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審題
近幾年來,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總的來說是在出題時有意降低審題的難度,但在評分時並沒有降低對審題的要求;如果學生在寫作時偏題或跑題,基本上還是得不到滿意的分數的。
對學生來說,高考作文的審題要求,總的就一個字:準!
一是對所給材料的把握要“準”,二是對所提出的要求把握要“準”。
先看2017年全國卷一的題目: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汙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先審讀所給材料。
一、這則材料是“近期來華留學生”所關注“中國關鍵詞”,當然和當代中國學生所關注的重點不一樣,是在他們心中感興趣的熱點或焦點內容,是他們想要深入瞭解的事物。
二、這些關鍵詞涵蓋的內容很廣也很有代表性。有體現中國發展的新生事物,也有體現中國歷史文明的傳統事物;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有人文的,也有自然的;有關於中國發展大方向的大事件,也有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的小場景。總的來說,大體反映了中國目前的現狀。
再審讀題目要求。
至少要把握這幾點:
一是讀者意識,即讀者對象是誰。是寫給近期來華留學的外國青年看的,目的是“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可以寫成書信,給特定的某一個外國青年;也可以寫成一般的文章,給這個特定的群體。考慮到他們對中國的認識應該還是比較表面化、碎片式的,因此我們的文章就不能像寫給中國人看的那樣往深處挖,而應該抓住特徵來寫,為的是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明確了文章交流的對象,就能有效的避免那種自言自語、自我欣賞式的大唱祖國讚歌的文章套路了。
二是內容重點,選兩三個關鍵詞,而且要“使之形成有機的聯繫”,搭積木式的拼湊結構就不合適了,至少中間要有過渡句來提示這種“有機的聯繫”吧。
三是文體意識,注意到“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純粹的議論是不合適了,要“呈現”,描寫記敘說明議論均可,可寫成應用文體——書信,也可寫成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散文,要注意語言不能枯燥,要形象生動;既要有感性的“呈現”,又要有理性的思辨。
四是背景意識。高考作文雖然一般不直接抓熱點、焦點問題出題,但都會暗釦熱點、焦點。因為文章如果遠離現實,是沒有多大價值的。2017年的高考,也是這樣,全國卷2和全國卷3就分別和近年來的國學熱、和大家對高考改革的持續關注有關。對於全國卷1的題目,如果能想到隨著中國的崛起,外國人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了傲慢與偏見,意識到這個題目的時代背景,從中外交流溝通的角度來看待這個材料,就說明真正領會了命題者的意圖,審題就更準確了。
2.立意
接下來就要考慮這篇文章該寫什麼,這就是立意。
高考作文立意方面的要求,主要的也就一個字:穩!
有時所給材料含義很豐富,但考場作文一般要抓最主要的內容來立意,甚至可以是“材料的中心就是作文的中心”。因為考場上能留給我們思考作文的時間極為有限,如果追求立意的新穎,就我們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來看,很難在短時間內想通想透,這樣風險太大。而且在立意時,“讀者意識”也很重要,除了題目規定的讀者對象以外,還要意識到你的作文的第一讀者是閱卷老師。立意過於新奇,和閱卷老師心中的預期相差很遠,老師一下子也難以適應,評分自然不高。喜歡追求立意新穎的同學,可以在自由寫作時來表現,但在考場作文時,還是要儘量穩定發揮。可挖深,慎求新。
所謂“穩”,主要是以下幾點:
1、抓住材料的主要意思來立意。
2、文章的中心要符合主流價值觀,也就是“三觀”要正;千萬不要為了石破天驚而觀點偏激。
3、儘量全面而辨正地分析問題,儘量避免片面武斷的推定。
按照這個要求,這個題目可以寫什麼呢?
梳理一下材料和要求,我們可以梳理出幾條線:歷史與現狀,傳統與創新,成就與不足,城市與鄉村,大局面與小場景,進取創新與健康休閒等。在這裡,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關鍵詞進行自由組合,抓住主線,深度挖掘。一味地自揭家醜,寫“空氣汙染”“食品安全”,肯定是不行的;一味地自唱讚歌,似乎也不很妥當;只寫傳統文明,可能有點片面;只寫現今的成就,似乎也不是最好的——記住:可以不求最好,切記穩妥為先。基本要求是,能比較全面地辯證地“呈現”。
然後,考慮到自己的知識積累和認識深度,選一個最能發揮自己水平的來寫,力求能從某特定的角度給外國青年一個比較完整的“中國印象”。實際上,立意時挖掘到的關鍵詞之間的聯繫決定了這篇文章的中心內容以及立意的高低。
能不能再挖深一點呢?
要讀懂一個國家,首先要讀懂這個國家的“人”的精神。題目所給材料列舉的都是有關中國印象的表象特徵,如果能從中“挖”到有關中華民族的精神特徵、中國民眾現階段的精神風貌,就更好,比如中國人的自強不息、愛好和平、進取創新、包容開放、熱愛生活、憂患意識、責任擔當等。這樣,就能幫助外國朋友更好更深入地理解中國,而不是隻停留在浮光掠影式的印象上。
總結:審題要“準”,立意要“穩”;可挖深,慎求新。
閱讀更多 回看天際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