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迫”宰相的儿子去当和尚,这个人竟是金山寺法海的师父

说起法海,大家心目中多半是《白蛇传》中那位法力高强又不近人情的形象。实际上,他是禅宗沩仰宗的高僧,唐朝宰相裴修的儿子,更是霞浦人沩山灵佑的弟子,仰山慧寂、香岩智闲的师弟。

“胁迫”宰相的儿子去当和尚,这个人竟是金山寺法海的师父

那么宰相的儿子为何会去当和尚呢?原来他是被灵佑“逼”出来的!

公元842年到公元845年,因唐武宗灭佛制造了“会昌法难”,大量寺庙被拆毁,僧尼被强迫被还俗,外国僧人被遣返。对中国佛教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在这场毁佛运动中各大寺院受到严重打击,天台宗和华严宗大量经典在毁佛运动散失。

公元846年,唐武宗去世,接着继位的唐宣宗重拾佛教,敕复佛寺。但是这时佛教在中国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没有人愿意出来主持弘法接众的工作。

唐宣宗没有办法,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宰相裴休,裴休便恳请沩山灵佑出来弘法接众。但沩山却向裴休开出条件,说除非裴休送儿子出家给他做徒弟,不然坚决不出来。裴休说:“这个事我还不能答应你,因为他现在已经是翰林,是有功名的人。如果我的夫人,还有皇上都同意他出家,我就送子出家。”结果一沟通,裴休的夫人,以及皇帝都表示同意。于是,裴休送子出家,还认真叮嘱,留下了那段著名的《送子出家文》。

“胁迫”宰相的儿子去当和尚,这个人竟是金山寺法海的师父

裴休的儿子正是法海,又唤作裴头陀。法海出家后,领父命先去湖南随沩山灵佑修行,法海跟着灵佑先是当了几年的苦行僧,过了考察期后才开始三年的闭关修行。三年圆满时,不开关门,师父灵佑禅师亲自到关门外直呼“法海”之名。法海在关中应声而出,关房门窗毫无损坏,是圆满得道的标志。一时间,合寺内外僧俗大众皆来亲近问道,为避俗讳,乃受师命,游历江西庐山等地,终至江苏镇江氏俘山的一片荒林中驻锡禅修。

46岁的法海跪在残佛前发誓修复山寺。为表决心,他燃指一节。从此,法海身居山洞,开山种田,精研佛理。一次,法海挖土修庙时意外挖到一批黄金,但他不为金钱所动,而将其上交当时的镇江太守李琦。李琦上奏皇上,唐宣宗深为感动,赦令将黄金发给法海修复庙宇,并敕名金山寺。从此泽心寺改名金山寺。

法海凭着其超人的毅力,苦心经营,终于创建了规模宏伟,别具一格的金山寺。法海开江南一大佛教寺院,对佛教做出了很大贡献,被奉为金山寺的“开山裴祖”。

那么法海与白娘子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他为何会成为《白蛇传》中的大反派呢。实际上《白蛇传》故事有两个源头:

其一:传说,法海恢复金山寺的时候,附近曾有一条白色巨蟒,未免乡民惧怕,法海便将白蟒驱入长江。对此,宋代诗人张商英曾作诗称赞法海:

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

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

其二:镇江民间故事,明代初年,屌丝男许仙与白富美白素贞相爱,两个人私定终身,却遭到了白家父母的反对,就添油加醋说许仙拐带了自家女儿,到金山寺请法海禅师劝许仙收手。法海禅师下山劝许仙出家,但许仙坚持爱情,与白素贞完婚。

“胁迫”宰相的儿子去当和尚,这个人竟是金山寺法海的师父

后来,杭州人将这两个故事杂糅在一起,就成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据文史学者吴恩赔考证,这一故事较早的版本见于《西湖佳话》,题曰《雷峰怪迹》。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有好事者添油加醋,这才有了“水漫金山”、“永镇雷峰塔”等情节。

法海被抹黑主要是在五四运动以后到当代。当时“反封建”成为社会的一个主流。“反封建”中有一条是歌颂自由恋爱,那么不论是不是妖精,有感情就好,如此,法海自然而然便转变成一位封建势力的代表者,所以这时的法海既不是冯梦龙笔下的法海,也当然不是唐朝的那位法海,距离已经非常遥远了,它成为了一个封建势力代表的符号。鲁迅说雷峰塔要倒掉,也是认为那是象征着封建制度,阻碍了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这是当时的时代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