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為什麼放棄了西奈半島這麼遼闊而又資源豐富的土地?

一德格天1

以色列為何放棄了西奈半島這麼遼闊而又資源豐富的土地?

西奈半島遼闊資源又豐富?這要怎麼看了,西奈半島氣候、環境與中東大部分地區都是差不多,與以色列的國土環境也是半斤八兩,內有大片沙漠,不太適宜人居住,而地下礦產資源的確不少。說道遼闊,比起以色列那可是遼闊多了,以色列目前實際控制國土不過2.5萬平方公里,而西奈半島面積達到6.1萬平方公里,是以色列面積的2.5倍。要問這麼大這麼好的地方,為何以色列佔領又撤出了呢?

(一)其實以色列也是沒有辦法,以色列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中東戰爭上取得勝利,但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聯合英法兩國發動的,目的要奪回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雖然最後取得軍事行動上的勝利,但以色列卻沒有獲得自己背後最大靠山美國的支持,甚至另一位超級大國蘇聯也參與進來,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壓力下,最後結果是英法兩國勢力退出中東,以色列也撤出西奈半島,埃及雖然沒有取得軍事勝利,卻取得蘇伊士運河控制權與西奈半島。

(二)西奈半島雖然在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年)上被以色列徹底佔領,但這次是以色列獨立與阿拉伯國家進行軍事行動的,還是沒有美國的支持,而且促使阿拉伯國家形成一個穩定的抗擊以色列的聯盟,導致以色列腹背受敵,外部環境壓力非常大。而且1973年埃及發動十月戰爭,打敗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到1979年,以色列與埃及最終締結和平條約,1982年以色列正式全部撤出西奈半島。阿拉伯國家抗擊以色列聯盟也隨之解散,埃及更是被其他阿拉伯國家視為叛徒,以色列也不是白撤出,有利益交換的。

(三)埃及實力不弱。西奈半島可是屬於埃及的領土,1952年納賽爾政變上臺,埃及在之後的阿拉伯國家頗有阿拉伯盟主的身份,多次組織阿拉伯國家抗擊以色列,在1973年的十月戰爭更是打敗以色列,證明當時埃及的綜合國力不弱,以色列想要長期佔領一個阿拉伯世界的強國土地是不可能的。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完全是無奈之舉,非不願也,實不能也。如果但凡有一絲可能獨佔廣闊的西奈半島,為猶太民族預留廣闊的發展空間,對土地抱有強烈危機感的以色列人都不會輕易放棄。

首先,阿拉伯國家絕不會允許以色列佔據西奈半島

發生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又稱為蘇伊士運河戰爭或是西奈半島戰役、卡代什行動。這次軍事行動完全是英國、法國不甘心獨立的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聯合以色列進行的一場軍事行動。但是當時的英國、法國剛剛經過二戰實力大不如前,以色列雖然在美國的支持下,軍事實力領先阿拉伯世界,但是差距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當時的埃及既是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國家,又是蘇聯在中東地區的堅定盟友。更何況,西奈半島扼守蘇伊士運河一側,如果以色列長期佔據西奈半島,勢必嚴重影響埃及的經濟利益,損害埃及作為阿拉伯世界領袖的政治聲譽。埃及一定會全力以赴,聯合其他阿拉伯國際與以色列戰鬥到底。雖然阿拉伯國家軍事實力不濟可能難以撼動以色列,但是當時以色列的實力也不足以支撐與阿拉伯國家全線作戰,如果陷入長期的戰爭和對抗之中,對於剛剛獨立的

以色列也會非常不利。

(納賽爾與赫魯曉夫)

更重要的是,美國、蘇聯堅決反對以色列佔據西奈半島

第二次中東戰爭的主謀是英國,目的是恢復英國在中東地區的傳統霸權。這一做法並不符合二戰後新興的美國、蘇聯的利益。對於美、蘇兩強而言,蘇伊士運河在實力平平的埃及手中,明顯要好過仍然控制在英國人、法國人手中。如果以色列長期佔據西奈半島,肯定會導致阿以雙方圍繞蘇伊士運河展開反覆爭奪,影響運河航運,也會影響美蘇兩國的經濟利益。

