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只用一计,就击溃数倍于己的敌军,从此几乎无人敢用此计

古之良将数以百计,唯有韩信配得上“兵仙”的称号,韩信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起初的颠沛流离,经常食不果腹;后来跟着项羽,却一直是个普通的小兵,有才却不得重用;之后跟随刘邦打天下,把毕生的军事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达到了仕途上的巅峰;最后落得了“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给后世人留下了深深的惋惜。

韩信只用一计,就击溃数倍于己的敌军,从此几乎无人敢用此计

韩信乃天纵奇才,没有他系统学习兵法的记载,也没有形如黄石公那样的老师的指点,脑海中的战术,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公元前205年,韩信带兵灭掉了魏王豹,此时刘邦依旧四面环敌,除了项羽的楚君之外,北方的代、燕及赵三股势力也不容小觑,不把他们给解决了,刘邦一统天下只能是一种幻想。

真正的帅才,不仅能看出问题,还能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办法,韩信无疑是帅才中的佼佼者,他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得到了老大刘邦的批准,让他尽管按照自己的策略自由发挥。韩信首先拿代国练练手,还没怎么用力,就把代国给解决了,接下来面对的就是实力不俗的赵国了。

韩信只用一计,就击溃数倍于己的敌军,从此几乎无人敢用此计

这里说一下韩信的前任老大项羽,他最擅长的就是以少胜多,巨鹿之战以5万打40万,彭城之战以3万把刘邦50多万军队打的晕头转向,项羽最常用的一招就是“破釜沉舟”。在刘邦与项羽决战的那场战役,即垓下之战以前,韩信没有与项羽正式交手过,但两人的打法如出一辙,韩信曾经只用一计,就击溃了数倍于己的敌军。

此处就要提到井陉口这个地方,它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是韩信与赵军的对决之地。当时韩信手下只有3万士兵,而赵军却是20万大军,单从士兵数量来看,几乎是1比7的对比;更重要的是,当时赵军已经占据战略要地,韩信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但在观察井陉口地形,从密探口中得知赵军的统帅是陈余后,韩信自信地说此战必胜。

韩信只用一计,就击溃数倍于己的敌军,从此几乎无人敢用此计

看到老大如此有把握,全军将士顿时斗志倍增,异口同声的表示,即使跟着韩将军战死沙场,也绝不皱一下眉头。陈余好大喜功,且只会纸上谈兵,谋士李左车建议他坚守不出,同时派兵抄了韩信的后路,如此便能把韩信困死在井陉口。

若是陈余听从了李左车的计策,估计韩信就危险了,即使不死也得脱层皮。然而,陈余自恃手上握有20万大军,无需做缩头乌龟,硬碰硬就足以把韩信灭掉,果断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于是,双方就摆好阵势,韩信把一部分士兵安排在河水一旁,除了死战之外没有别的选择,此计策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战”。

韩信只用一计,就击溃数倍于己的敌军,从此几乎无人敢用此计

同时,韩信又安排了一些伏兵,然后亲自带人与陈余开战,并故作战败的样子逃走,把陈余引到河边。这些士兵全都以一当十,战斗力瞬间提升了好几倍,创造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神话,陈余一看势头不对,赶紧下令撤退,但韩信不会给他机会的,已经把陈余的大本营给端了,20万赵军瞬间就崩溃了,失去主力军的赵国只能投降。

韩信只用一计,就击溃数倍于己的敌军,从此几乎无人敢用此计

背水一战的计策,一般将领掌控不了,搞不好会适得其反,自从韩信之后,几乎无人敢用此计。为何用“几乎”这个词呢?三国曹魏猛将徐晃,在汉中之战时,决定效仿偶像韩信,在汉水布置重兵,结果被赵云和黄忠打的落花流水,多数魏兵并不是战死,而是落水而亡。由此可见,背水一战不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更考验统帅的能力和魄力,估计在这方面也就项羽能与韩信一决高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