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后,阎锡山为何下令晋北战场全线撤退

一九三七年九月三十日的深夜,在砂河南山山麓的一个小村庄里,阎锡山和他的幕僚以及将领们陷入苦思。

多数将领——特别是傅作义——的意见是:目前的战局并没有恶劣到不能打下去的程度。

平型关大捷后,阎锡山为何下令晋北战场全线撤退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给一部日军重创,从灵丘方向来犯的日军第五师团前方受阻,后方断绝,接济已成问题。

而从大同方向来犯的关东军察哈尔兵团虽闯入茹越口占据了繁峙城,但究竟距离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还有上百公里,仅能起到声援的作用。

中国军队第二战区的主力还有大部布防于雁门关和恒山,兵力尚算得上雄厚,如果动用主力首先围歼闯入茹越口的日军,不但能打破危局,还很有可能创造平型关前的另一个胜利。

平型关大捷后,阎锡山为何下令晋北战场全线撤退

无奈,此时的阎锡山,作为战场的主帅,已经“心怯胆寒”,他虽然明白“强国以武力为后盾,弱国以决心为后盾”的道理,但一旦临战,他的决心很快就发生了动摇。

由于繁峙城被日军占领,阎锡山现在等于置身前敌,一旦日军扑过来,危险的不仅是全局,还有他本人。这个意思被阎锡山的五台山老乡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说了出来。

杨爱源说,东条英机的兵团里有不少伪蒙军,这些伪蒙军都是热察地区的蒙古人,这些蒙古人有年年朝拜五台山的习俗,因此他们熟悉从繁峙城经过硪口上五台山的每一条大小路径。一旦他们冲击硪口直上五台山,阎长官回家的路不就断了吗?

这番话让阎锡山如梦初醒:

被隔在繁峙以东的阎锡山,视其所辟的从峨口上五台山的土公路,为他当前唯一可以坐车逃生的道路。

阎锡山向来不敢乘马,只能勉强骑驴,还得有人前后扶持缓行,加以照料。

平型关大捷后,阎锡山为何下令晋北战场全线撤退

经杨爱源一提示,认为他想逃走的路,明早可能即为敌骑所截。于是意识一震,击案起立,喊道:“我看如此战局,无法补救了,迟退且陷全灭!星如(杨爱源,字星如)、宜生(傅作义,字宜生),就下令全线撤退吧!”

当晚阎锡山乘坐汽车上了五台山。

晋北战场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

按照阎锡山的命令,杨爱源、傅作义、孙楚等人决定各军向五台山、云中山、芦芽山一线撤退,主力集结布防于忻口与忻县之间以拱卫太原。

将领们的失望情绪溢于言表,认为阎锡山辜负了前线的形势。

此时,在平型关、团城口方向,孙楚的第三十三军、郭宗汾的第七十一师、陈长捷的第六十一军,已经先后投入战场,对日军第五师团主力苦战半月,各部队兵员死伤近万。

特别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已经抄到灵丘敌之后方,完全可以大军出关以围歼日军第五师团。

仅仅因为一部分敌人侵入茹越口,袭占繁峙城,就“疑惧丛生”地决定全线撤退,致使中国军队主动放弃了适时进击重创日军的机会,此乃“辜负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