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宋朝制度,包拯究竟算多大的官?

北城以南694

先澄清两个问题:

(1)包拯没有做过“开封府尹”,他实际出任的是“权知开封府事”这种差遣。

(2)这里的“权知开封府事”,不是代理的开封府尹的意思,更不是姑且让他做一会儿开封府尹的意思。包拯做的“权知开封府事”,就是开封府的实际长官,只是名字这样叫。

大体说来,五代后期、宋初,亲王实任开封府尹实际具有储君的意味,宋太宗把自己的儿子任命为行开封府尹,又有提拔锻炼储君的意味。因此亲王以外的人,只能叫权知了。这样以亲王+开封府尹标记储君的方式,其实是五代的产物,而且本质上和太子制度相冲突。宋真宗即位以后,就不再让亲王领开封府。这样一来,原先名义上的“权知开封府事”就是真的开封府的最高长官。

那么,包拯最后做到了多大的官呢?他其实有墓志存世,即:

宋故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肆佰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谥孝肃包公墓志铭并序。

因为宋代官制复杂,这里信息繁多。简单说,就像在打一个很复杂的网游,包拯同时在练很多等级,比如主角可以升级,主角领的任务也要升级,甚至魔法、装备、宠物还要升级,这样就有多套阶梯。这里稍稍做一个解释。

本官:礼部侍郎(包拯并没有接受)

这是所谓的寄禄官,打个比方的话,就相当于网游里主角的等级。标记了官员在传统三省六部下的身份。这里的吏部侍郎,从三品,处于37阶中的第8阶。打个比方的话,升满级37级,包拯已经练到第30级了。是不是挺高的?

差遣:枢密副使

这是包拯真正做的事情,相当于游戏里任务的等级。枢密使是全国军队的最高长官,枢密副使就相当于中央军委副主席之类的。从负责的事务来讲,这是最高级别的差遣之一了。

散官:朝散大夫

所谓散官,也是一套官员身份的标记——一定要类比的话,就像游戏里魔法、装备、宠物等要单独升级。北宋前期一共29阶,朝散大夫处于第12阶,从五品。

爵:开国侯

爵位从国王(正一品)至开国男(从五品)共12等,开国侯(从三品)排第9;但是封臣僚的话,只从国公(从一品)开始至开国男(从五品),这样只有9等,开国侯排第6。总之这在宋代爵位体系中处于中下

食邑:1800户

一般开国侯食邑1000户,这里1800户几乎翻了一倍,应该是特旨所加。换而言之,在开国侯中,食邑待遇是比较好的。另外还有食实封400户,赐紫金鱼袋——还算不错。


在野武將

包龙图老家合肥,在北宋当的官,当时皇帝是北宋第四代,宋仁宗赵祯

和狄青,欧阳修,夏竦,韩琦,范仲淹等老狐狸都是同僚

1027年,考中进士后,因为朝廷给的官离家太远,没法尽孝,也就没去上任,一直到1037年,父母去世之后,才正式开始仕途,从县令干起,平步青云

做过转运使类似今天的省财政厅加上交通厅权利,地方知府,开封知府(首度市长)

开封知府这个官大,因为老包同时还是刑部郎中右司郎中,类似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常委加上组织部里的常委,全国刑事案件,老包都有权审判定论,真能当堂开铡

老包还有其它头衔,比如龙图阁直学士,不过这个属于学术头衔,类似北大副教授,不算太高,因为上面还有教授(龙图阁侍制),长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

1062年去世时,包拯最终官衔是 枢密副使(军委副主席)朝散大夫(从六品,决定官服颜色)给事中(正四品,决定工资)上轻车都尉(把勋章官职化,正四品)东海郡开国侯(贵族身份,从三品)食邑一千八百户(象征性封地)食实封四百户(实质封地收入)赐紫金鱼袋(官员顶级配饰)赠礼部尚书(追赠的荣誉官职,从二品),这四十来个字一个字都不能少,得连起来读……

