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老闆領導下屬,一流老闆“被下屬領導”

二流老闆領導下屬,一流老闆“被下屬領導”

領導是何許人也?領導力又是什麼?

這個問題一提出來,馬上會有各種各樣的回答:“掌握權威的人”、“有江湖影響力的人”、“領導力是帶領一群人實現一個既定目標”、“領導就是領頭羊,衝鋒在前,讓下屬心甘情願地追隨”⋯⋯

如果領導力真的存在,它呈現出的結果會是什麼樣的?一個真正的領袖在施展領導力時,會把身邊的下屬帶入什麼樣的心理狀態?給組織帶來什麼樣的推進力?對業績、公司能力和戰略帶來哪些影響?

上海市工經聯主席團主席、翰瀾諮詢主席張肇麟的這篇分享,也許能讓你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作 者:張肇麟

來 源:商業評論精選

二流老闆領導下屬,一流老闆“被下屬領導”

領導力存在的證據

生活中,我們常被名詞誘導,在還不知道什麼是什麼的時候,就急於給出答案,誇誇其談。這是人共有的習性。“領導力是什麼”,問題一來,我們就條件反射般從詞彙上、從個人的經驗碎片上、從道聽途說中搜索答案。現在,請打住。

當我們談論領導力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什麼?問領導力是什麼,我們關注的是如何形成領導力,如何成為領導者。如果要對這些相關問題做出有價值的推進,我們可能需要換個思路。

讓我們暫且把領導者應該具備的素質、領導者展現出的行為放到一邊。如果說領導力這東西真的存在,那麼一定會在組織裡顯形,留下一些蛛絲馬跡。我們先去看看這些蛛絲馬跡是什麼。

二流老闆領導下屬,一流老闆“被下屬領導”

美國密歇根大學經濟學系有一個集體研究成果,如果一個領導者真的有足夠的領導魅力,那麼其下屬應該同時滿足這樣四個狀態:

1.覺得工作值得投入

2.覺得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自由開展工作

3.覺得對自己的上司有阻隔的影響力

4.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挑戰

這四件事情組合起來構成了一個工作者的人格狀態,領導能夠讓下屬進入這樣一種人格狀態,那麼領導力就是真的存在。

在考察這四種狀態之前,我們還需要釐清一個概念:什麼叫下屬?當人們談到下屬時,一個重要的內涵就是權威不足。而優秀的領導者在讓下屬執行工作時,可以讓權威不足的人突破自己權威的界限,按照自己的思路充分施展他的自由,成為工作真正的主人,有真正的使命感和責任擔當。

另一方面,當下屬與領導意見不一致時,下屬有信心改變領導的想法。

哪怕在跟領導溝通後,實際上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只要有這個信心和溝通的意願,下屬的工作狀態都是充滿熱情的。

這提示我們,從領導這一方來說,被下屬領導,是上司領導下屬的重要路徑之一,換句話說,傾聽和接納下級的意見,是一個重要的領導藝術。這實際上是領導者自我談判的過程,也是組織受益的過程。

“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挑戰”,談的是用人之道。用人最忌諱把一流的人才用到一個四流的位置上。要把人當人才使用,設置的職務相對其能力多少要有一點挑戰,這才會激發人的創造力和潛能。

二流老闆領導下屬,一流老闆“被下屬領導”

組織活力充沛

我們談到領導者的時候,不僅僅是對下屬個人造成了影響,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還應該在組織中留下痕跡,為組織帶來價值:

1.組織有開放的文化氛圍

2.組織能力持續發展

3.組織協作績效明顯

4組織有清晰的戰略

《大學》有言:一言僨事,一人定國。企業的一把手是什麼樣的,決定了組織的面貌。一把手玩弄權術,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很難讓底下的文化變得簡單、開放。開放的文化氛圍背後是巨大的人格力量在支撐。而這種影響是循環的:一個有開放文化的公司,表達觀點本身也是開放的;而一個不開放的公司,觀點背後隱藏著對別人不善良的假設,因而其表達也是不開放的。

“組織能力持續發展”,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組織能力“連續”發展。每經歷一個事情、每經歷一個業務流程,組織能力都會有所提高。在組織運作的過程中,組織建立起自學習能力,能夠不斷總結經驗,自動改善運作方法,自動完善組織和流程。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協作。協作和團隊精神是組織取得績效的不二法寶。而真正讓團隊協作起來的力量是什麼?是使命。使命達成靠的是清晰的戰略,一個優秀領導者存在的場合,因為有號召力的使命和清晰的戰略,團隊才能緊密地團結在一起,默契合作。

二流老闆領導下屬,一流老闆“被下屬領導”

業務經營表現出色

談了人心,談了組織,還有一個最終的結果是衡量領導力存在與否的關鍵:業務經營的表現。

戰略的核心是取勝,一個打不贏仗的將軍稱不上好將軍。從經營結果來衡量,領導力表現在:

1.適應與領先市場的產品與服務

2.“五力”角度的主動權

3.捕捉機遇的敏銳與快速轉型的控制力

4.應對最不利情況的組織費用與資源的配置結構

適應與領先市場的產品與服務,不一定是有形的東西,也可能是無形的價值觀的輸出。如果一個組織真正存在領導力,就一定有叫得響的產品或服務。這是剛性要求。

當經濟大勢發生變化時,優秀的領導者能夠敏銳地捕捉機遇,提前佈局,在最不利的情況下對資源進行重新配置,帶領組織快速轉型。這一點,對於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今天尤為重要。如今的民營企業,尤其是製造型企業,哀鴻遍野。