因此在戰爭之初,美國和蘇聯就旗幟鮮明的反對以色列搶佔西奈半島的軍事行動。

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直接致電英國首相艾登,要求英法撤軍。同時,美國還在聯合國安理會提交議案要求英法撤軍,遭到英法兩國否決後又敦促聯合國大會召開緊急會議,通過決議要求停止戰爭並從埃及撤除所有外國軍隊。在經濟上,美國還故意拋售英鎊,導致英鎊大幅貶值15%,同時否決英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申請,停止向英國的經濟援助。而蘇聯更是直接威脅英國,如果不撤軍就將動用核武器打擊英國。

以色列同時觸犯了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利益,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衝擊時評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

西奈半島是位於亞洲和非洲交界處的三角形半島,人口約60萬,面積6.1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區是炎熱乾燥植被稀少的沙漠,人口承載能力非常有限。

戈蘭高地氣候宜人、水資源豐富,以色列40%的淡水來自於戈蘭高地;戰略高地,易守難攻,只要守住了戈蘭高地,最有戰鬥力的敘利亞部隊就無法進入以色列,是天然屏障。

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戰勝埃及,奪得西奈半島。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戰勝敘利亞,奪得戈蘭高地。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戰勝埃及、敘利亞,粉碎了他們奪回西奈半島、戈蘭高地的企圖。

以色列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獲勝後,向敗者埃及退回西奈半島原因如下:

1、從國際角度來看,以色列通過戰爭手段佔領西奈半島,本身就是違反國際法的。不可能把它變為自己領土,放棄是必然的。

2、如以色列想同時佔用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則四面楚敵,北是黎巴嫩真主黨,東北是敘利亞、東面約旦,西南是埃及。以色列為了長期和平,就要消除,至少要減少敵對國家,和埃及媾和可以解決以色列長期面對的兩線作戰態勢。

3、西奈半島的沙漠荒漠地形決定了它承載人口的能力有限,經濟上會消耗以色列大量資源接濟幾十萬半遊牧的阿拉伯人;,以色列國內軍隊規模有限,以色列內的蓋夫沙漠和西奈沙漠對以色列的防禦構成壓力。政治上樹了埃及這個強敵、軍事上就必須消耗大量資源防守埃及,不利於消化已經取得的戈蘭高地和巴勒斯坦各個居民聚居區。

4、以色列是美國等為避免伊斯蘭教國家發展成歐盟之類的同盟體而安插在阿拉伯世界的一顆釘子,以利於美國掌控中東地區石油資源。地中海是歐洲的後花園,蘇伊士運河是歐洲經濟的生命線,所以以色列不可亡國。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更符合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群體的利益。

5、當時以色列羽翼未豐,雖僥倖打贏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認識到和阿拉伯國家長期對質,不利於以色列的發展。美國因長期深陷越南戰爭,也無力再支持以色列對抗阿拉伯國家。埃以雙方合好,符合中東的長遠利益。

1978年9月6日一9月17日,美國總統卡特,埃及總統薩達特,以色列總理貝京在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議,以色列交還了戰爭中佔領的西奈半島,埃及承認了以色列。中東迎來了和平的第一道曙光,奠定了土地換和平的基礎。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考慮到西奈半島本身的條件,放棄後沒有強大對手的挑戰同時獲得國際社會承認,並給國內帶來長久的和平與安全,最終選擇和埃及達成和解,放棄了西奈半島是正確的。


美麗青春您真痘

西奈本來就不是他們的。以色列建國才70週年,建國第二天就發動就第一次中東戰爭,屠殺和驅趕巴勒斯坦人,毛澤東及全世界把它們定位為“猶太復國主義”,我們中國是堅決反對猶太復國主義的,堅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鬥爭,巴建國時,我國最早承認了巴勒斯坦國。

