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olao
乾隆是一個愛極了權力的人。一個愛極了權力的人,是不會心甘情願徹底退居幕後的。此外,乾隆對嘉慶皇帝也不是徹底的放心,他對現任的嘉慶皇帝是抱有一種考察的態度的。嘉慶繼位後,本想提拔重用太傅朱圭,結果被和珅報告給乾隆,乾隆把他申飭了一頓,嘉慶皇帝自此深知,太上皇乾隆帝和和珅才是真正把持政局的人。嘉慶皇帝於是採取了韜光養晦的政策,一個字,就是“裝”。他裝成什麼事情都不聞不問,裝成一個乾隆帝跟前的大孝子。有外國時節覲見太上皇乾隆的時候,就注意到嘉慶皇帝很能表演。乾隆說什麼,嘉慶皇帝就直點頭,從來不發表自己的意見。乾隆要辦理什麼事情,嘉慶皇帝從來不反對。乾隆笑的時候,嘉慶皇帝立即跟著陪笑。乾隆心情不好的時候,嘉慶皇帝就哭喪著臉大氣也不吭。外國時節就說,這個嘉慶皇帝有意思,城府很深。
乾隆晚年患有耳疾,聽不太清楚聲音,全靠寵臣和珅在一旁協助。嘉慶這一個時期,對和珅極盡恩寵,一會兒賞大宅子,一會兒經常予以嘉許,說今後朝政還要多仰仗和大人您,以此來麻痺和珅對嘉慶皇帝的警惕性。嘉慶初年,白蓮教大起義,八方狼煙,遍地烽火,清廷損兵折將,乾隆急的每天到太廟禱告。而嘉慶必定提前一個時辰就到達那裡,故意讓乾隆看見他也在禱告。乾隆經過一番考察,對嘉慶這個接班人才慢慢的放了心。嘉慶皇帝這才把他的皇位做穩了一點。乾隆去世以後,如履薄冰的嘉慶皇帝,這才緩了一口氣。下一步,該輪到他拿和珅開刀了。
懷疑探索者
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清高宗,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入關以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在位60年,禪讓皇位以後又當了三年半的太上皇,行使皇權長達63年之久,1799年病故,享年89歲,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帝王,可以稱的上是千古一帝,而他本人也開創出了乾隆盛世。
在中國歷史上,太上皇雖然是個非常崇高的名號,但是當太上皇的人大多出於無奈或者是被迫,比如李淵就是被李世民逼迫退位,比如明英宗朱祁鎮就是出於無奈,還有李隆基和趙構等。而乾隆禪讓給嘉慶,主動和被動的成分都有在裡面,這導致了乾隆禪讓後依然把持權柄,而嘉慶皇帝形同傀儡的。
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具體的情況:
乾隆之所以要在乾隆六十年禪讓給嘉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踐阼之初,即焚香默禱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60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61載之數。”
康熙八歲登基,做了62年皇帝,享年70歲。乾隆對他的這個爺爺非常敬仰(
傳說當年康熙之所以選擇雍正為自己的接班人,乃是因其特別喜歡乾隆,是為了能讓乾隆當皇帝,是故才定了雍正),他處處以爺爺為表率。為了表示對爺爺的敬畏和尊崇,因而在當皇帝的時間上,絕不超過爺爺。讓康熙繼續保持他統治時間最長的歷史記錄。上面只是明面原因。實際原因是為了蓋住朝堂民間對他不肯立儲的質疑。清朝的秘密立儲制度,是雍正發明的,在乾隆登基時實施,當時大家還沒有普遍接受這一制度,甚至有人上書直言:“大清不宜立太子,豈以不正之運自待耶!”
