全力支持阿里巴巴等新一轮互联网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而宁波类似的扩区强市以及城市发展战略调整和定位却至少迟到了10年。杭州在新世纪的布局而后通过10年获得成效,宁波在10年的高增长享受中消磨了奋进的斗志,最终在增速上落后了杭州。但幸运的是,宁波的禀赋和家底还是厚实的,这方面,温州确实先天不足。这里,如果对照现实中存在的来杭州的温州人,你不得不佩服其实理论都是苍白的,实践才是精彩的。通过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那些聪明的做法留存了下来。比如率先致富的温州人,到杭州炒楼,然后进军金融创投的聪明人。比起那些仍留在温州坚守实业的人,大概率要活得很好。而宁波人对来杭发展基本兴趣不大,但温州人兴趣却很大。实质上,就是对这样一种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城市的机会毫无疑问,杭州大于宁波大于温州,甚至温州能否比过其他省内的城市都是一种问题。有了钱,自然有了想要发展的更好的愿望和实力,而有了实力与愿望,在现实的衡量下就出现了奔杭潮。至少,现今的杭州有阿里巴巴的支撑,有G20之后的骄傲;宁波仍有宁波港的支撑,仍有新制造的家底;但温州仍停留在90年代的轻工产业。

故乡情感依然,但又凭何可以留住那些才华横溢的子弟。

结语

地区的发展,随时代而动,而有些禀赋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你的级别,杭州、宁波是副省级,而温州不是,比如杭州、宁波的区位在杭州湾,而温州在浙南等等,或许我们不能肯定温州是否还有未来,但至少在未来发展上,其路途非常艰难。至少你从杭州—温州的动车票的紧张上,就能够感受这一趋势。

现实,总是给了你最好的答案。

哪个城市,给了你机会,最终你也就会选择了哪个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