在以色列建國之前,在歐洲的猶太人受了空前的浩劫,希特勒德國在奧斯威辛和毛特豪森設集中營專門屠殺猶太人,據統計屠殺了六百多萬猶太人,世界為之震驚,美國和英國想方設法營救那些倖存的猶太人,把他們偷運到巴勒斯坦,寬厚的阿拉伯民族接納了他們,但猶太人藉著聖經的故事成立以色國並與建國第二天悍然發動了第一次中東戰爭,侵佔了大量巴勒斯坦、埃及、約旦、敘利亞的土地,使大量巴勒斯坦人成為難民,至今無家可歸,以色列的建國日,也就成為了“巴勒斯坦受難日”,這一天是5月15日。

以色列建國70週年,為慶祝這個建國日,美國把使館從柴拉維夫(原以色到首都)遷到耶路撒冷,可以說,在以色列建國前,這個世界就沒有“以色列國”,聖經裡並沒有講明有個以色列國,以色列只是公元前700再前的居住地,因連續大旱,猶太人也就是以色列人逃往埃及,在受到埃及法老的百般欺榨後又出逃了,《創世紀》和《出埃及》就是說的這段。

在漂淋世界和受盡二戰折磨的猶太人終於有了以色列國,但他們卻以戰爭報答世界的愛。可以這麼說,二戰中希特勒屠殺猶大人數量巨大,因為那是戰爭時期,以色列屠殺巴勒斯坦人數量也是巨大的,可這是發生在和平時期,可以說在屠殺巴勒斯坦人這件事上猶大人甚於希特勒!美使館遷址時發生在巴以邊界的屠殺,不正說明醜惡的猶太人的本質嗎?我們沒有看見巴人或是哈馬斯向以境內開過一槍一彈或是發射土火箭,可猶太人阻擊手射殺了60多名巴人,打傷了二千多人。以色列猶太人是真正的屠夫。


手機用名東方

西奈半島衛星圖片,照片中間的那個心形半島就是西奈半島。西奈半島6.1萬平方公里,算是面積遼闊,但是從衛星照片上可以看出,基本上全是戈壁沙漠、不毛之地,算不上資源豐富。

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迅雷之勢打垮了周圍的一票阿拉伯國家,並且為了擴大自己的戰略縱深,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戈蘭高地和耶路撒冷、幾乎所有的巴勒斯坦土地。以色列在軍事上巨大的成功也為阿以之間埋下了最劇烈的矛盾。為了收復被佔領土,埃及、敘利亞等國家聯合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果在以色列強大的軍事實力前,功虧一簣,還是以失敗告終。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軍隊一開始就突破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攻入西奈半島。並且在戰爭結束時,仍然有軍隊部署在西奈半島---雖然是被以色列包圍。但是埃及方面收回西奈半島的決心可見一斑。

雖然埃及方面輸掉了戰爭,但是仍然在1978年收回了西奈半島,並且與以色列簽署了和平協議。埃及也成為阿拉伯世界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

以色列向埃及交還西奈半島,主要由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1、雖然以色列打贏了全部的四場中東戰爭,但是以色列也明白了,如果不交還西奈半島,埃及還會發動第五次、第六次甚至第七次中東戰爭,直至將西奈半島收回,或者埃及流盡自己最後一滴血。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本意是讓自己更加安全,結果反倒使自己永遠處在與埃及的戰爭狀態。以色列固然能打,但是奈何國小人寡,埃及畢竟有8000萬人口,是中東大國,長期與埃及耗下去,絕非上策。因此,以色列兩害相權取其輕,歸還西奈半島,實現與埃及的和解。

2、以色列向埃及歸還西奈半島是美蘇兩國共同的意思。以色列雖然在中東可以橫著走,但是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面前,還是道行太低。而且阿以衝突是更宏大的美蘇爭霸的一部分而已,以色列無法違逆美國的意思。第四次中東戰爭後期,眼看埃及、敘利亞大廈將傾,蘇聯向以色列發起了戰爭威脅,蘇聯幾個精銳的空降師進入一級戰備,要求以色列停戰。戰爭結束後,美國為了策反埃及脫離蘇聯陣營、將其拉到自己一邊,要求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同時推動埃以和解。為了逼迫以色列吐出西奈半島,美國不惜以停止某些援助和軍事合作為要挾,以色列胳膊擰不過大腿。

