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如何預防寶寶“空調病”?中醫專家:首先爸媽要知道這2點!

夏天本是出汗的季節,但是,科技的進步創造出與大自然不同的恆溫環境——空調房,需要出汗的時候不出汗,內熱無法散出,身體就會生病。小寶寶是純陽之體,本來陽氣就旺盛,加上身體調節能力差,更容易得空調病。

空調讓我們的適應能力變弱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法隨四時、天地人合一。人與大自然的其他動物相同,需要去適應大自然一年四季變化,跟隨季節的變化來作息。盛夏暑天,自然界陽氣旺盛,人則是恆溫產熱的動物,兩陽相加,身體內外皆熱,所以需要汗出散熱、清熱利尿。

夏天本是出汗的季節,但是,科技的進步,卻創造出與大自然不同的恆溫環境——空調房,盛夏室外溼熱,室內卻涼爽如秋天,冬季外面天寒地凍,室內卻溫暖如春。看似我們的身體舒適了,但其實我們跳過了酷暑和嚴寒,一直生活在春秋季節裡,對真正的大自然的環境,適應能力反而變弱了,空調病由此而來。

夏天如何預防寶寶“空調病”?中醫專家:首先爸媽要知道這2點!

“寒包火”引來空調病

有了空調房,需要出汗的時候不出汗,內熱無法散出,身體就會生病。當我們從室外大熱汗出的環境中突然進入低溫空調房後,皮膚從汗出散熱的狀態,瞬間轉入保暖閉塞的狀態,皮膚毛孔快速收縮。開始我們會覺得一下涼爽了,很舒適,時間久了,卻往往感覺乏力、昏昏沉沉,這是因為內熱淤積在體內,也就是中醫所說的“寒包火”的情況。

空調的作用使得室內的溼度很低,接觸空氣的組織器官很容易感覺乾燥,例如眼乾、鼻幹、上呼吸道乾燥、唇乾、皮膚乾燥等。腸胃道的消化液分泌減少,腸道的菌群也會發生改變,所以空調病的常見症狀是怕冷發熱,疲乏無力,四肢肌肉、關節痠痛,甚至頭痛、面癱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空調病的症狀還不止這些。因為內熱積聚,人本能地想吃清涼解渴的瓜果、生冷食物,腸胃受到冷的刺激,加上腸道菌群不穩定,就容易引起腹瀉。此外,空調房長時間不換氣,導致空氣中細菌、黴菌及其他過敏原滋生,還會引起身體各種過敏反應的加重。

小寶寶更容易得空調病

中醫認為,小孩子是純陽之體,本來就陽氣旺盛,但又“臟腑嬌嫩、行氣未充”,身體各項功能發育尚不完善,先是體溫調節能力差。排汗可以有效調節體溫,寶寶總呆在空調房間,或是汗出不暢,很容易內熱淤積。其次是腸胃消化能力弱,吃冷食或是肚子吹到冷風受涼,則容易腹瀉。寶寶的抵抗力弱,對細菌、黴菌的耐受能力差,更容易出現過敏。

夏天如何預防寶寶“空調病”?中醫專家:首先爸媽要知道這2點!

保暖、多喝溫水,預防空調病

從引發空調病的病因可以看出,預防空調病的最佳方法是出汗、多喝水。在空調房裡,要人出汗有一定難度,但我們可以利用保暖的方式來防止寒氣的侵襲。

對寶寶來說,室溫控制在25~27℃為宜,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8℃,不要給寶寶穿得太單薄。空調風速不宜過強,特別注意不要讓寶寶站在送風口下,避免冷風直吹。經常開窗換氣,最好每兩小時換氣一次。空調的濾網要定期清洗或更換,如果有條件,可以準備一個空氣清新器,以確保室內空氣質量。天氣不是太熱的時候,儘可能利用自然風降低室內溫度。

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記住要喝溫熱的水,促進脾胃陽氣生髮,避免寒凝脾胃之陽,引起腹瀉。夏季適當給寶寶吃水果是有益的,但是不要過量,寶寶的小飯碗裡,半碗水果足以。還要注意選擇當季的新鮮水果,而且不要給寶寶吃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水果。

戶外活動後,先退汗再開空調

有些父母擔心夏天戶外太熱,寶寶感覺不舒服,所以,讓寶寶整天都待在室內,這樣並不利於他的成長。記住,夏天出汗是自然規律,要保證寶寶每天有一定的戶外活動時間,當然應該避開中午日照最強烈的時段,選擇在早晚溫度不高時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讓寶寶出出汗,增強體質。特別要注意,寶寶在外面玩得一身汗回到室內時,應先等汗液退去再開空調,或是開啟空調前,將寶寶身上的汗擦乾,並換上乾爽的衣褲。

夏天如何預防寶寶“空調病”?中醫專家:首先爸媽要知道這2點!

寶寶坐車也要警惕空調病

另一個容易忽略的場合是車裡。帶寶寶駕車時,不要把車內空調溫度開得太低,一般車廂內外溫度差在7℃左右為宜。車內開啟空調時,不要在車內吸菸,不要讓寶寶在開啟空調的車內睡覺,如果寶寶睡著了,儘量將空調關閉或避免直吹寶寶,或用薄毯子、衣物遮蓋寶寶的身體。停在烈日中的車,車內溫度很高,上車後不要馬上使用空調,應打開所有車窗,先把熱氣散掉一些,等車廂內溫度下降後,再關閉車窗,開啟空調,以防冷熱驟變,引起寶寶不適。

清熱解暑飲品,預防空調病

一些食物也可以幫助預防空調病,例如綠豆薏仁湯,清熱利溼,少加一些糖,寶寶一般都很愛喝,注意,綠豆不要煮成糊糊狀,只要煮15分鐘,清湯的療效最好。

還有清熱祛暑的紫蘇烏梅湯,也是一個適合寶寶的可口飲品。簡單的製法是,少量的紫蘇、烏梅,有條件的還可以加山楂,一起熬製。特別適合寶寶出去玩出了很多汗、水分大量流失,或是在空調房覺得口乾舌燥的時候食用。

冬瓜 甘,性微寒。利小便,切片摩擦痱子,效果很好,利大小腸。

烏梅 味酸,溫,泡水喝可治傷寒煩熱,祛痰,止吐瀉,除冷熱引起的下痢。

紫蘇 主治一切寒氣造成的病症,如心腹脹滿,開胃下食,止腹瀉,通順大小腸。

擴展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