當你將企業失敗的原因歸結為“經濟大勢不好”時,便是領導力缺失的表現。請記住,一切失敗都是經營失敗,優秀的領導者總能夠在動盪和模糊中找到方向,突出重圍。

二流老闆領導下屬,一流老闆“被下屬領導”

從名相到實相

語言是指稱事物的標籤。而往往貼了標籤以後,我們就在標籤上行走,忘了所指。很多時候我們的溝通、對話,往往都是語詞層面的遊戲,都是刻舟求劍。

當我們談到“領導”時,腦子裡都會浮現出一個強有力的人物,“領導力”就是這個人物身上散發出的某種魅力。這個背後的假設是我們首先需要破除的。

領導者不是一種身份,領導力也不是一個必然。任何能力都只有在被運用的過程中存在。能力不足恃,每一次領導行動都是全新的、充滿不確定性的挑戰,必須全心投入。

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領導者本人便不會自居於領導的身份,從而獲得了歸零的心態:能夠接受身邊資歷淺的人,為了成全組織的利益,履行共同的使命。下屬的追隨是旁人看到的結果。領導者心無旁騖,一門心思獻身於組織的價值貢獻。

也因此,當我們在學習領導藝術時,不是去模仿一種“方法”、練習一種“技能”,而是要成為一種叫作“領導者”的人,用那樣的思維思考,用那樣的“模式”工作和生活。

當然,以上所有的分析都是建立在企業模型之上,如果你願意將場景換成寺廟或者家庭,這個模型依然適用。領導力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追求的是一個圓滿的人生。成就組織使命,如同成就自己和周圍人一樣,是領導力之所以存在的價值。

二流老闆領導下屬,一流老闆“被下屬領導”

延伸閱讀

《領導怎樣如何做好不確定性決策?》

通常決策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信息的模糊性與前景的不確定性。於是面對複雜情況的決策藝術就自然具備了兩大基本屬性:決策的層次性,決策的過程本質。這就是說決策既不是賭博,很多情況下也不是一揮而就的。

賭博是把命運交給了自然概率,而決策智慧則是一直在尋求對決勝概率的控制。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截然不同的思維本質。儘管有人成功是靠運用了賭博思維,但那也只是撞了大運,長久來看這並不是取勝之道。

決策的層次性是指重大而複雜的決策是逐級確定的。作為一位優秀的領導者,通常對一些基本方向和原則不應存疑,於是對大方向的拍板是有決斷力的。然而針對那些存有模糊和不確定性的環節可以暫時保持觀察,或者以可承受的規模、速度進行試探。

隨著信息量的增加,模糊因素也會自然隨著遞減,於是決策可以進一步深入。一般戰略的決策和戰術行動之間就有這種關係。給我們帶來風險的通常不是外部的險惡,而是自己錯誤的行動。決策的層次性就是避免魯莽招致損失的智慧。

決策的過程本質,是指決策經常並不是人們認為的像“敲一下錘子就定了音”。決策可以是一個過程。管理完善的企業和項目事實上很少遇到“生死關頭來不及思考”的決策困局。即使遇到了這種情況,一般也多是前事不周的代價,切不可過度誇大這種決策的魅力。孫子兵法講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就是這個道理。

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明智的辦法就是做出遞進決策或者試探投入,在一系列的反饋中使對未來的判斷逐漸明朗,所謂“打草驚蛇”。

信息不是自動出現的,有價值的信息是通過反饋偷漏出來的“邏輯關係”,因此有效設計嘗試行動是這一智慧的關鍵。“黔驢技窮”的典故中就包含這個道理。決斷之前進行的一系列決策相關活動顯示的才是老練的藝術。

最後還要補充三點。

第一,有些老練的領導者貌似賭博的決斷,實際來自深思熟慮和豐富經驗裡積累起來的直覺。朱、毛“四渡赤水”的決策就屬此類。這可是需要積累的能力,絕不可當成“風格”來模仿。

第二,優柔寡斷是致命的錯誤!絕不是“穩健”!遲疑行動、缺乏積極的嘗試、守株待兔,最終會導致坐以待斃。穩健的作風乃是積極地進取,努力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縮小模糊範圍,一旦時機成熟便以高山滾石之勢,做出最後決斷。

第三,有時候確需“冒死一拼”。有些情況的結局與主觀努力有關,沒有必然的勝局,那就只有一拼。只是此時你需要考量,到底值不值得?你是否願下決心?勝算是否過半?

看了這些定義,你對領導力有感覺了嗎?如果你正希望提升自己的領導力,這些定義對你有幫助嗎?通過它們,你能找到修煉領導力的有效路徑嗎?

6月21-22日,2018創變者年會暨第6屆正和島島鄰大會火熱開啟。正和島各地島鄰機構推舉的最能代表企業家價值和風采的大“島紅”將精彩演繹“致敬40年——我的創變之路”。在這裡,或許你能找到最想要的答案!

最大規模、多類分組的正和塾學習小組深度體驗與互動夜話,“40而立——商業哲學100人發起儀式”,精彩的“商業哲學四人談”,“全球視野”“能力創新”“資本能力”“組織進化”“企業級服務”“營商環境與城市IP”六大模塊的中國創變者,精彩分享創新與創變之路。

來吧,與我們一起,與創變者同行,以信任放大價值,價值將深化信任。

這正是對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最好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