時任埃及總統薩達特訪問以色列,使得埃以和解。薩達特是軍人出身,他清楚埃及是打不過以色列的,唯有承認以色列、與其和解才是出路。可惜,薩達特推動埃以和解引起國內極端分子的強烈不滿,遇刺身亡。而埃及作為阿拉伯世界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被當時其他阿拉伯國家孤立,將阿拉伯世界盟主的地位拱手讓給了沙特,世事如此,讓人唏噓。

另外,筆者還有兩件事情要說:

1、目前網上有種觀點認為歸還西奈半島是以色列犯過的最大的戰略錯誤,筆者不認同這種觀點。以今天的眼光看,即便以色列目前有絕對的實力可以霸佔西奈半島,阿拉伯國家基本職能幹瞪眼,但是歷史不是這樣假設的。如果不歸還西奈半島,以色列不可能與阿拉伯世界實現實質的和解,雙方肯定還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打下去。以色列雖然不會亡國,但是肯定會陷入無休無止的戰爭,沒有良好的國際和國內環境發展經濟,也就沒有目前經濟發達、科技先進、人民生活水平很高的發達國家以色列。正是通過歸還西奈半島,以色列與自己最強大的敵人實現了和解,才有了之後40年相對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雖然之後以色列還時常戰爭(主要是對黎巴嫩和敘利亞),但是都是一些小打小鬧了。

2、為什麼以色列能向埃及歸還西奈半島,卻不向敘利亞歸還戈蘭高地?筆者認為有三個原因。一是敘利亞力量弱小,以色列對它不怵,和不和解關係不大。而且敘利亞是什葉派國家,與主流阿拉伯國家不是一路人,沙特等國也不愛為它出頭;二是與不毛之地西奈半島不同,戈蘭高地除了重要的戰略地位之外,還是以色列重要的水源地。在中東,水源意味著什麼大家可想而知;三是敘利亞對美國不重要,美國沒必要拉攏敘利亞,更不會幫敘利亞討要戈蘭高地。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又扼守地中海和印度洋的通道,美國必須把埃及拉到自己一邊,敘利亞國家小、又沒有什麼戰略要衝,而且石油資源也不多,美國看不上。正是這個原因,美國一直對敘利亞不感興趣,對於介入目前的敘利亞內戰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以色列從建國開始就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爆發了戰爭,從第一次到第四次,雖然以色列最終都在美國的強烈支持下贏得了戰爭,但毫無疑問,以色列與周邊的阿拉伯國家的仇恨越積越厚,而與以色列作戰的兩個主力,北邊是蘇聯極力支持的敘利亞,而南邊則是本問題的另外一個主角埃及,並且埃及在更多的時候是阿拉伯聯軍的絕對主力和發起國!



以色列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搶先動手,在埃及敘利亞還在策劃的攻擊行動之前就對其空軍基地提前動手,在短期內就掌握了制空權,並瓦解了醞釀的攻擊行動,並且還實際控制了埃及的西奈何半島,以色列的這次行動讓埃及認識到了要想消滅美國支持的以色列根本沒有可能,而長期的準備對以色列作戰及多次失敗也讓埃及傷亡慘重,相反的沙特阿拉伯等中東各國在石油等能源宏利的支持下,都成為地區富國!



因此對於埃及來說是考慮國家的未來,而此時以色列也因多年的戰爭傷痕累累,急於和周邊緩和關係,從而發展國內經濟,因此埃及和以色列雙方都有了需求,因此和解成為必然,因此以色列以退出西奈何半島,歸還給埃及為籌碼,雙方實現關係正常化!


