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崴腳怎麼辦?做到五點好得快!

春暖花開,陽光明媚,又到了運動的好時節!運動中崴了腳怎麼辦?發生踝關節扭傷後,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活動活動腳腕,若沒有疼痛或只是輕微疼痛,就不在意了。只有疼痛難忍、腳腕腫起來、不能行走時,才會就醫。

上述很多做法都是不明智的。腳腕扭傷後,雖沒有骨折,但外側韌帶可能已經撕裂。如不立即有效固定、制動,受傷的韌帶會在異常位置修復,減弱維持踝關節穩定的力量,致使習慣性踝關節扭傷,有的人一年甚至會扭傷好幾次。

另外還有人會落下踝關節疼的毛病,早期可能是韌帶撕裂處疼,但由於踝關節長期不正常受力,將導致創傷性關節炎。

運動崴腳怎麼辦?做到五點好得快!

面對扭傷,要引起重視

① 即使沒有骨折,扭傷後也該制動2~3周,使受損的韌帶在正常位置修復、癒合;

② 冷敷,用冰袋敷於患處;

③ 適當加壓包紮,減輕腫脹,防止水泡產生;

④ 抬高患肢,讓腫脹消退;

⑤ 當合並皮膚損傷時,千萬別自行處理。

做好以下幾點可有效預防扭傷的發生

① 進行適量運動,保持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且在運動前要熱身;

② 在溼滑地面上小心行走;

③ 在不平路面活動時,為保護踝關節,儘量穿高幫鞋或靴子;

④ 不要穿鞋底被磨損不平的鞋子;

⑤ 在黑暗中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夜間活動要注意照明。

運動崴腳怎麼辦?做到五點好得快!

五大誤區

誤區1:熱敷消腫

崴腳後由於韌帶軟組織撕裂、小血管出血、組織液滲出增多,局部出現疼痛腫脹,且逐漸加重。有些人崴腳後,立即採用局部熱敷的辦法減輕疼痛,雖然暫時舒適些,但這樣做反而造成出血及滲液增加,進一步加劇腫脹程度。正確的做法是24小時內應冷敷,冷敷可收縮血管,減少出血水腫,24小時後才能熱敷。

誤區2:白酒擦洗

民間不少地方有用白酒點火擦洗的做法,認為白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酒洗的同時採用局部按摩,其實這種做法是十分有害。崴腳急性期應禁忌按摩,更切忌剛扭傷就馬上用白酒點火擦洗。這樣做往往適得其反,會進一步加劇出血腫脹、皮膚瘀斑,甚至造成皮膚燒傷起水泡。

誤區3:不願外固定

由於踝關節扭傷多為內翻損傷,所以80%以上的崴腳會導致外側韌帶的撕裂或斷裂,致使腳踝兩側韌帶的拉力不平衡。不少人認為崴腳後採用外固定很麻煩,影響行走活動,不願固定。其實崴腳後固定制動有助於消腫、減輕疼痛,促進軟組織損傷恢復。

誤區4:不及時就醫

誤區5:不注意休息

有的人傷後不休息,認為骨折後休息與否不重要。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也不無道理。其中休息是踝關節韌帶恢復的其中一個環節。崴腳較輕者儘量少走;崴腳較重者不應下地走路,還要抬高傷足踝;如果繼續過多行走不利於腫脹消退和韌帶的修復,會使損傷的外踝韌帶拉長、鬆弛,癒合不良。因此,適當的休息,抬高傷足,有助於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