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莆仙的端午节

摄影:张颖

文字:余永东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

初四艾,初五爬龙船……

童谣里,感觉还没玩够就长大了;

歌声中,我们唱着唱着就老了!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妈,明天我们要回家过端午节",电话里我先开口说道。听到妈妈带着笑声的连声说好好好,有空回家就好……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我知道妈妈的笑声里有惊喜也有期盼。我心里的感慨和无奈,就像每一个佳节来临时,父母和儿女永远解不开的愁结。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妈妈还说不要总是带很多东西,家里什么都有。是啊,有父母在的地方,什么都有!繁华时世,我们的亲情唯一缺少的就是陪伴。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只是我不能常回家看看,内心有愧。 从春节出门后,转眼就过了近半年的时间。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我已过了不惑之年,儿子也出远门工作了,才真正感受"养儿方知身不孝"的体会,节日才回家怎么能弥补得了呢!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家乡莆田的端午节,我们都叫"五日节",和本地口语是一样的,叫得特别顺口,听着特别的亲切,像亲人之间的思念。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五日节,是小时很期盼的节日,因为有粽子可吃。我家的粽子,以糯米加红豆或花生为主,曾经是贫苦年代里奢侈的美食之一。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我最喜欢妈妈用笋衣包的四角粽,又大又结实,带着笋衣的清香,包裹着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也有竹叶粽衣的,刚包好的时候是翠绿色的,小巧玲珑的样子非常美观。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包粽子时妈妈会把绳子系在梁上,把棕枝叶吊在木桶上包制,木桶里粽子馅的汤上能映出母亲的笑容。她会叫我别靠太近,一会儿也就有的吃了,于是我就笑着躲开了。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我总喜欢坐在边上看着,帮忙递笋衣竹叶,观察过妈妈包裹的细节,看似轻巧的事,小时候的我却总是学不会,不是歪了就是松了,不成型的样子自己都觉得好笑,尤其是我们男孩子。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爸爸在忙好了包粽子的准备工作后就喜欢坐在大厅的一旁拉二胡,开场白总是一曲《东方红》。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接着是那些耳熟能详的莆仙戏曲目,并轻声地哼唱,妈妈和邻居们也会跟着唱,我小时候第一首学会唱的歌就是这么来的……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这一天都会集中在公共大厅前或者土廊上包粽子,看看谁家的馅好,谁家包的快,大家在说说笑笑中就把节日过得有声有色,有滋味了。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包好的粽子越来越多,妈妈会把每十个打成一束后分开,小时候的我没问过为什么,好像只惦记着什么时候可以下锅,什么时候可以解馋。总是会联想起往年粽子的香味,越觉得粽子是多么的诱人。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老家的做法不用碱,只用家乡自产的油茶籽的外壳烧成的灰煮出来的汤汁来泡糯米,奶奶说不易变质。有一点金黄的色泽,还带着茶籽油的香味。奶奶会时不时地夸一句"

哇,好香啊",伴着我傻傻的笑声……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也有些粽子是不带馅的,我们这里有沾着糖吃的习惯,口感会好一点,剥开了用筷子叉着沾,特别是小孩子,加糖更是一种享受。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往年常看着同样的制作过程,如今妈妈的双手已不再麻利,不过布满皱纹的手还是把粽子扎得很结实,像对我们的牵挂有增无减。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如今我们长大了,走远了,农村的节日味却越来越淡了。长辈心头的节日氛围是不会减弱的。天涯海角,不论我们走多远,永远都走不出妈妈的心。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乡下的端午节有许多种形式,除了粽子以外,还要煮"午时水",供沐浴之用,一点意思就好,奶奶说能消除病患,祛除邪气。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在煮午时水的时候还要带煮"午时蛋",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奶奶会积累一段时间的鸡蛋,按人均分配,一般一人一双为准,成双成对的图个吉利。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老家还必须把煮熟的鸡蛋染成红色的,趁热的时候染不容易褪色,也许是因为红色代表吉祥吧,莆仙其他地方则没有,只有带着“午时草”的黄而已。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小时候我们家有好几个蛋兜,用彩色尼龙丝或者毛线打的,很结实,每年只用一次,也不容易坏,一般只能装两三个,小孩子可以挂在脖子上赏玩。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小孩端午节时还可以挂虎蛋,祈保平安健康;"虎蛋"有十几种造型,除了虎、鸡、龙等动物,还有人物画等,需要用十几种颜色来勾勒、描绘。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除了祈求平安,一些好玩的孩子们还会将其用来"斗蛋",比比谁的蛋更大、更鲜艳、更坚硬。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斗蛋”了,两个蛋相碰,壳先破的就算输了,就可以把蛋先吃掉了。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我们小时候还有个规则就是谁的蛋破了要一起分享,必须用线把蛋切开,在场有几个小伙伴就分成几份,共享童年的快乐,曾经的你们有这样的游戏吗?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刚分配到的红蛋起先都舍不得吃,挂在胸口尚有余温,奶奶嘱咐我“别急着吃,吃完了就没了,你可别哭鼻子哦。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我想这是长辈对我们最殷切的爱,像蛋的余温,暖入我们的心怀,每次回想起都会不由自主得咧嘴一笑。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端午节学校是要放假一天的,像惯例。当年的农村都以务农为主,农忙期已过了,父母亲也可以休息一天,一家人其乐融融得过个节也是很开心的事。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端午节,最热闹的莫过于龙舟赛了,鼓声震天,健儿们呐喊奋力,激情澎湃。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每年在龙舟下水之前都要举行“祭船”、“祭河”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并做常规训练。如果是新的龙舟还要进行"点眼"或“挂红”仪式。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而我们仙游的龙舟赛还有一个意义就是纪念戚家军抗倭的事迹和抗倭英烈,遗址就在鲤城南门外的

虎啸潭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临潭遥祭先民难,伐鼓长歌壮士情。

岁岁中流来击楫,期能当作警钟鸣。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粽子的香味,红蛋的温暖,多少回在我的记忆里飘来,洇染了他乡的每一个晨昏,像念念不忘的亲情,随我入梦,梦回童年。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平时关于粽子的联想依然是乡下端午节的场景,奶奶的话语,妈妈忙碌的身影,爸爸的二胡曲。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又是一年端午时,耳畔好像又传来了童声的歌唱: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端午的情结,故乡的情结,以亲情的线紧密相连着,像粽子的包裹方式,永不改变……

余社咏端午(四首)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余社咏端午

(四首)

《五日节》

□ 余永忠

相重五五即端阳,

民俗流今意韵长。

斜插艾旗玩斗草,

高悬蒲剑饮雄黄。

龙舟夺锦谁天问,

角黍缠丝自国殇。

漫是追思心意黯,

午时水热浴兰汤。

《鹧鸪天·端午粽子》

□ 余永廉

闾里俱闻此味香,

韶华满满内包藏。

拆开百念莹莹亮,

就着馀欢细细尝。

红鸭蛋,少年郎 ;

归来莫待鬓飞霜。

寻常踏得家山月,

不使相思老异乡。

《山村端午即事》

□ 余永健

照眼榴花谢不能,

节当此日古因仍。

村翁识我贻香艾,

稚子逢人弄彩绳。

循例兰汤犹爱浴,

祛邪蒲酒渐难胜。

重看斗蛋真儿戏,

却忆少时吾亦曾。

《题粽子》

□ 余永东

四角不齐成一囊,

舀来黍米腹中藏。

竹衣腰草汤中过,

方可攒成午日香。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莆仙的端午节,我们的“五日节”!

端午节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