嘟嘟超

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是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權衡了各種厲害關係,不得不或者說主動的與埃及簽訂了合約,歸還了西奈半島

這個舉措或者說這個決定讓以色列,損失了比國土還要大的面積的土地, 由於土地面積的侷限,以色列想成為大國,已不可能。

如果以色列擁有了西奈半島,以色列就可以擁有蘇伊士運河還有國土面積的增加,以色列就不僅是科技強國也很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的大國。

但歷史不能重寫,由於當年蘇聯對埃及的支持,以色列擔心被埃及消滅,那樣不僅保證不了西奈半島的控制,而且可能自己國家都沒有了。

但歷史和以色列人開了個玩笑,蘇聯很快就解體了,今天美國用顏色革命都手段,推翻了埃及等國的統治者,這些個國家,也都成了美國的小兄弟,以色列現在也就只能望島興嘆了。

其實這是以色列重大的戰略失誤

哦∵


須為

西奈半島面積約有6.1萬平方公里,隔蘇伊士運河與埃及本土相望,東與以色列及加沙地帶相連,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

以色列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中曾一度佔領西奈半島,後在美蘇聯合壓力下被迫撤出。此後,以色列在1967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再次佔領了西奈半島,埃及曾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初期解放了西奈半島部分土地。隨後,以色列與埃及1979年簽訂合約,以色列隨後逐漸撤出西奈半島並將之還給埃及。

以色列之所以忍痛割愛,放棄相當於其實控領土面積約2.3倍的西奈半島,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是西奈半島對埃及異常重要,埃及及其他阿拉伯國家都不會允許以色列佔據西奈半島。埃及作為阿拉伯國家的領頭羊,在1979年與以色列簽訂合約前在阿拉伯世界有一呼百應的能力。以色列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初期的失利也讓以色列認識到了通過戰爭不能保證以色列的安全,只有與阿拉伯國家實現和解,才是維護以色列安全的最佳方式,否則以色列就會長期面臨阿拉伯國家的戰爭壓力,也很難保證每次都能打得贏。一旦戰敗,以色列就會亡國。通過與埃及簽訂合約,以色列分化了阿拉伯國家,且消除了其面對的最大強鄰,免除了西部安全威脅。此後,缺乏埃及的參與,阿拉伯國家就再也無法組織起像樣的反以色列聯盟和聯軍。

二是,國際社會特別是主要大國不允許。西奈半島與埃及本土一起扼守蘇伊士運河這一戰略航道,如果因為西奈半島被以色列佔據而導致蘇伊士運河鄰近地區衝突不斷,那麼蘇伊士運河將徹底被廢。這不符合任何國家的利益,特別是美國,歐洲國家的利益。當時的美蘇也不願因此看到中東陷入持續性的戰火之中。因此,以色列長期佔據西奈半島也會遭到美蘇及歐洲國家的反對。埃及及阿拉伯國家還會因此繼續依靠蘇聯,通過獲取蘇聯的軍事支持在對抗以色列。那麼,中東將永無寧日。


西域都護

西奈半島是一塊位於亞洲與非洲交界處的三角形半島,它是埃及在亞洲的一小塊領土。西奈半島面積6.1萬平方公里,其北臨地中海,西部隔蘇伊士運河與埃及的東部沙漠相臨,南部面臨紅海,東部連接以色列的內蓋夫沙漠。
(埃及地圖)


西奈半島的面積是以色列的2.5倍,1967年以色列通過先發制人的打擊方式發動了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軍在這次戰爭中徹底打敗了周邊的阿拉伯國家軍隊,並且一舉佔領了埃及的整個西奈半島,不過以色列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卻又突然把整個西奈半島都歸還了埃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從西奈半島本身的自然條件來看這並不是一塊有很大開發價值的土地。西奈半島雖然面積超過6萬平方公里,但是其人口卻只有60萬左右,之所以人這麼少,這主要還是因為西奈半島大部分區域被沙漠覆蓋,缺少植被和水資源,其人口承載能力非常有限。對於以色列來說,他自己的國土上還覆蓋著60%的沙漠,開發這個廣闊的西奈半島必然壓力會很大。西奈半島糟糕的自然條件是以色列最終放棄這塊土地的原因之一。
(西奈半島的沙漠)


