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风流诚可贵,深情价更高 若为美人顾,二者皆可抛!

苏轼是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同时又是遭受磨难最多最深重的文人之一。

许多人都读过苏轼的《江城子》,被“十年生死两茫茫”所感动,知道苏轼是很重视夫妻感情的文人。但是,由于政治上郁郁不得志和长期漂泊异乡,作为天纵之才的文人,在苏轼的生活里还有鲜为人知风花雪月的另一面。

客人来访,朋友饮宴,苏轼都会招妓歌舞;偶尔也会与朋友出门游冶章台,高兴起来,为歌妓们写诗填词、纪念册上留言;逢场作戏,忘了老婆,愉快地爱一次。

苏轼:风流诚可贵,深情价更高 若为美人顾,二者皆可抛!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2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为杭州通判。虽然政治上保守,但苏轼在私生活上却很开放。一到杭州,苏轼便大宴宾客开怀畅饮。席间自然少不了莺莺燕燕歌舞笙箫。

醉眼朦胧中,苏轼发现其中一个舞女清丽脱俗,煞是招人喜爱,便勾勾手,招来陪酒。待到舞女走近身旁,苏轼便闻到一股幽香袭来,甚是受用。再细看,眉如远黛、皓齿如玉、身材娇小玲珑,看得苏轼痴痴呆呆,心中一池春水可劲儿地浪翻波涌。遂询问对方姓氏身世,方知小女名叫王朝云,年仅十二岁,迫于生计,沦落为舞女。

恰在此时,刚才还晴好的天气突然阴云遮日,随即无边雨丝轻歌曼舞般洒落西湖。一湖烟雨,一方佳人,此情此景激发苏轼诗情大发,遂挥毫泼墨,写下传诵千古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中明写西湖的旖旎风光,实际上寄寓了苏轼政治失意之时邂逅王朝云的心动感受。

苏轼:风流诚可贵,深情价更高 若为美人顾,二者皆可抛!

王朝云遂被苏轼纳为侍女,从此红袖添香。苏轼也许有逢场作戏的成分,但王朝云却是以身相托,决意追随苏轼一生。她非一般舞女,为人善良,善解人意,很能洞悉苏轼内心。

一次,苏轼下班回家,同一帮侍女打趣,指着自己的肚子说:“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个是侍女说:“您腹中都是锦绣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又一个侍女说:“都是满腹见识。”苏轼仍然摇头。轮到王朝云,她微笑着说:“大学士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朝云也。”

苏轼当时处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不愿违心选边站,心中甚为苦闷。王朝云一语道中苏轼心结,可谓聪明。

自此,苏轼对王朝云更是宠爱,身份也从侍女升格为侍妾,仍然没有夫人的名分。王朝云并不在意这个身份,一如既往细心照料苏轼。这时的苏轼也已经是四十岁的年纪了。

苏轼:风流诚可贵,深情价更高 若为美人顾,二者皆可抛!

苏轼在以后的仕途上几度遭贬,身边的侍妾也一个一个地散去,唯有王朝云不离不弃,始终陪伴左右。苏轼在惠州为官时,王朝云不幸病逝,年仅三十四岁。苏轼悲痛欲绝,亲手写下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表达了深深的怀念和不舍,也是对这位爱妾很高的评价。

半世颠沛流离,一生诗情画意。潇洒风流、满腹才华的苏轼留下的趣事很多,宋人王明清在他的《挥尘录》有这样一段记载:

东坡在担任杭州知州的时候,公务之暇,往往带着妓女,邀朋结侣,出去在西湖上泛舟玩儿。早餐总是在山水最宜人的地方举行,大家一起享用。吃完后,每个客人坐一条船,若干条小舟组成一个船队,任命其中一个人当队长,凭他挑选,带上几个歌妓,然后一起畅游山水,恣意取乐。

下午玩累了以后,就鸣锣集中,重新聚集在圣湖楼或竹阁之类的高档餐厅,先喝茶聊天,到晚上再一次尽情痛饮。一二更天了,夜市还没有散场,这队人马就浩浩荡荡回去,妓女们高举巨烛,挺骄傲的走在队伍前列。杭州城里士女云集,夹道观看这千骑长龙,缓缓过去,这是多么大的规模啊!

苏轼:风流诚可贵,深情价更高 若为美人顾,二者皆可抛!

大家都知道,宋代,男人纵酒狎妓是普通现象,即使“先忧后乐”的范仲淹老先生有时也携妓出游,胸襟不如他的苏轼更不能例外。但在宋代文人里,如苏轼在杭州时那样游玩的规模也是绝无仅有的。

东坡在晚年时回忆这段欢乐时光,心里还挺得意的。有《蝶恋花》一词为证:

别酒劝君君一醉。

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

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

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余名字。

这首词是在送潘大临的酒会上写给晚辈小潘的,他似乎有些倚老卖老,对往昔挟妓女醉歌的淫亵生活毫不忌讳,公然对潘大临“戏说”这类往事,而且说得唾沫四溅,眉飞色舞。可见东坡也以自己的这种“泛爱主义”而自豪。

苏轼:风流诚可贵,深情价更高 若为美人顾,二者皆可抛!

毫无疑义,苏轼爱王弗、王闰之与朝云,这些都是他生命中的伴侣,同舟共济,相濡以沫,怎么补爱呢?然而,在这位风流才子看来,男人的感情,可以偶尔出轨一下,也没有多大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