北宋早期实行官称和实际职务分离制度,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官表示自己的等级阶层,能领相应的薪水,差遣表示自己的实际干活(有点像南北朝刘宋的玩的那种套路,位卑可权重,高品虚职)。如果按照北宋的散阶定官服来说,老包穿的是从六品衣服,哈……给事中是老包官阶,枢密副使是老包的差遣

大约如此,知道包拯有多大官了吧


灵石蕴珠宝

那要看什么时候了,包拯一生做过许许多多的官职。包拯,人称“包青天”,对于这位历史上最著名的铁面无私的人物,他敢于弹劾权贵并不是因为他的官位有多高,更主要是因为宋朝的整体环境。所谓的“关公不到,有阎罗包老”。

包拯进士出身,曾经做过监察御史、转运使、三司副使、龙图阁直学士,最著名的就是其做过御史中丞与开封府尹。

史书记载包拯最后实际的官职是三司使与枢密院副使,北宋时代,相权被分割。宰相的参政权被参知政事分薄、经济大权被三司使分走,军政大权被枢密院分走。而包拯做的就是三司使与枢密院副使,其地位权力可想而知。



但各种演绎作品中,包拯最经典的形象还是在做开封府尹的时候,当时的开封就是北宋的都城汴梁,包拯的地位就相当于首都的一把手。包拯之所以铁面无私流芳千古,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宋朝的整体环境以及当时的君主宋仁宗。

宋朝重文轻武,文官的地位非常高,而“刑不上大夫”在宋朝贯彻落实的非常彻底。虽然宋朝有不少的昏君,但是敢随便乱杀大臣的却基本没有。其次,包拯也是幸运的,他的君王宋仁宗,在历史上颇有贤德美名,有一回包拯跟仁宗说话,口水喷了仁宗一脸,仁宗也没有怪罪。



澹奕

首先说明一下,包拯并没有做过开封府尹,而是权知开封府。包拯,他有很多名字,最被人熟知的就是包青天,彼时他为开封府尹,廉洁公正,断案如神,铁面无私,不惧权贵,民间流传着关于他断案的各种各样的故事,明显被神话,变成了一个符号。

那么真实的包拯呢?《宋史·包拯传》有语: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一定程度上说明包拯确实是一个刚折不屈,不向权贵低头的清官。

但是包拯的官职并不大,这和宋初特殊的官制有关系。包拯活跃在宋仁宗时期,1027年中进士,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宋初的官制,官称和实职相分离,有官无职和位卑职高是常态,其实就是当权者想方设法加强中央集权。官员可以有三个头衔:官、职、差遣。官代表你的品级和俸禄,差遣代表你实际的权力。

包拯一生最大的官是给事中(大约正五品左右),而差遣就高了,最高为三司使,枢密副使。

宋初设中书、枢密、三司分别掌管政务、军务和财务,宰相的权力被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差不多,互不干涉。

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使也就是国家最高财政长官:计相。但是在宋仁宗时期,三司使和枢密使都是差遣,没有品级,若论品级的话,应该相当于正一品或从一品。至于包拯的龙图阁直学士(职)相当于一种荣誉称号。

民间流传的故事多发生在包拯权知开封府时期,开封府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开封府的权力可见一斑,开封府尹的任职人员多是皇亲国戚,甚至直接由太子担任。但实际干事的是权知开封府(暂代开封府尹,是一种差遣)。

包拯在任期间,不畏权贵,确实给开封府带来了新气象,一时间皇亲国戚宦官等都有所收敛。

1062年,包拯去世,追赠礼部尚书(官,正三品或者从二品)。


萧晓四姑娘

包拯一生做过很多官,从中进士之后的八品官,到死后追赠的一品礼部尚书,当官26年,升迁27次,贬官一次。

包拯在世的时候,当过最大官是枢密副使,宰相一级的人物,只是管理军政。但同宰相是一样的待遇。

枢密院是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枢密副使是正二品。在宋朝一品基本上是追赠的,能做到正二品就是封顶了。岳飞活着的时候也就这个官。

