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總不舒服,當心糖尿病在其中搗亂

糖尿病消化系統併發症是常見併發症之一,可不同程度地累及食管、胃腸、肝、膽等,產生功能紊亂和(或)病變,臨床表現不一,主要包括糖尿病性胃腸病、糖尿病性膽石和膽道感染、糖尿病性肝臟病變等。糖尿病胃腸病變發生率佔糖尿病患者的1/2左右,有報道其中胃部病變佔10%左右,腹瀉和便秘各約佔20%,因部分患者無臨床表現,故臨床就診發病率比實際發病率低。

胃腸總不舒服,當心糖尿病在其中搗亂

最常見的是糖尿病性胃輕癱,患者早期多無症狀;主要表現為消化系統神經支配功能障礙,可引起吞嚥不暢、上腹脹、呃逆,嚴重者頑固性嘔吐。腸功能紊亂可引起慢性腹瀉,尤於下半夜多見,俗稱“五更瀉”;亦可表現為腹沔、便秘交替出現等。

下面,我們來一一看看糖尿病對食管,胃,腸等的影響。

一、食管

大多數患者無食管症狀,為亞臨床表現。有症狀者,與食管動力障礙有關,通常表現為:胸骨後不適、反酸、噯氣,更有甚者發生吞嚥困難、吞嚥疼痛,尤其是發生反流性食管炎,甚至念珠菌性食管炎時。

二、胃

糖尿病對胃的影響通常有這三個方面:1、糖尿病性胃輕癱;2、應激性潰瘍;3、消化性潰瘍。

三、腸

通常有糖尿病性腹瀉和糖尿病性便秘兩種表現

四、肝臟、膽道及胰腺

一般可發生無症狀的肝大,很少出現臨床症狀,進展為更嚴重的肝損害的幾率不高。可出現噁心、嘔吐,甚至黃疸、上腹痛、全腹壓痛,更甚出現腹水、移動性濁音,氣過水聲等膽系感染或胰腺炎的典型臨床表現及體徵。

胃腸總不舒服,當心糖尿病在其中搗亂

糖尿病胃腸病變患者在積極控制血糖的情況下,儘量避免誘發因素,如感染、外傷等,同時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飲食、用藥、控制體質量等,以有效控制疾病進展。積極控制血糖外,更應通過合理飲食、運動療法以減肥、藥物干預防止高胰島素血癥,減輕胰島素抵抗,維持正常的脂質代謝,以預防和減少脂肪肝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