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她的一生,

或许就是大多数,

老一辈民间艺人的写照。

剪花娘子

1985年初春的一天夜里,

库淑兰不慎掉入路沟中,

被人救起来之后,

她在床上昏迷了40天,

将近20天吃不下东西。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百般无奈之下,

家里人只得灌汤水。

眼看老人不见好转,

女儿便开始准备后事。

就在这时,库淑兰醒了,

她醒来的第一件事,

竟是拿起剪刀剪纸!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伴随着65岁,

库淑兰苏醒的,

还有她的艺术生命。

此前她的剪纸作品,

花色单一、立意肤浅,

但在这濒死的体验后,

她成了一代剪纸大师。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库淑兰很早就爱剪纸,

但在这次坠沟事件前,

她只是个民间艺术爱好者,

作品单纯,形象简单。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醒来的那一刹那,她叫道:

“你们闪开,我是剪花娘子!”

从此,无数震撼的剪纸作品,

源源不断从剪刀下流淌而出,

汇成了一条波光粼粼的大河。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此后,老人的作品,

色彩艳丽、人物生动,

常常以“剪花娘子”为主题。

花草、太阳、福寿,

纹路繁复,五彩交织。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这些灵气逼人的形象,

渗透着浓烈的风俗气息。

那坐莲花的大眼姑娘,

那喜房下的花窗、草木,

哪个不是像浓艳的泼墨,

色彩直飞溅到人眼里?

在剪纸艺术工艺上,

她技巧高妙,独具一格,

自创了一套彩色剪纸,

分层黏贴的手法。

先将各色彩纸剪出造型,

再一点一点黏贴纸上,

最终形成一张整画。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每次她剪纸,

细笔勾描,随手剪来,

绝不会出现误笔和走样,

拉开层层纸花往墙上一贴,

就是浓眉大眼的红晕姑娘。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可别小看了这套手法,

剪、镂、贴、绣、布堆丝编等,

多种民间工艺技巧,

都巧妙穿梭其中。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最具开创性的,

是老人的“剪花娘子”画。

这是作品一贯的主题,

也是民间工艺里面,

首个以自身为原型,

创作的艺术形象。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红红的脸蛋,聪慧的目光,

或穿传统嫁衣,或身体开花结果,

身旁有莲花、亭台、烛火,

偶尔也有龙凤、五毒纹样。

它们并非写实的,

有强烈的精神寓意。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这些繁复的构图中,

通常以天地人为构成,

三种境界,三个关系,

艳色穿织,五行铺扬。

这与库淑兰身处黄土高原有关,

她把中国古老的宇宙观生命观,

一点一点剪进了彩纸里。

正因这种艺术高度,

在1994年文化部举办的,

《中国民间美术一绝大展》中,

“剪花娘子”一举夺得金奖。

1996年,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称为“杰出的中国民间艺术大师”,

这也是中国首人获此殊荣。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真是濒死的体验,

而让老人的剪刀,

获得了艺术生命吗?

