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人民調解室落戶西城區

50多歲的肖玲不是幹調解工作的,只是愛看北京臺的“第三調解室”,覺得這工作不錯,化解矛盾,和諧社會。退休後,肖玲考取了“人民調解員”的資格證書,當了兩年調解員。日前,以她名字命名的“肖玲調解工作室”揭牌開張,這也是北京市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人民調解室。

據介紹,肖玲工作室前身是老年維權工作站。在我區民政局、老齡辦、司法局、人民調解員協會的共同努力下,維權站升級為個人調解工作室,以真名實姓為老人提供貼心服務,更重要的是,這個調解不僅是免費的還具有法律效應。

“肖玲調解工作室”位於萬壽公園老年人活動中心內,4平方米的小屋進去兩個人就錯不過身來,每天卻要接待七八個來訪者,大部分說的都是房產問題。肖玲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再婚老人,只有一套房子,卻有8位繼承人。整整調解了一下午,這一家人才滿意而歸。

現如今的老人可不得了,都是“有產”一族。北京市民政局的調查顯示,82%的北京老人都有自己的房產,其中7.7%的老人還有兩套以上的房子。老人離婚再婚、兒女離婚再婚……很多事情都說不清楚了。

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著筋,一家人有了糾紛與其鬧上法院,不如事前調解,尤其是老年人上了歲數身子骨弱、容易鑽牛角尖,容易被人忽悠。因此,有了家庭矛盾調解應該是明智的選擇。去年,僅我區就調解了1.2萬件家庭糾紛,大多數都是房產問題。

區司法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