不过这个官,他只当了不到一年,便去世了,然后追赠一品的礼部尚书。

包拯最为我们老百姓熟知的官是开封府尹,但这是评书里面的,历史上是权知开封府事。因为开封府尹是赵匡义当过的官,后来一般不会授予外姓人当。

那么开封府的当家一般叫做知开封府事,前面加权的意思是代理的意思。

翻译一下就是代理主持开封府的全面工作。虽然是代理,但其实他就是一把手,也并不是临时的官员,而是正式的差遣,只是宋朝的叫法如此。

这个差遣很了不得,首都的市委书记兼市长,加政法委书记,军区司令等等,你能想到都是他工作范围。

包龙图坐在开封府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包拯做了一年三个月的权知开封府事。现在很多人说这个时间很短,其实这是不了解历史。

在宋朝,知开封府事一般都只能一两年,能做过三年的人很少很少。

包拯最开始做的是大理评事,然后出任和州监税,后来获授天长知县,而后当了一任知府然后到京城做了监察御史里行,也就是御史。相当于中纪委的。

包拯做过最多的官其实是转运使,各路的转运使。

路相当于现在的省一级,转运使是正式的差遣,每一路设一个转运使,转运使作为征讨大军的粮饷官,也是地方及新征服地区的财物运往朝廷的督运官,后演变为路级财政长官,机构称转运使司。他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具有监察官员的职责。

相当于现在的第一副省长,监管财政,后勤,纪委等。

另外,我们说包龙图其实是小说家言,包拯没有做过龙图学士,他做过的是龙图阁直学士,在宋朝一般称呼为包龙直或包直龙。

龙图阁直学士是个贴职,专为文人而设的荣誉称号,如某馆某阁大学士、学士等。





马踏狼烟2

包拯在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登进士第后,累迁监察御史,然后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又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又改任知谏院。并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后,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

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宋代官职最为复杂,我们看包拯担任的的比较著名的几个职务的情况。

据《宋史-职官志》,天章阁待制为从四品,龙图阁直学士是从三品。并不算多么高。

他还有另一个重要职务是权知开封府。

宋代,开封府是首都东京所在地。开封府的最高职位是开封府牧或开封府尹,但这两个职位都不常设。根据规定,只有亲王甚至储君才有资格担任开封府尹。整个北宋先后有四位亲王担任府尹,其中赵光义以晋王的身份担任府尹。后来凡是皇太子兼任开封府的,要么叫判开封府牧,要么叫判开封府事。而非亲王负责开封府的,最高职位是权知开封府。

权是暂时的意思,代理的意思,并非正式的任命。包拯嘉佑元年,即公元1056年权知开封府,同年升职为右司郎中,干的时间并不长。

再一个是权知御史中丞。宋代监察机关叫设御史台,御史台设有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名义上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但宋初不除正员,只作为加官。元丰改官制后一并除去。因而御史中丞实际上是御史台的真正长官,称为台长。御史中丞北宋最高监察机构的负责人,应是从三品。

还有一个是三司使。三司使总理财政,是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应为正三品。

包拯担任的最高职务应该是枢密副使。北宋的枢密使权力极大,与同平章事(宰相)并列。枢密院的正副长官(枢密使、副使)和宰相(同平章事)、副相(参知政事)统称宰执。枢密副使应为正二品。

包拯也是被过度演义和戏剧化的历史人物。  

需要指出的是在北宋没有地方大员的说法,一般只有中央官,中央官员下派负责地方事务就叫“知”某地或“判”某地,实际上是中央派的一个暂时管理地方的官员,还在中央兼职。


赵燕云

包拯是枢密副使、礼部侍郎、给事中。

因为宋朝是三省六部,而包拯在的是礼部,礼部设尚书、侍郎各一员,这就相当于至少是今天的副部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