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者到“准业主” 他们靠小龙虾养殖走上致富路

夏季,小龙虾是许多市民喜爱的美味。在市场需要大量小龙虾供应的同时,养殖小龙虾的农户也因为增收而开怀。新津县文井乡大明村,以前产业结构单一,农民靠种植一年两季水稻、小麦为生,农民收入在新津全县排名靠后。从今年开始,由于引入了稻虾共养项目,现在每天出产小龙虾上千斤,村民光是在项目上打工,一天收入超过200元。下一步,业主还将把小龙虾养殖返租给村民,让村民自己成为“准业主”。

从打工者到“准业主” 他们靠小龙虾养殖走上致富路

现场直击

带你去看小龙虾怎么打捞

几个地笼收完,小船里的龙虾已经快过半,为了防止小龙虾逃跑,工人们将小船推到岸边,装进提前备好的塑料筐内,再运至虾田旁边的分装处。

从打工者到“准业主” 他们靠小龙虾养殖走上致富路

一开始担心挖烂田

懂得稻虾共生原理放下心

据了解,之所以村民有这种担心,是因为稻虾共养要在稻田四周挖虾塘,虾塘深1.5米,横截面呈梯形,上宽4米,底宽1米。插秧时降低水位,将稻田中的水排出,虾就会回到虾塘中生活。等水稻长到一定高度,又将水位提高,虾就会进入稻田,与水稻共生。小龙虾的粪便和残饵可为稻田增肥,种出的稻米产量高且品质好;另一方面,小龙虾能将杂草及水稻的无效分裂茎叶当做饵料吃掉,减少农药使用和人工清理田地的成本。此外,稻茬可成为小龙虾天然栖息地,养出的龙虾个大味美自然就销路好。

一开始,村民们只知道要在稻田边挖深沟,并不知道稻虾共养的原理,所以才有疑虑。通过乡、村两级干部挨家挨户做宣传,开大会,村民逐渐理解并支持稻虾养殖项目,并积极加入改造虾塘的工作中。到目前为止,全村已经建设了2000亩小龙虾养殖田,从5月起首批小龙虾进入收获季节,每天出产上千斤供应成都市场。

从打工者到“准业主” 他们靠小龙虾养殖走上致富路

工人有多少要多少

收入可观过去不敢想象

小龙虾养殖给大明村的村民带来了什么?据敖华君介绍,在引入小龙虾项目前,村上刚刚经历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造,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入项目流转土地,就是由土地股份合作社跟业主签订的合同。合同中,土地租金是每年800斤黄谷,除此之外,项目利润的2%在年底作为红利分给村民。平时,村民可以项目中打工,挖虾塘、打捞、分拣、栽秧……只要勤快就能挣钱。

这几天,稻虾共养的稻田正在插秧,来自大明村和附近其他村的100多个村民在秧田里干活,他们每天的报酬是200多元/天。插秧的用工量太大,中伦公司负责插秧的管理人员直抱怨“工人简直不够”“工人有多少要多少”。

“过去自己种水稻,一年忙到头,插秧、施肥、除草、收割,1斤稻谷的收购价1元钱左右,一亩田收入也就八九百块钱。现在不仅有租金,自己打几天工的收入都超过这个数了。”帮着插了7天秧的村民王建成说。当他听说稻虾共养产出的稻米可以卖到10元—30元/斤时,更是睁大了眼睛感叹,“以前只晓得老老实实种地,真是不懂啊!”而在村里相对比较贫困的陈安凤,过去守着两亩多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搞小龙虾的分拣,一年有至少5个月时间可以项目上打工,收入可观,陈安凤说,“以前想过外出打工,但已经50几的人了,也找不到啥工作。(会有这样的收入)以前不敢想象。”

从打工者到“准业主” 他们靠小龙虾养殖走上致富路

从打工者到“准业主”

下一步还要“一三互动”

对此,业主中伦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也觉得这种模式很好。将基地的生产和管理交给村民,本地人管理我们放心。作为公司,只需监督产品的质量和后端的营销,这样一来更轻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