乾隆為了平息關於立儲的質疑,先是以歷史為借鑑,反覆申明秘密立儲制度的好處,然後又下諭旨,向天下宣佈自己到乾隆六十年就會禪位,讓大家不必擔心。
君無戲言,結果當然就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讓位給了嘉慶。
嘉慶登基當天,乾隆牢牢把持著玉璽不願意交出去,嘉慶雖然坐上了皇位,但是形同傀儡,乾隆依舊軍國大事仍獨攬,皇宮內仍然繼續使用乾隆年號,奏摺都要一式兩份,一份給太上皇,一份給皇帝。
為此乾隆發佈詔書內容大意是:以後凡是軍國大事,人事調令都必須要經過他的垂詢,至於那些個小事,如祭祀之類的等等就由嘉慶皇帝出面,不必請教於他。這是人不再其位了,可是朝政大權仍然被緊緊攥在手中,一切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真正變化的也只不過是叫法罷了。
1796年1月19日,太上皇在圓明園召見屬國使臣,告訴他們:“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我辦。”可見,乾隆雖然名義上歸政於兒子嘉慶帝,實際上大權還是在他手裡,嘉慶只不過是個掛名皇帝。
舉個例子,嘉慶早就想拿掉和珅,但由於乾隆的存在和庇護,嘉慶也無有為力,四年後,乾隆去了清陵,嘉慶才真正當政,第一件事就拿和紳開刀,抄了他的家,資產竟達2億兩銀子再加上古玩、珍寶等(相當於清朝15年的國庫收入),隨充入宮中,才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
嘉慶幹了這麼一件大事,朝綱為之一新,懲治了一批貪官,但以後再無大的建樹。在位期間很平庸,並沒有很大的成績,甚至清朝在他手上開始走下坡路。這是多麼大的諷刺,故後人提及他的時候不多。
美麗青春您真痘
乾隆這傢伙真不要臉,什麼太上皇?還不是跟平常一樣。嘉慶是皇帝嗎?不是,他只是個實習生!
很久很久以前,乾隆裝逼,他說:“如果我長壽,就幹六十年,然後退位。”平時,他也處處效仿康熙,落個“東施效顰”,非得湊個什麼“十全武功”。
當年康熙傳位雍正,據說就因為他看上了乾隆。而乾隆又玩這招,他當面誇獎道光皇帝,跟康熙誇獎乾隆有什麼區別?
等他到八十五歲後,也就是在位六十年,有點尷尬,他也沒想到自己這麼能活,沒辦法,當年的話都說了,也只好當太上皇。這叫“一諾千金”!
嘉慶開心啊,終於熬到皇帝了,可是乾隆也作了安排:大事我處理,小事你來辦,官員任免,我親自指導。
這還沒完,太上皇每一天有個任務,叫“訓諭”,訓嘉慶。乾隆也沒打算搬出養心殿,他說“我習慣了”。最後沒辦法,嘉慶住“毓慶宮”,但總得改名吧,乾隆說:“等我哪天想起,再說吧。”
嘉慶也懂,因此連忙表示“自己還年輕,人生閱歷少(他都三十多了,當年乾隆登基才25歲),不接受父親的禪讓,如果非要禪讓,也得到乾隆活到一百歲”。
下面的人也連忙上書,表示反對退位,如果要退位,也得等到一百歲。其實,心裡巴不得他退位。因為溝通困難啊,致使和珅一手遮天,大清也各種毛病。
乾隆開心,你們反對,我總得“一諾千金”(感覺跟小說的豬腳光環一樣)。總之,乾隆感到很有榮譽感,他也表示:“你們都放心,我退休了也管事,還得送太子一程”。
他能坦然面對嗎?不,權力多麼醉人啊。在傳位大典上,皇帝玉璽還是大臣千哄萬哄才給嘉慶。雖然不怎麼徹底,雖然典禮有點寒酸,但這叫“君無戲言”!