或许那只是民间奇谈,

在封闭的、落后的农村,

人们往往喜欢将类似的事,

涂抹上超现实的色彩。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真正了解库淑兰的人,

会发现她剪出这样的作品,

和她痛苦的人生息息相关。

这个一辈子住在窑洞里,

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的老人,

剪出的娘子是五彩花色,

过的生活却是黯淡无光。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1920年10月,

库淑兰生于陕西省,

旬邑县赤道乡富村的贫苦家庭。

她从小跟着父亲逃荒要饭,

4岁被缠脚,从小被定亲。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11岁那年,

好不容易进了学堂,

她聪明伶俐,争强好胜,

识字、唱歌、画画,

永远比人家高出一大截。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然而公公再三催婚,

15岁那年,库淑兰不得不辍学,

跟着妈妈学女红,准备嫁妆。

17岁这一年,嫁给了丈夫。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出嫁的那一天,

她带上书本、砚台,

留下一点细碎的梦在身边,

但村子里极度贫困的生活,

哪里容得下阳春白雪?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黄土茫茫,

在陕西的窑洞里,

在贫瘠落后的村庄里,

女人一辈子的命运很简单,

无非是给男人生孩子做饭。

她一共生养13个子女,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

眼睁睁看着10个孩子,

一个接一个死去…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因为是长媳,

婆婆百般刁难她,

丈夫受教育程度很低,

动不动就对她拳打脚踢。

身为受局限的旧妇女,

库淑兰只懂得忍受。

那年月,媳妇被婆婆打死,

也是常有的事情。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风沙让天空变得阴沉,

阴凉的窑洞光线也不足。

日升月沉,多少个苦日子,

库淑兰住在破败的窑洞里,

从来没想过与绝望妥协。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相反,在劳作之余,

在生活的夹缝当中,

在民间工艺的熏染下,

她极力寻找心灵的慰藉,

用剪刀剪出一幅幅作品。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见了这些作品的人说,

这才是库淑兰不死的原因。

那些匪夷所思的痛苦,

让她从精神上走到生命边缘,

又走回来,从民间艺术当中,

宣泄和寄托自己的遭遇。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只要走进阴凉的窑洞,

看到那铺天盖地的剪纸,

任何人都会被摄住心魄,

规格之大,色彩之斑斓,

是生命辽阔的力量。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库淑兰没什么文化,

她不懂得诗意和远方,

也不知道什么叫心灵。

她凭借的是苦痛的直感,

将岁月留给她的那些疤痕,

一剪刀一剪刀剪入彩纸。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旬邑县文化馆,

在组织民间艺人创作时,

发现了她非凡的剪纸天赋,

多次提供材料请她创作。

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

陕西美院教授杨学芹女士,

把库淑兰推介给社会。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剪花娘子”系列,

横空出世之后不久,

先后在西安美术画廊、

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应世界妇女大会之邀,

还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面对这样的杰作,

无数人给出最高赞誉。

由于其富有图腾色彩,

以其丰富的精神世界,

表达出了民间的神性。

有外国学者甚至称她是,

能跟毕加索媲美的手艺人。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中央美术学院著名教授杨先让说:

“库淑兰是我至今找到的,

民间艺术家中的第一号种子,

真正大师级别,几百年出一个。

她是中国农村妇女中的佼佼者,

是中华民族的宝贝,

是中国的骄傲。”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可就是这样的佼佼者,

民间艺术里的大师人物,

在作品被挖掘出来后,

过的却是无比凄凉的生活。

她甚至没有足够的钱,

去买创作用的彩纸!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由于民间手工艺艺术,

长期以来受不到重视,

许多非物质遗产从此绝迹。

库淑兰老人的“剪花娘子”,

最终也未能躲过一劫。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老人曾长期居住窑洞,

后来窑洞坍塌,不得不离开。

相关部门才着手解决住房问题,

这其中的目的性不言而喻。

因为那时候的库淑兰,

已渐渐有了名气。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虽然被授予大师称号,

但库淑兰的晚年生活,

并没有得到什么改善。

她在身体极差,腰酸腿痛时,

还要给身体更差的老伴做饭。

有时路都走不太稳,

只能跪在地上切菜。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和农村老太太一样,

老人身体每况愈下,

不得不靠吃止痛药维持。

就是这么糟糕的情况,

她还没无法停止干活,

只要她不做饭,

老伴儿就得饿死。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虽然有很多艺术家,

慕名而来拜访老人,

但偶尔送来的物资,

实在是杯水车薪。

而且不少人送东西去,

也都带有一定目的。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每次老人见有人来访,

都会说同一句话:

“下次多给我带点彩纸。”

眼神中流露的渴望,

令人看了无限唏嘘。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

与外界接触机会不多,

老人家对稿费、版税,

这些概念并不很明了。

曾有出版社出版她的画作,

最后却只寄出一本样书,

一分钱也没给她。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许多人心里清楚,

库淑兰老人的作品,

日后收藏价值会很高,

便想方设法登门索要。

有时候用一叠彩纸,

就换走了十几张大画。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后来,库淑兰卧病在床,

并没有多少人来探望。

甚至在贫病交加的时刻,

她连奶粉和鸡蛋都吃不起。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在剪纸的精神世界里,

她获得了巨大的满足,

并以此来抵御生命之重。

但在现实的人生之中,

她尝尽了孤独和凄凉!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曾经的日子里,

色彩艳丽的画作,

贴满了整个昏暗的窑洞,

朗朗上口的民谣,

在剪纸时挂在老人嘴边。

如此之高的艺术成就,

却让她连药都吃不起。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2004年12月19日,

库淑兰因肺结核、气管炎,

等病情突然加重,

经抢救无效,病逝于家中。

一代民间剪纸艺术大师,

就这样痛苦地告别人世…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这位饱尝苦难、

但仍不屈不挠的老人,

生前只有两个愿望:

1、 死后在坟上立碑,

2、 剪花作品永久展出。

两大遗愿都已相继实现。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作为一位地道的农民,

库淑兰一生受尽苦痛,

贫困、疾病,多次丧子…

她具有农家妇女的美德,

也同时具备了一般人,

难以企及的精神世界,

超远的生命力与灵性美。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所以有人说,

在中国民间文化长河中,

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有不可忽略的人文价值,

她所带来的震撼,

已远远超出艺术本身。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但十分可笑的是,

库淑兰老人离去后,

不少人打着“弟子”旗号,

声称自己是“剪花娘子”传人,

仍想着从中谋以私利。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事实上,

库淑兰老人生前,

一直想把自己的手艺,

传给后人,使其流传。

然而家里人没人愿意学,

有些人上门来学了,

最后也都不了了之。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没有人愿意沉下心来,

学习如此孤独的民间艺术。

因为它的价值还未待确定,

谁也不知到底值多少钱。

那又何必耗费时间?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现在有一两个“传人”,

剪出的作品有形无神,

只是对库淑兰作品的模仿,

远远谈不上艺术的程度。

老人饱蘸一生苦难,

而成就的艺术形式,

就这样成了绝唱!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库淑兰无声地走了,

一个艺术的精神世界,

和一项民间手工艺绝技,

也就这样被带走了…

唏嘘之余,我们也应该反思,

到底该用怎样的态度,

去保护我们的民间手工艺,

给它一片生长的沃土?

76岁农村老太,用“媲美毕加索”的手艺征服联合国,但凄惨命运

“尔曹名与利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那些势力的嘴眼终会消亡,

但库淑兰老人留下的,

那个有着神光的精神世界,

会永远存活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