其次,對於以色列來說佔領西奈半島本身就是不合法的事情,國際社會不會輕易承認以色列對西奈半島的佔領,這反而會影響以色列的形象。況且西奈半島不同於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面積只有1800平方公里,但這裡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其對於極度缺水的以色列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西奈半島是一塊麵積達到以色列自身面積2.5倍的土地,這麼大的一塊土地以色列是很難吃下去的,埃及方面更是不會對以色列的侵佔善罷甘休。
(戈蘭高地)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以色列人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前期的失敗讓以色列政府意識到,佔領西奈半島並不能給以色列帶來和平和安全,其只會給地區造成無止境的戰爭與衝突,正是鑑於此以色列最終才願意把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以色列在佔領西奈半島之後沿蘇伊士運河西奈半島一側修建了著名的“巴列夫防線”,以色列人認為擁有西奈半島這樣廣闊的戰略縱深,同時還有堅固的防線作為依靠,這將可以保證以色列的國家安全。然而埃及軍隊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前期輕鬆地就突破了以色列構建的防線,並且深入到西奈半島內部。

第四次中東戰爭前期的失利極大地打擊了以色列人的自信心,這也讓他們意識到,完全依靠更加廣闊的領土縱深並不能給以色列帶來安全。如果以色列想要讓戰爭不再爆發,那麼他就必須要與周邊鄰國達成和解,只有與鄰國實現正常的外交關係才能夠保證地區的長期穩定。而就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不久,埃及總統薩達特又主動向以色列拋出了橄欖枝,於是以色列便藉此機會在1979年與埃及締結了和約,並最終於1982將西奈半島全部歸還埃及。


(第四次中東戰爭)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以色列之所以願意把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這完全是以色列政府迫於當時實際情況並且權衡各方利弊之後作出的決定。西奈半島的歸還讓埃及和以色列兩國結束了幾十年的戰爭狀態,也使得埃以兩國關係實現了正常化,這也為以色列提供了一個相對和平的生存環境。


李姓先生

西奈半島是埃及的領土,北瀕地中海,南是紅海,西是蘇伊士運河,東與以色列接壤。西奈半島並非富庶之地,而是以沙漠為主的乾旱地區,居民以放羊為生。西奈半島的歷史上曾有過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都留下的教堂,是三大教派共同的聖地。每年都有遊客和聖徒到這裡朝拜。

以色列對西奈半島不能說沒有野心,但,不是自己的肉,能長到自己身上嗎?上個世紀的1956年,以色列就佔領過西奈半島。但在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抵抗下,在世界人民的反對下,以色列撤走了。1967年,以色列又一次佔領了它。事過幾年後,埃及在1973年發動的“十月戰爭”中戰勝了以色列。

這次戰爭,打敗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10月6日這一天,正是猶太人的“續罪日”,埃及凌晨突然渡過蘇伊士運河,向駐紮在西奈半島的以軍進攻,以軍派出全部精銳,並向埃及本土進攻,切斷了西奈埃軍與國內的聯繫。但埃軍在後路被抄的情況下,堅守到底,用血肉之驅,保持在西奈半島不退。

正是有了這一次經歷,讓以色列看到了阿拉伯人的血性。使以色列人明白了,僅僅靠軍事佔領不是辦法。同時,由於美蘇等大國也對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不滿意,可能因半島的爭奪合影響到蘇伊士運河的航運。所以,以色列最終放棄了西奈半島。

當然,這件事也是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開始埃及總統薩達特提出“和平主義運動”後,也是遭到了國內的強烈反對。但他不為所動,堅持到以色列議會慷慨陳詞,1978年在美國的參與下,簽定了“戴維營協議”,第二年又與以色列簽定了和約。按照和約,1980年埃及獲得了西奈半島2/3的土地,1982年,埃及又獲得了剩下的1/3領土。

以色列所以會吐出西奈半島,這是由各種原因決定的,以色列也看到無論是政治角度還是軍事角度,西奈半島都是自己的包袱。所以,當薩達特提出和平建議後,以色列就有人提出把半島首府歸還埃及,這不是慈悲,而是必須。在四面皆敵的環境裡,以色列再強大,也經不住長年戰爭消耗。對埃及來講,它也驗證了一個基本事實:能戰才能言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