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处事之成败,可能不取决于你,而是取决于对方

1

明英宗时期,周忱巡抚江南,他担心大宦官王振在自己上奏时会搞小动作,于是设法取悦王振。

恰好王振当时正兴建宅子,周忱就事先安排人秘密测量王振房间的大小,并让人按照王振的喜好,在松江精心地加工了一副昂贵的绒毯赠送给他,尺寸大小正合适

王振心花怒放,从此,对周忱爱护有加,很多事都极力帮周忱完成,因此,江南一带受益匪浅。

2

南宋秦桧当政时,有个官员想要巴结他。当他听说秦桧正在建造格天阁时,便用重金贿赂工匠,得到了格天阁地板的具体尺寸,然后根据尺寸和秦桧的喜好,定做了一副巧如天工的绒毯,作为礼物献给秦桧。

秦桧铺上一看,大小居然相同。那个官员正准备接受赏赐,想不到秦桧大怒,将此人革职,发配到边远地区,此人后来就死在了那里。

后来有人问秦桧,为何如此处置那人?

秦桧说,此人居然知道地板的尺寸,可见他喜欢刺探人隐私,这种人不可用。

3

向秦桧送绒毯的官员和周忱一样,送的东西相同,为何得到的结果不同?

或许有人会说,大概是念头不同,向秦桧送绒毯的官员就是想升官发财,而周忱是想为江南百姓造福。

这显然是扯淡,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二人送的礼物的接收方上——王振和秦桧。

王振为人暴躁骄横,不可一世,手中有权,从来不浪费,这种人看似雷霆万钧,其实心机极浅,他只能看到表面,或者说,有好处就捞,绝不多想。

而秦桧阴险狡猾,常常不动声色,珍惜手中的每一份权力,想的太多,这种人就是心机极深的人。


4

为什么说历史上很多成功经验,我们不可取,原因就在于,很多成功经验给我们的都是表象,都是主人公在自说自话,让周忱和那个向秦桧行贿的官员来同时说行贿这件事,二人的说法就截然不同。

周忱会说,就这么干,没错,他能成功,是因为遇到的是王振,而不是秦桧。那个向秦桧行贿的官员会说,不能这么干,他所以失败,是因为他没有遇到王振,而是秦桧。

5

所以当我们以看似正确的方法去解决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时,首先要做的不是考量自己方法到底有多出色,而是要考量,你解决的目标是什么样的人或事。

王阳明说,致良知是人生第一等事,良知是儒门正眼法藏,说的好像是只要念头正,天下就没有无法解决的事。可如果你不考虑你致良知的对象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你的念头恰好是错的。

6

世间千万等人,就有千万种心思,人人固然有良知,可要相信这个世界上的确有良知昏暗的人,良知昏暗,等于没有良知。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固然不对;但以君子之心去度小人之腹,就更不对了。

所以,与人打交道,付出良知或者念头之前,一定要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东西。

因为所有的成败,有时候不取决于你的良知和念头,而取决于对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