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端午龙舟赛事指南——26日·中堂龙舟景:百舸争流 万人划桨

东莞端午龙舟赛事指南——26日·中堂龙舟景:百舸争流 万人划桨

东莞时间网讯 作为中堂规模最大的龙舟景,中堂景已有500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全镇龙舟聚集东江支流,竞渡巡游。今年6月26日是中堂镇传统龙舟景。中堂将举行2018年中堂龙舟文化体育节活动,重头戏是传统龙舟1000米直道竞速。

届时,水面上,男子传统竞赛,女子标准龙巡游;陆地上,举办龙头及市非遗墟市项目展示展览、歌舞表演、摄影比赛等精彩活动。

据悉,中堂景最大的特点有三多,一是参景、参赛龙舟最多,常年的有近百条,多的超百条。二是划龙舟的人数最多,常有六七千人乃至近万人。三是观众最多,中午时分,数万人聚拢一江两岸,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有的直接站到江边水下,亲水近龙;江面两边数以百计的舟船,有不少人干脆站上船顶,先睹为快。

为了改善观景环境,中堂在中堂大桥西侧建造了一个占地近5万平方米的龙舟广场,安放了屈原塑像,砌好临江石堤,开景时搭建观礼台,平日是群众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后来,在原龙舟广场的基础上,中堂按国家级标准完善长3.95公里的龙舟赛场和长42米、宽12.5米的永久性钢架结构观礼台,是年底通过国家验收,可举办国家级大型龙舟赛事。

/ 知多D /

放头、抢红

龙舟竞渡中鸣号炮发令开始称“放头”,终点冲线夺标称“抢红”。“放头”和“抢红”是龙舟竞渡活动中最精彩的时刻,“放头”号炮一响 ,水中群龙竞发 , 岸上喝彩助威;临近终点,龙舟发力冲线, 胜者抢红夺标,更是扣人心弦。

参景龙舟编号不排“九”

每个龙舟景节,东道主对前来参景的龙舟均按报到先后顺序给予编号——用直径约30公分的圆形大红纸写上序号,连同浆糊发给来船,贴在前后锣的背面。这序号从“1”号开始一直往下写,但逢“9”必避,就是说,在龙舟编号中,没有9、19、29……等带“9”的号数。为什么?这是因为在中堂、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流行的俚语中有“第贼九”“第屁九”之语,为倒数第一之意,故此龙舟编号不排“9”。

最负盛名的“增埗卢、刘”划手

中堂龙舟景竞赛中,放“大标”由来已久,“大标”自然是重奖,重奖自然参赛者多。若“大标”夺冠,不但奖品丰厚,而且名气飙升,于是雇划手一事便应运而生。在中堂地区最负盛名的划手是茶山的“增埗卢、刘”。这些划手到位,有“包封”(保证拿第一)之能。建国前的百数年间,东莞茶山增埗村建立了一个“划手王国”,逢划必赢。单一卢姓划手,尚不能承“包封”之诺,若卢、刘二姓划手齐到,则横行天下无敌手了。原因是当年增埗盛产优质白泥,这些白泥挖起来用船运到省城(广州),这种运泥船人们专称“白泥船”,载重约5~6吨,船手只一人。这些白泥船手长年累月往返省城与茶山之间,臂力、耐力过人,单看其使用的木桡便知其利害,足比水乡常用木桡大一倍有余。

散景雨

在龙舟竞赛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十有八九会有雨落下,俗称“散景雨”。

观景小故事:闻鼓有追

1947年,潢涌村举办龙舟赛事,参赛龙舟有数十条之多,其中不乏好手。潢涌村参赛的龙舟,由“大天二”黃瘀林(黎林)跳头,为显威风,黄瘀林命人在冚板上架着一挺机枪,如此架势,龙舟史上绝不多见。

放头后,也许是别人让着,也许是实力很强,潢涌龙船一直领先。这次参赛,潢涌是在麻涌漳澎雇了划手的。行至洲头咀转第一个弯时,掌舵人心急了一些,致使龙舟翻船,尾随的龙舟很快赶到,一看这场面,有点蒙了,纷纷停下桡来,不敢前进。这时候黄瘀林对众龙舟喊声“不用等我”,还拿起一把木桡,挥桡对众龙船作前行快扒的示意。众龙舟见黄瘀林这么大度,便连忙起鼓急扒,没有黄瘀林的心理压力,扒得更稳更快了。

当潢涌龙舟把水舀干后,别的龙舟早已去得无影无踪,扒仔们的气也泄了,人人说弃赛算了。这时候,黄瘀林问身边的人,是不是还听到远方传来的龙船鼓声,众人说是,于是他在船头双臂一挥,跳起后双脚猛踏冚板,大声说:“还能听到鼓声,有得追!” 众扒仔被黄瘀林的气势征服了,于是重新鼓劲,急起猛追。最后,拿到第一名的,还是黄瘀林跳头的这条龙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