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了凡四訓》03丨貴人相助,袁了凡拜師鬱海谷先生,開始讀書

《了凡四訓》為袁了凡所作的家訓,以其親身經歷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故事。《了凡四訓》又叫《命自我立》。

學習《了凡四訓》,掌握改命之法!改變命運從關注【淨空佛菩提】開始。

學習《了凡四訓》03丨貴人相助,袁了凡拜師鬱海谷先生,開始讀書

【原文】

語餘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②,何不讀書?”餘告以故,並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雲南人也。得邵子皇極數正傳,數該傳汝。”餘引之歸,告母。母曰:“善待之。”試其數,纖悉皆驗。餘遂啟讀書之念,謀之表兄沈稱,言:“鬱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開館,我送汝寄學甚便。”餘遂禮鬱為師。

【註釋】

①仕路:指做官的途徑。

②進學:科舉時,童生參加歲試,被錄取入府縣學肄業,稱為進學。進學的童生被稱為秀才。

③邵子:即邵雍,字堯夫,益康節。邵雍本是中國思想史上一位著名的易學家,他以《易傳》為基礎,以象數為中心,以易圖為張本,創立先天易學,並在此基礎上,用元、會、運、世等概念來推算天地的演化和歷史的循環。邵雍在世時便以“遇事能前知”而名聲在外,民間流傳的“二雀爭梅”與“鄰人借斧”的故事,就是他即興占卜而應驗的佳話。邵雍的代表作有《皇極經世書》(《觀物內外篇》)和《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等。邵雍的思想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視為宋明理學的先驅。但一般人往往只注意到他遇事先知的表象,將他尊為占卜預測學的鼻祖,而忽略了他作為一位思想家所取得的成就。皇極:或稱《皇極經世書》,是集中了邵雍經天緯地預測學的一部鉅著,凡十二卷,其中《觀物內

篇》和《觀物外篇》為最重要部分。據說內篇系邵氏自著,外篇系其子伯溫和弟子所記。該書涵蓋河洛數理,周易陰陽,天地物理,對人類進化加以推衍,創立了“元、會、運、世”一套有規律的預測方法。129600年為一元,為人類的一個發展週期,在“大算數”裡僅一天而已。每元12會,各10800年。每會30運,各360年。每運12世,各30年。“元、會、運、世”各有卦象表示,每年亦有卦象表示其天文、地理、人事發展變化。邵雍認為只要洞其玄機,用其生化之理,天地萬物之生命運程,皆能瞭然於心,人類歷史、朝代興亡、世界分合、自然變化皆未卜先知。

④纖悉:細微詳盡。唐·孟郊《秋懷》:“還如刻削形,免有纖悉聰。”

⑤開館:開設學館教授生徒。

【譯文】

他對我說:“你註定是仕途上的人啊,明年就可以參加歲試進入學校當秀才了,不知你現在為什麼不讀書呢?”我告訴他家庭的原因,並且詢問老人的姓名和籍貫。他說:“我姓孔,是雲南人。得到了邵雍先生《皇極經世書》的正統傳授,命中註定應該再傳授給你。”我把他請到我家,並稟告了老母親。母親說:“你要好好跟他學習。”我們多次試驗他的占卜之術,

事無大小都能應驗。我才開始有了讀書的念頭,與表兄沈稱商量,表兄說:“鬱海谷先生正在沈友夫家中開館授徒,我送你到那裡跟他們一起讀書也很方便。”於是我便拜鬱海谷先生為師了。

【點評】

老人告訴了凡先生,其仕途比較發達,命裡官運亨通。並且明年就能考取秀才,對了凡先生擁有做官的命卻不讀書求取功名感到很奇怪。了凡先生如實相告,轉述了母親的意願;同時,他恭敬地向老人詢問尊姓大名以及來自何處。老人告訴了凡先生,自己本姓孔,乃雲南人,已經得了邵雍皇極數術的真傳,並且運數上正應該傳授給了凡先生。

這裡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易學。從起源上看,《周易》的成書過程是“人更三聖(或四聖),世歷三古”,即上古伏羲畫八卦,中古周文王重為六十四卦,作卦辭,周公作爻辭,下古孔子作“十翼”以解經。《周易》本為佔旅之書,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但易學的內容卻不僅僅限於占卜未來,預測吉凶。孔子做《易傳》,站在人文的立場對《易經》所反映的巫術文化進行了創造性的轉化,吸取先秦儒家、道家、陰陽家等學說的思想資料,建立了一個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在內的廣大的哲學思想體系。對於《周易》的預測功能,一般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一種是無限誇大其有效性,認為一切皆在卦中,是不可改變的定數;另一種是全盤否定其合理性,斥為迷信荒誕。這兩種態度都是建立在對易學的錯誤理解的基礎上,均不足取。民國高僧太虛大師站在佛教的角度上對《周易》曾有過“《周易》之道,貴迎其變而求其理,避其兇而趨其吉耳”的一番評價,這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正確認識和對待易學和易理。人生活在世間,在不能抉擇事物之原的情況下,順自然之節而求其條理,通其度數,以服務於人的實踐活動,是正當的,但依然不得不在“自然”與“惑亂”面前處於被動的地位。佛法的出世間法則不然,它是“不以生化為美,不以能生能化為真”,而是“解其得生之天樞,析其成變之惑元”,從而達到“無生、知變”的境界,得到真正的自由。這也就是本文最終所得出的結論——“命自我立”。

了凡先生此時年僅十五歲,卻有此奇遇,並非完全是機緣巧合,他能對陌生的老者禮敬有加,是很重要的因由,說明他謙遜知禮,誠心待人,具有很好的根器和氣稟。了凡先生聽了孔姓老人的一番言語後,將他延請至家中,向母親做了稟報,母親著他好好善待老人。其後,了凡先生試探了老人的術數,盡皆應驗,分毫不差。於是便升起了讀書的意念。家中只有寡母,只好找到表兄沈稱與之商量。表兄思考之後對他說:知道有位名叫鬱海谷的私塾先生正在沈友夫家授課教學,可以送了凡先生去那裡跟隨寄讀,也十分便利。於是,了凡先生便拜鬱海谷先生為師開始讀書。

關注【淨空佛菩提】,每天學點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