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羡塘镇白硐村孙忠琴:“鲤鱼跳龙门”跃出致富路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2017年,荣获贵州省文明家庭称号,其本人入选惠水县第五届“涟江骄傲”年度人物。她就是孙忠琴,羡塘镇白硐村村民,带领村民发展“稻田养鱼”,创造了一片致富的新天地。

鱼缘——一股清泉惹的“祸”

孙忠琴与鱼的故事缘起家门口的一股清泉。“咕咕”的泉水声伴随着一家人度过了数十载春秋,直到2013年底,在一次偶然的省外之旅中,目睹了娃娃鱼销售市场的火爆场面,联想到家门口纯天然的地下泉水,孙忠琴夫妻俩的脑海里当即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惠水羡塘镇白硐村孙忠琴:“鲤鱼跳龙门”跃出致富路

说干就干,2014年初,孙忠琴夫妻俩拿出所有的积蓄,顺着门前冒出的清泉开始打井,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在地下垂直深度达150米的地方终于找到了水源。紧接着,饲养厂房建成,上百尾娃娃鱼鱼苗顺利“入住”。

惠水羡塘镇白硐村孙忠琴:“鲤鱼跳龙门”跃出致富路

娃娃鱼顺利养了起来,但是要想收益好,精细化管理必不可少。然而,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丈夫由于时常忙于村里事务,对家中喂养的娃娃鱼无暇顾及,让原本只打算在精神上全力支持丈夫发展养殖的孙忠琴不得不扛起养鱼的重担。那时候,配料喂鱼、换水调温等都成了孙忠琴的日常活,渐渐地,她也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养鱼能手。

惠水羡塘镇白硐村孙忠琴:“鲤鱼跳龙门”跃出致富路

“真的很能干,每天不但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做家务、干农活,而且还要喂养娃娃鱼。”提到妻子,作为丈夫的张大庆既自豪又愧疚。

商机——无心插柳柳成荫

孙忠琴家喂养的娃娃鱼平时主要吃的是小鱼苗,鱼苗稍微长大就不能再作娃娃鱼的饵料。喂得精细,也容易造成浪费。2017年,孙忠琴开拓思路,把不再适合用作娃娃鱼饵料的鱼苗投放在稻田中喂养。鱼在稻秧下,吃的是天然的水草和稻秧根部周围的小虫,不仅节约饲料成本,而且还能减少稻秧的农药使用。这一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年,孙忠琴投放鱼苗的一亩稻田,除了收获比其他稻田口感更好、产量更高的稻谷外,还通过卖稻田里的鱼多赚了2000多块。

惠水羡塘镇白硐村孙忠琴:“鲤鱼跳龙门”跃出致富路

彼时正值脱贫攻坚在涟江大地战斗正酣。时常看见丈夫因为寻找适合白硐村发展的扶贫产业而愁眉苦脸,孙忠琴看在眼里,更急在心里。联想到自己稻田养鱼的意外收获和平时从外地来的鱼贩子拉鱼到村里贩卖的场景,孙忠琴试着把发展稻田养鱼的想法和丈夫说了一下,丈夫当即拍手同意。

惠水羡塘镇白硐村孙忠琴:“鲤鱼跳龙门”跃出致富路

白硐村发展稻田养鱼涉及面广、资金需求多,单凭孙忠琴前期的一亩实验就贸然推广是不科学的。为此,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组到著名的“稻花鱼”之乡雷山进行考察。相比雷山,白硐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资源、天然的地下泉水,考察组坚信,白硐完全能养出更加生态肥美的“稻花鱼”。

起航——妇女也能撑起半边天

2017年9月,白硐村规划建设的80亩稻田养鱼项目正式启动。然而,由于对稻田养鱼项目不了解,大多数村民选择了等待观望。为了加快项目落地,作为养鱼人,孙忠琴又当起了村里稻田养鱼项目的“说客”,通过摆事实、讲技术、聊发展,一户户村民陆续加入了进来。

惠水羡塘镇白硐村孙忠琴:“鲤鱼跳龙门”跃出致富路

做通思想工作,剩下的就是行动了。然而由于前期资金不足,村内劳动力匮乏,大多是老人妇女,基础设施建设成了发展最棘手的事。孙忠琴得知情况后,一面动员村内的妇女积极参与建设,一面率先垂范,带头扛水泥、和灰浆。

惠水羡塘镇白硐村孙忠琴:“鲤鱼跳龙门”跃出致富路

“所有脏活、累活,男人做的她都做,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白硐村的妇女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提到孙忠琴,白硐村村民黄朝礼十分感慨。

渐渐地,白硐村稻田养鱼基地内的人开始变得越来越多,老人、妇女都加入了进来,一段段田坎被混泥土浇灌加固、一道道引水沟“破土而出”……白硐村稻田养鱼基地建设接近尾声。

惠水羡塘镇白硐村孙忠琴:“鲤鱼跳龙门”跃出致富路

“栽完秧就可以放鱼苗了。”孙忠琴说,一亩田除了能出产至少1000余斤稻谷,还能收获2500斤左右的稻田鱼,按照每斤最低25元计算,可实现亩均增收5000余元。目前,全村52户贫困户都加入了进来,按照预期收益,每户贫困户最低可以分红2000元。

惠水羡塘镇白硐村孙忠琴:“鲤鱼跳龙门”跃出致富路

除了发展稻田养鱼,孙忠琴还带领全村妇女一起修公路、栽核桃、种辣椒、参与养猪场建设……

如今,白硐村通组路、串户路交错纵横,80亩稻田养鱼基地波光粼粼,300亩核桃即将迎来盛产期,200亩辣椒迎风生长,年出栏800头生猪的养猪场已建设完工……在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孙忠琴用“努力+智慧+汗水”书写属于新时代女性的奋斗新篇章。(罗娴、姚万钎、汪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