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變“廢”為寶 秸稈成了“香餑餑”

往年麥收過後,在路上看到的最多的就是麥秸稈,道路上、河溝裡,一大片一大片。不僅不衛生,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但今年這個情況有了不小改觀,我市今年啟動的秸稈回收試點項目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延津:變“廢”為寶 秸稈成了“香餑餑”

在延津縣森林公園的一片承包田裡,工作人員正在將麥收後的秸稈收割、粉碎後,自動打包打捆,等待統一裝車。作為麥收的衍生品,秸稈,很長一段時間都被作為廢棄物來看待:禁燒令實施前,燒成灰,埋進地裡;禁燒令出臺後,隨手堆在路上、溝裡,厚厚一層,不僅不衛生,更不安全。

村民:以前翻過兩回,麥秸稈放的太深,底下有石頭看不見。

延津:變“廢”為寶 秸稈成了“香餑餑”

秸稈“圍路”的現象在去年尤為嚴重,並出現了多條主幹道部分車道被秸稈佔據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促進我市禁燒工作從“堵”到“疏”思路的轉變,今年,我市通過招商引資,確立了秸稈離田回收試點項目:以延津縣榆林鄉、司寨鄉、魏邱鄉、石婆固鎮為試點鄉(鎮),建立起20個秸稈收儲中心示範點,通過農民參與、企業收購的形式,讓秸稈回收效益實現最大化。

延津縣榆林鄉秸稈收儲中心示範點工作人員:一噸送一袋化肥,打捆了再加兩瓶葉面肥。

延津:變“廢”為寶 秸稈成了“香餑餑”

在延津縣榆林鄉的一處秸稈收儲示範點,村民婁培勝正在和中心工作人員商量秸稈收購價格。今天婁培勝拉來的秸稈有一噸多,能夠換一袋化肥再加兩瓶葉面肥。看著免費的化肥被送到了車上,婁培勝做夢都沒想到,原先丟都丟不掉的“廢物”竟然也能變成“寶”。

延津縣榆林鄉榆林村村民 婁培勝:一回收了,環境也好了,道路也暢通了,換點化肥,莊稼長的也好了,原先沒有用,現在大家都當成寶了。

延津:變“廢”為寶 秸稈成了“香餑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