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初的外蒙淺略(一)

二十世紀初的外蒙淺略(一)

清代蒙古概況簡述

二十世紀初的外蒙淺略(一)

在講述二十世紀初外蒙古問題之前,先簡要敘述一些資本資料,以免大家雲裡霧裡的搞不清楚大概,直接截斷歷史的講述蒙古問題,怕引起爭論(本專題也將分部分佈,請愛好者耐心等待)。

1:在清朝之前,蒙古從來和中國領土關係不大,反倒是多次與當時的中國內陸產生多次大規模戰爭,元代自不必說了,就是在明代,引起明朝大變動的土木堡(河北張家口懷來縣城東十公里)之戰,瓦剌(蒙古前身的一個部落名稱)就曾經一直打到北京城下。

2:蒙古在18世紀之前沒有內蒙古、外蒙古之分,直到後金於1735年徹底肅清林丹汗之後,將其征服的蒙古部落與土地:主要包括西遼河流域的喀喇沁部及屬地,東到遼西、西到青藏、甘肅的土默特部及屬地(今天包頭,呼和浩特(原名歸化城)),嫩江流域的科爾沁部及屬地,鄂爾多斯部及屬地等塞北全境,稱為內蒙古,而沒有被征服的漠北喀爾喀蒙古被後金稱為外蒙古。而這個稱呼一直被保留到今天。

3: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滿清,但是今天我們所認為的“蒙古應該是我們中國的固有領土”這個概念,是滿清帶給我們的最大遺產,從這點上來說,滿清對中國領土的擴張貢獻不小。

4:滿清對蒙古的控制非常成功,具體來說是和親、文化控制、宗教控制等手段:

(1):和親這個就不必說了,滿清歷代皇帝的妃子裡面一定有蒙古公主(如我們熟知的、來自科爾沁部落的孝莊皇太后),而滿清公主則大部分都嫁給了蒙古王公(歸順的蒙古可汗被取消可汗稱呼改稱為王公,世襲),這樣蒙古王公的接班人裡面幾乎都是滿清皇族的外甥,滿清皇帝或者親王則大多數是蒙古王公的舅舅。

(2)宗教,不遺餘力的支持蒙古族信奉黃教,整個蒙古族完全沉浸在宗教裡面,漸漸失去了黃金家族的強悍戰鬥力。

(3)不允許與漢族接觸與通婚,關於這一點,我不想過多評論,各位可以自我猜測什麼目的。

經過這些手段之後的蒙古,完全成了清朝的附庸,甘心情願的臣服在中國的統治之下。

5:外蒙古是專指喀爾喀部,下轄三個部落:

(1) 車臣汗部:牙帳在外天蒙古溫都爾汗(這個車臣汗部不同於今天的車臣共和國,後者是高加索白人,前者是蒙古族部落,後來歸附中國與蒙古共和國)

(2) 土謝圖汗部:牙帳在今天外蒙古的哈爾和林

(3) 扎薩克圖汗部:牙帳在今天的外蒙古的貝格爾

6:康熙西征噶爾丹統一外蒙古:準格爾汗國的領袖噶爾丹統一了新疆西部、青海之後(約280萬平方公里),進犯外蒙古三汗部(車臣、土謝圖、扎薩克圖),而此時的外蒙古三汗部也不團結(土謝圖汗殺了扎薩克圖汗,搶了他的女人、部眾和財富),外蒙古喀爾喀和噶爾丹一促即潰,不得不暫時擱置內部紛爭,商討如何面對這個局面:是歸附沙俄,還是歸附滿清?——當時的蒙古喇嘛教主教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活佛(與康熙私人關係極好)堅持歸附滿清,同時說服三汗部:“俄國不信佛教,穿的衣服也奇形怪狀。中國一片和平景象,又信佛教,穿的衣服看起來好像神仙。而且中國繁華富庶,有用不完的財寶,綢緞錦繡更多,依靠他們,生活一定愉快。”外蒙古三汗部完全同意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的建議,決定歸順滿清,康熙則欣然應允,後續打敗噶爾丹,1697年,噶爾丹戰敗死亡,康熙就這樣把外蒙古和噶爾丹所屬的科布多(西北邊疆:今天分屬中國、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烏梁海(今分屬俄羅斯、中國、蒙古)地區共一百八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納入中國版圖。

7:今天文章所說的外蒙古,不單單指蒙古人民共和國所屬領土,還包括科布多、唐奴烏梁海(今天俄羅斯圖瓦共和國)等地區。請大家認真看下圖(我沒有認真核對細部邊界的正確與否,但是大體位置是正確的),就明白當時清朝所屬的外蒙古地域在今天的什麼位置,也應該明白我們失去了什麼!

二十世紀初的外蒙淺略(一)

8:綜上所述,嚴格意義上說,蒙古全部歸附中國的時間是在1697年。編制上,內蒙古分為六盟49旗:哲里木盟4部10旗,卓圖索盟2部5旗,昭烏達盟8部11旗,錫林郭勒盟5盟10部,烏蘭布查盟4部6旗,伊克昭盟1部7旗。而因為裁撤歸化城都統,故歸化城土默特2旗歸綏遠將軍所屬。外蒙古則分為4盟:土謝圖汗部20旗,車臣汗部23旗,塞因諾顏部24旗,扎薩克圖汗部19旗,外扎薩克還有駐西寧辦事大臣所屬29旗,伊犁將軍所屬13旗,科布多大臣所屬19旗,駐紮寧夏理事司員所屬阿拉善霍碩扎薩克和碩親王1旗,陝甘總督所屬額濟納舊土爾扈特扎薩克多羅貝勒1旗,黑龍江將軍所屬伊柯明安旗額魯特扎薩克頭等臺吉1旗。就這樣,滿清政府把內外蒙古居住地域劃分為200多個大小旗。今天很多稱呼依然沿襲滿清舊制,我們依然可以經常聽到。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