之後當上皇帝的嘉慶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啊,舉個例子,說說嘉慶的原配喜塔拉氏。從中,你會明白“嘉慶真的是個實習生”。
嘉慶當上皇帝,喜塔拉氏也成皇后,按道理皇后冊封大典應該風光,但也不敢風光,因為乾隆在辦盛宴。沒多久,喜塔拉氏便逝世,乾隆指示:一切從簡。平時該怎樣,就怎樣,絲毫不要受皇后國喪的影響。
嘉慶四年,乾隆終於駕崩,嘉慶舒緩著心情……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文/非常茴香豆
非常茴香豆
距現在僅百十年的清史稿應該是可信的。
清乾隆帝做為中國歷史上當政6O年年齡最大的皇帝(89歲),一生可謂盛譽滿贊、富貴無邊、風光無限。
他幼年就被皇爺爺康熙接入宮中精心調教,據說後來雍正繼位與此有關。
他二十四歲繼位,可謂風華正茂、風流倜儻,續寫了康雍乾盛世的最後一篇。他自稱文治武功,自封十全老人,帶著文武侍駕、嬪妃待從六巡江南,派場之大古今無人企及。
當政60年後禪位於皇十五子顒琰一一嘉慶帝,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因他曾經許過願不能超過皇爺爺的6O年)
他這個太上皇與歷史上的太上皇不同,如驚恐不定的唐高祖,以淚洗面的唐明皇,擄去北國坐井觀天的宋徽宗。他太上皇當的那叫硬氣!除龍椅上坐的和年號為嘉慶外,其他軍國大事仍獨攬,沒有他的點頭認可,嘉慶連詔書都發不出去,因為玉璽還牢牢握在那手裡。儘管嘉慶早對和珅一班媚臣不滿,也只得隱忍。因為這時的嘉慶如同穿上龍袍的皇太子。
四年後,乾隆去了清陵,嘉慶才真正當政,第一件事就拿和神開刀,抄了他的家,資產竟達億兩銀子(相當於清朝七年的國庫收入),隨充入宮中,才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從而才看到乾隆晚期不知縱容養肥了多少貪官。
嘉慶幹了這麼一件大事,朝綱為之一新,懲治了一批貪官,但以後再無大的建樹。政績平平,比起祖、父遜色多啦。後人提及他的時候不多。
晚亭與落霞同暉
文/搞哥讀史
歷史上皇帝的禪讓,絕大多數是出於形勢所迫,並非自願。而乾隆禪讓給嘉慶,主動和被動的成分都有在裡面,這導致了乾隆禪讓後依然由太上皇把持權柄,而嘉慶皇帝形同傀儡的一個情況。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具體的情況:
一、乾隆的禪位,是禪讓而不歸政
乾隆皇帝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立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並讓他在第二年即位,是為嘉慶皇帝。
為了繼續掌握大權,乾隆開創了清朝“訓政”的做法,即禪讓而不歸政。關於這一點,乾隆在禪讓詔書中,跟嘉慶說得很清楚:“(朕)壽躋八旬開五,精神康健,不至倦勤。天下臣民、以及蒙古王公、外藩屬國,實皆不願朕即歸政。”
乾隆這句話是給嘉慶打個預防針,我雖然禪位給你,但大家都還是聽我的,所以別以為你當了皇帝就有權力了。
接下來,乾隆還給自己跟兒子之間分了工:
“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豈非國家天下之大慶。至郊壇宗社諸祀,朕年開九袠,於登降拜跪儀節,恐精力稍有未充,不足以將誠敬,自應嗣皇帝親詣行禮。部院衙門、並各省具題章疏、及引見文武官員尋常事件,俱由嗣皇帝披閱,奏知朕辦理,為朕分勞。”
總得來說,就像後來乾隆當上太上皇之後跟朝鮮使臣說的:“大事還是我辦。”至於那些無關緊要的祭天啊,祭祖啊這些活動,就由嗣皇帝代勞了。
所以乾隆當太上皇這幾年是很爽的,既享受了當皇帝的好處,又免掉了當皇帝的許多麻煩。
二、乾隆禪讓的原因
乾隆之所以要在乾隆六十年禪讓給嘉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踐阼之初,即焚香默禱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因為乾隆的爺爺康熙皇帝,一共統治了大清61年,乾隆說自己也沒想到真能活那麼長時間,馬上就要打破爺爺的紀錄了。為了對皇祖表示尊敬,所以一到乾隆六十年就匆匆禪讓,讓康熙繼續保持他統治時間最長的歷史記錄。
上面乾隆說的,是明面上的原因。而實際上的原因,是為了蓋住朝堂民間對他不肯立儲的質疑。清朝的秘密立儲制度,是雍正發明的,在乾隆登基時實施,當時大家還沒有普遍接受這一制度,甚至有人上書直言:“大清不宜立太子,豈以不正之運自待耶!”
