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为什么战事频繁?

就到了撒酒疯副将是

缅甸战事频繁的原因就是民族问题,今天的缅甸境内勉强有一些统一的国家认同感,但是在之前缅甸联邦军政府的压迫下少数民族普遍的揭竿而起买到目前为止除了缅甸本部之外的少民族地区均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其中反抗最激烈的就是北部的果敢、掸邦。如何化解民族矛盾是缅甸统治者的头等执政问题,值得强调的是缅甸的复杂问题基本没有外部势力的影响。

缅甸边境地区的克伦、克钦、若开、钦、孟、掸、果敢等135个少数民族都有严重的分离主义倾向,从“奈温军政府”至今的军事独裁缅甸政府都有“大缅族主义”倾向,可能是对周围大国的天生惧怕,缅甸政府对境内的华人、印度人和孟加拉人均不认可;

缅甸的语言构成复杂进一步妨碍了统一国家认同感的产生,缅甸包括三大语言族系分别是“藏缅语族”、“侗泰语族”、“孟高棉语族”。可是缅甸民族问题十分尖锐,这就像印度的语言划分民族方法一样给国家造成众多不稳定因素。缅甸长期战乱对教育投入不足失去了统一语言与文化的机会,见天的缅甸刚刚诞生一昂山素季为首的共和政府,其权利交接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顺利,新政府想要解决语言问题任重道远。

其实缅甸很早形成了统一王朝,大约公元8世纪后期“缅族人”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平原形成,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缅甸要迁都中部的“内比都”,公元1060年前后“阿奴律陀”基本上统一了今天缅甸北部地区之外的所有土地、先后历经东吁王朝、雍籍牙王朝。其疆域最大时期包括缅甸全境、印度的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那加兰邦,甚至涵盖了孟加拉国、泰国、老挝的大部分地区,

也是在这个时候征服者缅族与被征服者孟人、掸人、克钦等少数民族的斗争就开始了。英国人的到来暂时中断了这种内部斗争,共同的敌人也进一步促进了缅甸同一国家与民族的形成,著名的“昂山将军”(就昂山素季的父亲)代表缅族与掸族、克钦族、钦族等签属《彬龙协议》,给予少数民族自决权已获得它们的支持,这个协定甚至给予少数民族退出缅甸联邦的权力,今天缅甸的民族动荡由此埋下伏笔,

独立之后的缅甸也出现过大团结的繁荣景象,但是在军政府的大缅族主义压迫下,1949年克伦族为主体的士兵哗变建立了第一支地方武装,随后的佤族、克钦族、若开族也先后组建武装部队,正式拉开缅甸战事频繁的历史。经过半个世界内战缅甸境内的地方武装大多被消灭仅有掸邦、果敢两支武装在仅剩的一小片区域内武装反抗缅甸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