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老人骨折了,到底要不要手術?希望你永遠用不到這份攻略……

雖然不願去細想,但終有一天,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患者或患者家屬。

雖然我們都不希望意外和悲劇發生,但在未來,很多人很可能都要面臨這樣一個痛苦的問題:

家裡的老人,不幸外傷骨折了,到底要不要手術?

家裡老人骨折了,到底要不要手術?希望你永遠用不到這份攻略……

是的,我們已經不說手術花錢問題,老人那麼大的年齡能不能受得了麻醉和手術?

骨科醫生建議手術,可家裡七大姑八大姨鄰居王媽都說千萬別手術,還說醫生就是想賺錢。可看著老人生活質量逐漸下降,到底該聽誰的?該如何選擇?

家裡老人骨折了,到底要不要手術?希望你永遠用不到這份攻略……

如何選擇,其實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要點,依次對照分析下,就不難做出抉擇:


1、看骨折會不會影響患者下床活動。

如果骨折位於脊柱、胯(髖關節)、大腿這種地方,就會嚴重影響患者下床活動,導致患者必須長期臥床直到骨折癒合。別說3個月了,對於年邁的老人躺在床上1個月,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就全來了。

家裡老人骨折了,到底要不要手術?希望你永遠用不到這份攻略……

很多老人骨折後不久就去世了,並不是因為骨折本身讓老人走了,而是因為骨折讓老人臥床不起,時間長了有了感染血栓才去世的。

所以,以前把髖關節周圍的骨折叫做“人生最後一次骨折”,就是說,這種骨折會讓老人臥床不起,死亡率極高。

所以,對於脊柱、胯(髖關節)、大腿這些地方的骨折,一般都要儘量積極手術。因為手術後,有了鋼板鋼釘的支撐,老人就可以下床活動,或至少坐在輪椅/床上了,這樣就顯著改善了呼吸和全身情況,從而大大改善生活質量,避免死亡。

家裡老人骨折了,到底要不要手術?希望你永遠用不到這份攻略……

而相應的,對於不影響老年人下床活動的骨折,不用像前訴的情況那樣儘可能的手術。比如手腕、手指、肋骨這些地方的骨折,就可以綜合考慮風險收益,往下看。

2、看患者和家屬對未來生活質量的要求。

上面說了,影響患者下床活動的骨折,只要患者身體允許,要儘可能手術早活動。但是對於不影響下床活動的骨折,比如:鎖骨骨折、肩關節骨折、肘關節骨折、腕關節骨折、手骨折這些,需要不需要手術,還需要考慮患者和家屬對未來生活的要求。

家裡老人骨折了,到底要不要手術?希望你永遠用不到這份攻略……

舉個例子:

家裡老人骨折了,到底要不要手術?希望你永遠用不到這份攻略……

但是,如果患者並沒有人照顧,且對未來自己的生活質量要求很高。那麼我們就不僅要骨折癒合,還要要求肢體功能良好。比如:梳頭就要求肩關節活動範圍很好,那麼鎖骨骨折、肩關節骨折就需要做手術。因為只有做了手術,有鋼板鋼釘固定,患者才能手術後早期活動,預防關節僵硬。

3、最後,要看老年人的身體條件能不能接受麻醉、手術刺激和術中出血。

這一點,當然是重中之重,也是基礎。

麻醉對於老年人的循環和呼吸都有影響,而手術本身也是個刺激,加重術中不可避免的要出血。所以,即使患者和家屬決定要手術,住院後,醫生也會非常慎重的對患者進行評估。

尤其是對於老年患者,骨科醫生都會慎之又慎。不僅術前做好所有與檢查評估,更會請心內科、呼吸內科、麻醉科、ICU等科室綜合會診評估風險收益比。

要相信,骨科醫生和患者一樣害怕術中出問題。


綜上,對於老年人沒有移位的骨折,需要綜合考慮以上三個主要點,在結合自身家庭和經濟情況,由患者、家屬和醫生共同協商,最後做出最終的決定。

是的,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成為老年患者或老年患者的家屬,希望大家永遠用不到我說的這個知識。

家裡老人骨折了,到底要不要手術?希望你永遠用不到這份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