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漢奸”,卻得到世人前所未有的同情!

李陵(公元前134年-前74年),字少卿,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西漢名將,李廣之孫。初為西漢將領,善騎射,愛士卒,頗得美名。天漢二年(前99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戰於浚稽山,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漢奸”,他卻得到世人前所未有的同情和理解!史學家司馬遷就是由於幫助李陵在漢武帝面前進行辯解,而遭到了宮刑。有認說,李陵的投降,是漢武帝一手造成的,那麼漢武帝是如何把李陵一步步逼上絕路的呢?

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漢奸”,卻得到世人前所未有的同情!

第一步:武帝猜忌,迫使李凌孤軍深入敵後

漢武帝執政後期,隨著衛青、霍去病先後去世,西漢名將缺乏。漢武帝便決定像當初提拔霍去病那樣,從外戚中尋找可造之材,培養一個名將出來。最終,他選中了李夫人長兄——李廣利。李夫人早逝,生前深受漢武帝寵愛,因此漢武帝特別提拔李廣利,希望李廣利能夠像衛青霍去病那樣橫掃匈奴,為國爭光,也算是給自己長臉。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前往天山附近掃蕩匈奴右賢王。同時,武帝召見李陵,想要他為大軍運送糧草。

在漢朝,幾乎沒有什麼將軍願意運輸輜重,因為這個工作繁重,沒機會殺敵立功。所以在他們看來,這個工作就是替人做嫁衣裳。於是李陵來到武臺殿,向武帝叩頭請求說:“臣所率領的屯邊將士,都是荊楚勇士、奇材、劍客,力可縛虎,射必中的,望能自成一軍獨當一面,到蘭幹山南邊以分單于兵力,請不要讓我們只做貳師將軍的運輸隊。”武帝說:“你是恥於做下屬吧!我發軍這麼多,沒有馬匹撥給你。”李陵答道:“不須給馬匹,臣願以少擊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庭。”漢武帝為他的勇氣所感便同意了,並詔令強駑都尉路博德領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隊。

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漢奸”,卻得到世人前所未有的同情!

路博德何許人也?他曾率軍掃蕩過嶺南,被封為伏波將軍!李陵都不願當李廣利的後援,他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將怎麼就願意當李陵這樣一個年輕後生的後援呢?為此,路博德給漢武帝上書,奏言:‘方秋匈奴馬肥,未可與戰,臣願留陵至春,俱將酒泉、張掖騎各五千人並擊東西浚稽,可必禽也。’”意思是說匈奴現在兵強馬壯,不宜交戰,待明年春天,我與李陵再各率領五千騎兵,分路出擊匈奴。誰知漢武帝一聽這話,立即震怒

哪知漢武帝一聽,當即震怒。他懷疑起李陵了,認為是李陵後悔自己說大話,故意讓路博德上書好取消預定計劃。為此,他特別給路博德下詔,叫他走河西堵截;又給李陵下詔,叫李陵走東浚稽山以南,龍勒水以上,去那裡觀察尋找匈奴。如果沒有發現匈奴,就沿著當年浞野侯趙破奴走過的路,抵達受降城,在那裡休整,派騎兵回來報告。漢武帝還在詔書最後加了一句,你到底跟路博德說了什麼,向我寫出書面報告。李陵就這樣失去了騎兵支援,帶上自己的五千步兵深入茫茫草原獨立作戰,漢武帝這是要逼李凌陷入絕地了!

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漢奸”,卻得到世人前所未有的同情!

第二步:李凌血戰匈奴,漢武帝遲遲未發援兵,最終李凌戰敗投降

李陵領命出兵,五千步兵一路暢通無阻,抵達浚稽山紮營。卻在這時遭遇到單于主力,被匈奴三萬多騎兵包圍。李陵軍駐紮在兩山之間,以大車作為營壘,李陵領兵衝出營壘擺開隊伍,前排持戟和盾,後排用弓和弩,下令:“聽到擊鼓就進攻,聽到鳴金就收兵。”匈奴見漢軍人少,徑直撲向漢軍營壘。李陵揮師搏擊,千弩齊發,匈奴兵應弦而倒。匈奴軍敗退上山,漢軍追擊,殺匈奴兵數千。單于大驚,召集左賢王、右賢王部八萬多騎兵一起圍攻李陵。李陵向南且戰且走,再殺敵軍三千。匈奴也是被逼急了眼,一天連續多次出戰,李陵軍又殺對方兩千兵,搞得匈奴極為沮喪,同時單于心裡也打鼓:這是漢朝的精兵,久攻不能拿下,卻日夜向南退走把我們引到塞邊,會不會有伏兵呢?

