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学马云,学雷军!41岁创业如今50岁身家过1000亿!

马云用了15年,从身无分文成为中国首富(1999年-2014年),成为无数创业者的偶像,也激励着全世界更多的年轻人踏上了创业的道路。但创业未必学马云,有这样一个人似乎更值得去学习,41岁创业,50岁身价破1000亿,他就是小米创始人——雷军。比起马云的神奇,他的创业之路更大众,而且可复制。

马云的创业虽传奇,却也是九死一生

创业不学马云,学雷军!41岁创业如今50岁身家过1000亿!

马云的创业之路异常艰难,创业初期经历的这三道难关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

第一道:第一次创业生存艰难,1992年,马云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头两年入不敷出,马云只能背麻袋去广州、义乌进货,通过贩卖小商品来养活翻译社,直到1995年才开始赚钱。 马云不怕吃苦、也不怕丢脸,跨过了第一道难关,虽然此项事业并没有取得多大成就,却磨练了他的韧性,初次创业未遂,也让马云为再次创业做足了精神准备。

第二道:弃文从商,1995年,马云放弃了大学老师的稳定工作,自己拿出六七千块,加上借来的一万多,凑足两万块钱准备再次创业。面对选择,马云舍得放弃待遇优厚、工作稳定的教师岗位,不畏周围亲戚、朋友的世俗眼光,跨过了第二道选择关,这次选择也成为了人生的转折点,不然现在马云可能真的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第三道:阿里巴巴举步维艰,1999年,马云为首的十八罗汉开始开发阿里巴巴网站,仅有的五十万资金难以支撑事业的推进,甚至很多时候连温饱都快成问题。 但凭借个人魅力,吸引到了Invest AB副总裁蔡崇信,甘愿放弃500万年薪、拿着每月500块钱跟随马云创业。而蔡崇信的到来也成了马云事业的转折点,之后拉来了软银的投资,获得了阿里巴巴的救命钱,也正式将公司带上了正轨。

创业不学马云,学雷军!41岁创业如今50岁身家过1000亿!

这三道难关,道道致命!每次都有可能终结马云的创业生涯,但马云硬是在没技术、没资金、没人脉的情况下,一路披荆斩棘,顺利度过了人生和事业的转折点。 不过马云始终只有一个,试问普通创业者又能跨过几道坎呢?如果你没有年轻时的马云那样强大、果敢、好运,不妨试一试另外一条创业道路。

雷军:走了一条漫长却更踏实的创业路

创业不学马云,学雷军!41岁创业如今50岁身家过1000亿!

看到关于雷军的资料后,才知道有人真的可以努力到无能为力,从学生年代、到企业高管、再到公司创始人,一直如此...

1987年,刚刚进入武大学习的雷军,本来有午睡的习惯,但当他发现有同学不睡觉看书时,生怕落后的他就戒掉了午睡的习惯。于是开始拼命学习,大一时成绩全年级第一,大二时他修完了大学所有课程,拿过几乎所有的奖学金,努力程度可见一斑。而且雷军一早就发现,大学似乎比的不只是学习成绩,所以他大二就开始“混迹”于武汉电子一条街。开始帮人写各种软件,不为赚钱,只为积累经验、打磨自己的专业技能。 1991年,雷军大学毕业,1992年初加入金山,一份工作做了16年,从程序员做到 CEO。

2007年,雷军带领金山上市,年底,38岁的他选择退休。此时功成名就,财富自由。 用16年达到如此成就真的实属不易,他的聪明才智毋庸置疑,但别人看到更多的却是他的勤奋和努力,“中关村劳模”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 本以为这就是他人生的大概轮廓了,但没想到这仅仅才是开始,雷军还有着更大梦想的野心。

2010年4月,41岁的雷军克服了“重新创业”的恐惧,踏上了一条更为艰难的创业路。但8年后的今天,小米已经成为全球最好的互联网公司之一,7月份小米在香港上市后,按小米保守的700亿美金估值,雷军的身价也会超过1000亿人民币。

回顾雷军创业前走过的路,是当今大多数年轻人在走的路:自小努力学习——考入名校——毕业后找工作——努力积累、向上生长。只是大多数人或许努力还不够、亦或时机未到吧!

创业不学马云,学雷军!41岁创业如今50岁身家过1000亿!

创业不学马云、学雷军!如果说马云是一个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典范,那么雷军更像是一个普通人靠着不寻常的努力成为了“成功的普通人”。像马云一样敢想敢干固然值得敬佩,成功便是超级英雄。但这样的创业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风险过高,恐怕99%以上的人会“一失败成千古恨”。而比起马云,雷军的历程似乎更容易让普通人去复制,主要是你要有梦想,当通过工作你拥有了足够的资金、经验和人脉时,你的野心自然会驱动你,去追逐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此时,不仅创业成功的概率大大提高,而且承担失败风险的能力也更强。

其实,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的超级英雄,这个社会留给创业者犯错的机会也并不多,希望更多的创业者去学习雷军的创业历程,虽然看起来动作“缓慢”,但却更为可靠。请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时机到了,水到渠成!

创业不学马云,学雷军!41岁创业如今50岁身家过1000亿!

最后送上雷军的一句话,“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要等得起,只要不下场,就还有机会翻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