乾隆為了平息關於立儲的質疑,先是以歷史為借鑑,反覆申明秘密立儲制度的好處,然後又下諭旨,向天下宣佈自己到乾隆六十年就會禪位,讓大家不必擔心。
當時乾隆已經68歲,他可能估計自己活到乾隆六十年85歲的概率不大,所以放出了這句話。沒想到乾隆的身體非常硬朗,真的活到了乾隆六十年,還不大有生病衰老的跡象。但說出的話不能反悔,只好走了個形式,把皇帝的位子禪讓給嘉慶,自己繼續當一個把持權柄的太上皇。
搞哥讀史
縱觀歷史,我們都知道乾隆是清朝歷史上實際掌握權力最長的一位帝皇,可以稱的上是千古一帝,而他本人也開創出了乾隆盛世。
那麼乾隆在位60年,為什麼會突然讓位給嘉慶帝呢?
可以說乾隆爺的讓位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乾隆25歲時,初為帝皇,可謂是義氣風發,豪情萬丈,有一次在康熙爺的靈位前,乾隆爺不知道突然發了哪門子瘋說,爺爺你這麼厲害,在位61年,並且國庫充實,百姓安居樂業,我要是能在位60年就心滿意足了。
結果,誰知道乾隆爺可謂是身體健康,吃嘛嘛香,一直到85歲還是沒有什麼大病,那麼這個時候問題來了,自己說了在位不過60年,現在馬上要超過60年了,怎麼辦呢?君無戲言,結果當然就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讓位給了嘉慶。
乾隆讓位於嘉慶後,曾說過這樣的話“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說白了就是你雖然是皇帝,但是遇到事情還是我來決定,你就在旁邊看著就好了。其實際還是乾隆爺在掌管權力,而嘉慶帝只是一個傀儡而已。
一直到三年後,乾隆爺去世了,嘉慶帝才真正的為皇帝,有皇帝的名,更有著皇帝的權。
一縷風塵854
歸政後,凡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
乾隆60年,乾隆皇帝為了不超過自己爺爺的在位時間,決定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嘉慶。這是乾隆皇帝傳位給嘉慶時對他說的話。求此時嘉慶皇帝的心理陰影面積。由此話可見,嘉慶即位後並沒有掌握實權,朝政依舊由乾隆把持。
乾隆畫像
乾隆退位後,又當了三年的太上皇。在這三年裡,乾隆帝以自己幫忙指點嘉慶以避免將來親政時犯錯的名義,繼續把持朝政。嘉慶帝上朝只能旁聽,因為乾隆依然堅持上朝。在朝堂上遇到大事都由乾隆決斷,嘉慶只能為一些小事拿自己的主意。凡是朝廷下發文件需要玉璽的時候,得去找乾隆要,別人雖然是太上皇了,可就是不交出玉璽!而且在朝臣當中,依然是以和珅為首的親乾隆派所主導,這更加架空了嘉慶帝的權利。所以外乾隆當皇帝的三年裡,嘉慶就是個傀儡,他自己暗地裡都說,登基不與大寶,這還當什麼皇帝!可見嘉慶心中是極其鬱悶,敢怒不敢言的。
嘉慶畫像
好不容易等到乾隆死了,嘉慶掌權,立馬拿和珅開刀,肅清了乾隆殘留下來的勢力。但是嘉慶並沒有像乾隆想的那樣有能力做好皇帝,在位期間很平庸,並沒有很大的成績,甚至清朝在他手上開始走下坡路。這是多麼大的諷刺。
有時候執著地堅持還不如放手。
圍爐煮酒話春秋
《段子手聊清之乾隆禪位真相》
皇宮,御花園書房,看著鏡子中漸漸老去的臉龐,乾隆皇帝感慨萬千。問身邊隨侍的寵臣和珅說。
小合子;還記得我登位多少年嗎?
