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试点取消出租车“份子钱”,拒载议价问题能解决吗?

广州试点取消出租车“份子钱”,拒载议价问题能解决吗?

在12日召开的广州市政府部门定期新闻发布会上,市交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小钢详细回应了近期备受关注的出租车管理问题,并介绍“公交优先”战略与“公交都市”建设进度。

据介绍,近日的出租车调价增收保证落入司机口袋,即将迎来深度改革的出租车行业将告别备受诟病的“份子钱”制度。陈小钢还给市民打包票说:上出租车前不要再问“去不去”。

调价只是“迟到”的第一步

陈小钢说,广州的出租车行业,在改革开放后一度成为引领全国的名片,率先出现扬手即停、计时收费等先进服务理念。这些源于伦敦、纽约,通过中国香港引入的管理模式,如今却经受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近年来,以网约车为代表的新业态,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新选择,却同时让出租车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改革和相关机制没跟上,出现议价、拒载等一系列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

“我们一直跟踪研究,司机们为何要拒载、为何要议价?”陈小钢表示,出租车价格长时间没获得调整,是造成司机拒载的一大原因。

譬如遇到交通拥堵时段,司机会因慢行费用过低,而拒绝前往拥堵路段服务,“难免造成市民不满”。

着眼长期,陈小钢提出了出租车行业面临的三大问题:价格机制、管理模式、立法保障。“国内兄弟城市已经比广州先行一步,近年来已相继启动了出租车价格的调整。”他形容广州刚刚完成的出租车调价为“解决问题的基础一步”,可调价远非解决问题的万灵丹,还需针对上述三大问题综合施策。

据市交委统计,调价后的出租车司机(双班制)月均增收超过3500元,促使优质驾驶员包括老驾驶员显著回流,有望借此提升服务质量。陈小钢透露,近两年出租车行业出现缺员,全市20000多辆出租车,最严重时缺口达8000人以上,导致没经过专业训练、缺乏职业精神的非编司机问题普遍化。

广州试点取消出租车“份子钱”,拒载议价问题能解决吗?

上车前不要问“去不去”

陈小钢说,在调价基础上,政府部门更需要加强监管,发动社会共治共管,如开通各种投诉方式,让市民参与行业监督。此外,他表示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关爱,如设立关爱基金,救助困难司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司机需要市民乘客的信任与尊重,司机也需要尊重广州的文化、市民的感受。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氛围,开启每一段愉快的旅程,重建出租车行业的良好生态。”针对拒载争议,陈小钢直接为市民提供打车指引:“不要问去不去哪里,不用问多少钱,打开门、坐上车,看有没有资格证。遇到非法营运问题,立即拨打12345投诉。

调价增加收入 保证落到司机手中

陈小钢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州出租车行业经历了承包制、工薪制等探索,在网约车等新业态出现后,旧有管理模式举步维艰。以广州如今实现的承包经营制为例,优点是管理简单,缺点则是企业风险转嫁到司机身上,如份子钱,有其合理性,但收取方式让司机感到不公平,工作体验不佳。

他形容,每月先交纳份子钱,再通过辛苦劳动一点点赚回来,犹如“填坑”,长期为司机所诟病。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更好地构建运营管理模式带来了可能。陈小钢说,市交委正引导出租车企业,探索全新的司企分配模式,改变过去份子钱的“粗暴”做法——企业旱涝保收,司机得不到公平待遇。通过互联网平台,可对司机每笔收入进行实时清分(租车成本、税费、管理费用、司机收入),实现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通过统一清分,保障司机劳动的应得报酬。

“过去技术条件限制,现在互联网技术则提供了改革契机。”陈小钢表示,市交委将按此模式,先在国有企业内试行,然后推广至全行业。“此次调价完成后,通过平台统筹,让增收到达司机手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陈小钢还形容,出租车行业的个体运营特征明显,每一台车犹如一个企业运营主体,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把司机当成职业经理人,而非简单的雇佣劳动者,从而让出租车行业逐步走向现代企业模式,实现权责明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广州试点取消出租车“份子钱”,拒载议价问题能解决吗?

来源 | 广州日报、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