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往往不重視的問題卻導致了孩子一生的壞習慣

大人往往不重視的問題卻導致了孩子一生的壞習慣

在孩子學習與成長的道路上,父母應該陪同孩子一起選好目標堅持下去。有些父母太過心急,錯將寶寶無法長時間專注的現象歸於寶寶容易放棄。其實幼兒的專注時間多半是短暫的,2歲時專注在一件事的時間,最長只有5分鐘,4歲時約達10分鐘,5~6歲以上寶寶可達15~20分鐘,超過這個時間,孩子就很容易就產生"我做不到,我堅持不了"的想法。但是,如果一遇上困難或需要長時間堅持的事情,就輕易放棄,時間一長,很可能就會養成做事無法有始有終的不良習慣.

大人往往不重視的問題卻導致了孩子一生的壞習慣

一個18歲的小夥子,職高畢業後開始做送水工。送一桶水可以掙2元錢。他每個月的收入除了負擔自己簡單的生活,還可以剩下幾百元錢。這份工作,他做了五年。五年後,他自己開了一家送水公司,成了個小老闆。當朋友們問他怎麼做到的時候,他這樣說道"在這個中等城市,有著很多家送水公司,但這些送水工,能幹上三年的很少,幹上五年的更是少之又少。畢竟這是苦、累、髒的活兒,幾個人願幹那麼久?我是有心幹五年的,五年來我拼命地記下客戶,我把客戶當上帝,搞好關係。因此我一開張,他們都願意來訂水,因為他們記得我這個人。"

大人往往不重視的問題卻導致了孩子一生的壞習慣

堅持是各行各業先進人物的取勝方法。有人說,堅持是人的天性。其實,堅持指的是面對困難的持續力,與性格上的固執並不相同,是後天可以培養的。只有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持之以恆的習慣,孩子才不會因為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放棄,而會面對挑戰不退縮,努力找出解決的辦法。

1. 對堅持度低的孩子,大人要給予鼓勵,而不是數落孩子。比如:"你怎麼這麼沒志氣,還沒做就說不行?""你真是很沒用的孩子!""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長大後怎麼得了?""再不努力點,就會被別人比下去了!"

2. 大人可以把事情拆開來,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要求孩子做到。孩子每天完成大人要求的一個步驟,而大人不要過度要求過程中的完美,只要孩子能每天依約定完成事情,就給予口頭肯定。等全部完成後,再鼓勵孩子,已經能夠學會堅持了其實,每天做好一點點,就可以把整件事情全部做完了,而只要堅持一下,任何事情都難不倒孩子的。

3適當的鼓勵和獎賞,是堅持的動力。大人可以給寶寶備忘錄貼紙,並在每一張貼紙上寫出一件希望孩子完成的事情,貼在孩子的床前。提醒孩子完成一張貼紙的事情就可以拿來換想要吃的點心。每次孩子換獎品時,要不斷地鼓勵他、稱讚他繼續完成其他貼紙上的事情。

4.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最佳途徑是經常讀書給孩子聽。準備幾個與嘗試、堅持、努力有關的故事,經常說給孩子聽,讓孩子建立可以模仿的偶像。向孩子灌輸"放棄一切,就絕對沒有希望"的觀念,並引導孩子勇於面對問題和挑戰。每天大人都安排一段固定的讀故事時間,嘗試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大人往往不重視的問題卻導致了孩子一生的壞習慣

大人必須逐步教導、培養孩子聆聽,最開始不妨從一頁只有幾行字的繪本開始,再逐步使用文字較多、圖畫較少的童書,逐步發展到有章節的故事書和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