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漢奸”,卻得到世人前所未有的同情!

而就在這時,李陵軍中有一個叫管敢的軍侯,因被校尉凌辱而逃出投降了匈奴。對單于說:“李陵軍無後援,並且箭矢已盡,只有李陵將軍麾下和成安侯韓延年手下各八百人排在陣式前列,分別以黃白二色作旗幟,派精兵射殺旗手即可破陣了。”單于得到管敢,大喜,命騎兵合力攻打漢軍。邊打邊喊:“李陵、韓延年快降!”接著擋住去路猛烈攻打李陵。李陵處在山谷底,匈奴軍在山坡上從四面射箭,矢如雨下。漢軍堅持南行,未等衝到鞮汗山,一天之中五十萬支箭已全部射光,便丟棄戰車而去。此時李凌的部隊已彈盡糧絕,整支部隊被壓縮在山谷中。李陵本人率十餘人奮力拼殺,力戰被俘。大呼“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部將韓延年戰死,他的部下四散逃命,逃回塞內的僅四百餘人。

當時李陵距離漢朝的邊塞,僅只有一百餘里,邊塞將士都知道李陵戰敗,竟無一支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按照計劃,李陵本來就是當誘餌,引誘匈奴主力出戰的,而且李陵做的很好,但是主將路博德卻沒有派軍出擊,也沒有去救李陵,這支轉戰幾千裡的軍隊在祖國的門口倒下了。更蹊蹺的是,漢武帝沒有治路博德的罪。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是漢武帝故意不發援兵,接應李凌!因為他不希望李陵回來,而是希望他戰死。為何?因為漢武帝派出的李廣利那支部隊,數萬人出兵,還有那麼多接應,李廣利跟匈奴作戰不利,戰績微小,而李陵僅憑五千步兵敵八萬匈奴,且斬敵無數,如果李陵回來,這不是打漢武帝的臉,讓文武大臣和天下子民覺得漢武帝看錯人了嗎?所以,李凌必須死!這是把李凌往死路上逼!但漢武帝萬萬沒想到,李凌居然沒死,投降了!

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漢奸”,卻得到世人前所未有的同情!

第三步:漢武帝聽信小人讒言,殺害李陵全家

一年後,漢武帝后悔了,自覺李陵戰敗,跟他不派兵支援有莫大的關係。於是派使者慰問賞賜了李陵的殘部,並派因杅將軍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接李陵。公孫敖當時是依附於李廣利的,可以說是李凌的生死大敵,他們是絕不希望李凌歸漢的!果然,公孫敖無功而返,並對漢武帝說:“我軍曾經捕到一名俘虜,據該俘虜說,李陵在匈奴成為單于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教給單于兵法,準備侵略我朝,因此無法接他回來。”後來證明其實那是投降匈奴的邊將李緒。漢武帝聽了公孫敖的指控之後,勃然大怒,在沒有做任何調查的情況下,就將李陵一家滅門,李陵的母親、妻子、子女和兄弟盡皆伏誅。李家原本世代忠良,卻落了個“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的結局。家破人亡,身敗名裂,到了這一步,李陵的最後一點退路,也被斷絕得乾乾淨淨了。正如辛棄疾在緬懷李凌的詞中所寫:“將軍百戰聲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漢奸”,卻得到世人前所未有的同情!

漢昭帝即位後,輔政大臣霍光和上官桀以前都是李陵的好朋友,遂派李陵的故人任立政出使匈奴,勸說李陵迴歸。李陵回答“丈夫不能再辱。”意思是不想回去再受到侮辱。當蘇武歷經劫難,最終得以回國時,李陵置酒相送,一番唱詞卻將他內心的矛盾展露無遺:“走過萬里行程啊穿過了沙漠,為君王帶兵啊奮戰匈奴。歸路斷絕啊刀箭毀壞,兵士們全部死亡啊我的名聲已敗壞。老母已死,雖想報恩何處歸!”他不是不想歸,實在是無家可歸!

一世英雄,就此淹沒,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