和珅答;乾爹你今年八十有五,做皇帝有六十年啦。
乾隆陷入沉思;
康熙末年,秋獵,爺爺問我與日月同輝願意否?我回答,除啦爺爺,敢於日月爭光輝。爺爺做啦61年皇帝,我不能超過他。
於是乾隆又問;小和子,歷史上禪讓之事多嗎?
小和子說;陛下此問何意。
乾隆說;祖父繼位六十有一年,秋獵之時我說過“敢與日月爭光輝,不和祖父比長短。”太久啦,我不能超過祖父違背諾言。
小和子;歷史上禪位之事極多,古之聖賢如堯舜禹都是禪位有德之人,才成就千古賢明。請問乾爹你是要效仿古之聖賢嗎?
乾隆沉思;功成名就,如果因為此事,成就千古第一帝王美名豈不美哉。
於是回答說,我意禪讓與太子永琰,完成對祖父的承諾,還有萬世不朽的美名。
和珅聽聞暗自尋思,乾爹要是禪位放權,我的信命不保,必須想個折中辦法。
於是回答說;陛下慎重,陛下難道沒聽聞過,趙武靈王故事,禪讓王位與太子,自己做太上王最後被大臣還有孩子害死。
乾隆又問;如何可二全其美
和珅答;乾爹以皇帝龍威必定不會如此,我們只要禪位,不要讓權即可。在加上永琰太子為人孝順,必定不會行不義之事
乾隆決定;禪位不讓權。於是,皇太子永琰繼位稱嘉慶皇帝。
所以歷史的真相就是,乾隆為啦不違背對祖父的誓言,為啦給自己留下禪位讓賢的美名決定禪位太子做太上皇,又害怕大權旁落自己出危險,於是讓位不讓權。。
帝王家真是到死都不忘記權謀鬥爭,就是自己最親的孩子也無法信任。
阿斗不傻
禪讓是統治者把首領位置傳給別人,這裡兩種情況比較普遍,一種把位置禪讓給異姓,一種是死後禪讓。乾隆這兩種情況都不是,所以他的禪讓是個例。
堯禪讓於舜,舜禪讓於禹,這是上古時代的禪讓,都是自願的,此後的禪讓幾乎都是被迫的,像漢獻帝禪讓給曹丕,周恭帝柴世訓禪讓給趙匡胤等等,乾隆禪讓是個例外,他是自願的,不過他是禪讓給自己的親兒子,自己當太上皇,而且皇權並沒交。他的禪讓只不過是形式而已。說白了就是為了兌現自己做皇帝不超過他爺爺康熙的承諾。康熙做了六十一年皇帝。
堯舜禪讓,展示了他們無私博大的胸懷。漢獻帝周恭帝的禪讓,展示的是弱者的無奈。乾隆的禪讓既展示不了乾隆的無私,也沒有弱者的無奈,其實質不過就是一場政治秀。
豫有得
真相就是乾隆有毒,先後立了幾個太子,結果全都夭折了,這使得乾隆不敢再立太子,因為他快沒兒子可用了。而乾隆還有一個忌憚,那就是怕晚節不保,倒不如退位給嘉慶,這樣,權力還是自己掌握,但是背鍋的就成了嘉慶了!
乾隆對外宣佈的退位原因是不想在位時間超過他的爺爺康熙皇帝。在傳位這個問題上他確實是比不過他的爺爺。乾隆一輩子最佩服的一個人就是他的父親,雍正皇帝。乾隆也是已知唯一知道他父親過世後會傷心的皇帝,雍正把乾隆帶在身邊歷練長達十年之久,乾隆也是帝王家唯一享受過父愛的皇帝。而乾隆自己卻沒法像康熙一樣培養出一個跟雍正一樣的繼承人!嘉慶從資質上確實平庸,所以乾隆想要退位來保嘉慶,由自己來歷練他。
其次,乾隆自稱十全老人。可是在緬甸平叛的時候,清軍全軍覆沒。雖然對外號稱全勝,可是內情乾隆全知道,這時代發展日新月異。緬甸軍的進口火器讓乾隆深以為忌憚。萬一再來幾起也不是不可能,到時就晚節不保,當不了十全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