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将军打仗有一个规矩,命令士兵沿途播种,百姓至今仍感谢他


曾经的中国,一度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只可惜到了后面的大清,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界的飞速发展充耳不闻,一直依靠农业来支撑整个国家的经济。就是这种自满的状态,导致清朝的美梦破碎。到了道光、咸丰之时,洋人的两次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朝的美梦,曾经腾飞的东方巨龙一下成为了西方列强手中待宰的羔羊。

此将军打仗有一个规矩,命令士兵沿途播种,百姓至今仍感谢他

当然,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并非完全无动于衷。面对内忧外患,为挽救颓势,朝中的许多大臣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其中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四人最为出名,也被大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这四大名臣之中,只有张之洞一人是文官,其它四人都是武官出身,各有显赫的功绩。不过要论这几人之中谁对国家的贡献最大,更能担起“民族英雄”这四个大字,那必须是率兵收复新疆的左宗棠莫属了。

在朝堂上,左宗棠和李鸿章俩人是政治对手。李鸿章主张重海防,而放弃塞防,即放弃新疆地区,集中精力抵御日本。而左宗棠的想法与其相反,他坚持保卫塞防,认为如果放弃祖国的边塞,西部的大片河山都会被虎视眈眈的侵略者所掠去。所以两人率军攻打的地方是一个东一个西。

此将军打仗有一个规矩,命令士兵沿途播种,百姓至今仍感谢他

左宗棠一生两次亲征西部,率领大军,第一次平了阿古柏之乱,第二次对抗俄国收复了新疆的伊犁地区。左宗棠拥有强大的民族气节,并且一心只想收复祖国土地,第二次出征时,左宗棠已近60岁的高龄。因此在出征时,左宗棠特别带上了一口棺材,以表明不收复失地绝不苟活的决心,故事广为百姓称颂。

除了抬棺西征之外,左宗棠还有一份巨大的功绩,西部百姓至今仍从中受惠。原来,左宗棠发兵新疆后,看到因连年战乱不断,在本来就水源不足的情况下,果树田园荒废,百姓流离失所。左宗棠为了重振新疆昔日的景象,下令士兵每到一处都要在当地有条件的地方种上柳树,为涵养水源恢复当地的生态发挥了巨大作用,到了最后,这些被左宗棠的部下种下的柳树甚至绵延了数千公里。

此将军打仗有一个规矩,命令士兵沿途播种,百姓至今仍感谢他

在收复祖国土地的同时,左宗棠也不忘心系百姓,古往今来很多的将军出征都不会管当地百姓因为战乱而遭受的困苦,但左宗棠不一样,他以前也亲历农耕,对劳动人民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而且是真正地热爱着自己的国家和土地,才会为这些他完全可以无视的问题尽心劳力。

“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后来人们将这一片柳树都命名为了“左公柳”,以此纪念左宗棠在新疆植树造林的伟大事迹。当地百姓最终记住的,不是左宗棠当了多大的官,也不是他在战场上斩杀了多少敌人,而是他为改善环境所做出的努力。

此将军打仗有一个规矩,命令士兵沿途播种,百姓至今仍感谢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