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樑家河》|今天,碑林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陳哲為大家誦讀紀實文學《樑家河》節選

诵读《梁家河》|今天,碑林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陈哲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诵读《梁家河》|今天,碑林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陈哲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诵读《梁家河》|今天,碑林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陈哲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為深入推進《梁家河》學習宣傳工作,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深入學習鑽研梁家河的“大學問”,用好習近平總書記留在梁家河的寶貴財富不斷從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中獲得教益,從《梁家河》中汲取思想營養和精神力量,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這個黨的核心、軍隊統帥、人民領袖,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新的奮鬥譜寫新時代碑林區追趕超越的嶄新篇章。

诵读《梁家河》|今天,碑林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陈哲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诵读《梁家河》|今天,碑林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陈哲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今天

碑林區委常委、

區委政法委書記陳哲

為大家誦讀

紀實文學《梁家河》節選

诵读《梁家河》|今天,碑林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陈哲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我就是一個農民

到梁家河兩三年後,習近平已經能夠說一口流利的延川話,他與當地人一樣,把土豆叫“洋芋”,把饃饃叫“酶酶”。2009年11月,他到延安考察,仍能講一口流利的延川|話。吃飯的時候,他問陪同的陝西省委書記趙樂際能不能聽懂“酶酶”是什麼東西,趙樂際說不知道,他解釋說:“‘酶酶’就是饃饃,白麵饃饃,也就是饅頭,是延川土話。”

他熟悉梁家河的每一條溝、每一架山,熟悉梁家河村子裡的每戶人家。2015年2月13日他回梁家河,即使40年沒有聯繫的人,他一見面就能認出來,大名、小名都能叫出來。他熟悉梁家河的飯菜。那天中午吃飯,他和彭麗媛與石春陽、呂侯生、張衛龐、梁玉明、王憲平等幾人坐一桌,吃的都是當地的“土菜”。他給彭麗媛介紹桌上每道菜叫什麼,用什麼做的,怎麼做的,有什麼特色。

插隊期間,鄉親們來串門,坐在炕上,他不介意他們身上帶的土是否會弄髒被褥與枕頭,更不擔心有人帶來跳蚤、蝨子。石春陽說:“像我們農村人一樣,他已經對蝨子的毒素產生了抵抗力,就算被蝨子咬了,紅腫也沒那麼嚴重了。”

掏地、挑糞、耕種、鋤地、收割、擔糧,別人怎麼做,習近平就跟著學。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就向村裡人請教,漸漸地所有農活都熟悉了,成了種地的好把式。

習近平說:“剛開始幹活時,我掙6個工分,沒有婦女高。兩年後,我就拿到壯勞力的10個工分。”春天給地裡送糞,擔有七八十斤,他一口氣能挑到幾里外的山上;夏天擔麥子,兩大捆100多斤,10裡山路也能一口氣走完。

從張青遠家搬出來後,習近平住進呂侯生家的一孔窯洞裡。這時,村裡開始為知青建新窯。六孔窯洞,耗時40天,習近平負責擔水、和泥、抹牆。窯洞建好後,習近平住在左邊第四孔,這個地方現在被稱作知青院。

對農村裡的各種活計,習近平已經乾得很嫻熟了。他還學會了自己捻毛線、補衣服、縫被子,帶來的針線包派上了用場,儘管針腳不那麼齊整,但也有模有樣。他說,自己極強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是那時打下的基礎。

習近平說:“最重要的,我學到了農民實事求是、吃苦耐勞的精神。”

那些年,他接受艱苦生活的磨鍊,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

他說:“我就是一個農民。”

诵读《梁家河》|今天,碑林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陈哲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诵读《梁家河》|今天,碑林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陈哲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陳哲

中國共產黨黨員, 現任中共西安市碑林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