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1987年,法門寺唐代地宮重現天日,規模之大、器物之精,令舉世震驚。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法門寺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皇家寺院:法門寺博物館

其中,一套唐朝皇室御用的金銀茶具更是精美絕倫,被譽為是世界上現存最早、規格最高、配套最完整、工藝最為精美的茶具寶物。

據出土的《獻物賬》碑載,供奉茶具為:“籠子一枚 ,重十六兩半。龜一枚,重二十兩。鹽臺一副,重十三兩。結條籠子一枚,重八兩三分。茶槽子、碾子、茶羅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兩……琉璃茶碗、柘子一副……”等。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1、茶籠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唐·鎏金鏤空飛鴻球路紋銀籠子-法門寺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茶籠式樣:該籠子由籠蓋、籠體、提樑組成。蓋面模衝出五隻飛鳥,內圈飛鳥引頸向內,外圈飛鳥兩兩相對,共24只 。兩側口沿下鉚有環耳,耳座為四瓣小團花,環耳上套置提樑,其上套有銀鏈,另一端與蓋頂相連。足呈“品”字形組合花瓣,與籠底邊緣鉚接。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唐金銀絲結條籠子

用途:茶籠是用來盛放圓形或方形茶餅的器具,一般掛在涼爽通風處,以保持乾燥。當茶餅潮溼時,茶籠也可用於焙炙。此器製作精巧細膩,玲瓏剔透,是唐代金銀工藝中絕無僅有的精品,代表了晚唐時期金銀器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

2、 風爐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唐素面壺門座高圈足銀風爐

式樣:風爐是由鈑金成形,通體素淨,由爐蓋和爐體兩部分組成。爐蓋為半球狀塔形,猶如塔的基座,其上為三層仰蓮承託的寶珠形蓮蕾。爐身斂口、深腹、平底。口沿亦為三層漸收的稜臺,每層稜臺的外緣六曲。爐身兩側口沿下各鉚接一提耳,爐身通體鉚釘之端均飾小銀花。

尺寸:通高56釐米,重3920克。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唐 素面壺門座高圈足銀風爐 法門寺館藏

用途:唐代煎茶,首先要用爐煮水。唐代陸羽在其《茶經》中這樣說道: '風爐,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風爐通常由銅、鐵,甚至揉泥製作而成。而這件唐代壺門座高圈足銀風爐,乃唐僖宗供奉的宮廷御用茶具,無論是材料與製作,還是工藝與裝飾,都非常講究,是民間風爐所無法比擬的。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風爐剛出土時的樣子

3、琉璃茶盞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唐素面淡黃綠色琉璃茶盞、託

樣式簡介:這件茶盞、託,為陝西法門寺塔基出土的唐代茶具之一,屬飲茶器具,已有1100年以上歷史。它通體一色,為淡黃綠色,有光亮透明感。茶盞敞口,腹壁斜收,圈足低矮。茶托口徑稍大於茶盞,足圓盤狀,中部下陷,正好與茶盞圈足相配,使茶盞穩定於茶托之上。茶托下部有高圈足,以便託盞飲茶。整體造型,原始質樸,給人以一種執著追求的印象。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強光下效果

4、茶碾子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唐鎏金壺門座銀茶碾子

碾槽、轄板和槽座組成。碾槽尖底,呈半月形,口沿平折,與槽座焊接。槽口可插轄板,轄板呈長方形,兩頭作雲頭狀。板面中間焊接一寶珠形捉手,上下兩端均作雲頭狀。碾槽嵌於槽身內。轄板捉手兩邊各飾一飛鴻,回首相顧,空間襯以流雲紋。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槽座

前後座壁各鏤有桃形孔二、壺門三,門間飾天馬一對,相對騰空奔馳,並綴以雲紋。座底周側均飾對花圖案。為當時奉獻模型,非實用器。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碾子

用途:說明早在唐代,中國吃茶的習俗,是先將茶葉碾碎,然後沖水將茶末調成糊再喝。從而為古籍所載“吃茶”一詞提供了佐證。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唐真身寶塔地宮出土。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5、鎏金龜形銀盒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唐 鎏金龜形銀盒 法門寺館藏

樣式簡介:

唐鎏金龜形銀盒,分體焊接成型,整個造型作龜狀,引頸昂首,瞪目張口,四足外露,以背殼作蓋,內焊橢圓形子口架。龜首及四足中空,龜首與腹部先套合後焊接,尾與腹亦焊接。造型手法寫實,紋樣逼真,給人以真實的藝術魅力。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用途:這件鎏金龜形銀盒,便是貯茶之器。

6、篩羅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篩羅樣式簡介:由錘擊成型,紋飾鎏金。器形為長方體,它由蓋、身、座、羅、屜五部分構成,外觀上看像一個方盒,飾有相對的二飛天和流雲,羅身前端飾有云氣山嶽,後端飾雙鶴流雲。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篩羅側面圖

兩側飾兩個執幡褒衣束髻的仙人。座上有鏤空扁桃形壼門十個,前後各二,兩側各三。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羅盒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篩羅

身內有羅和羅屜,羅屜為長方形抽斗,用來盛接篩下的茶末。

篩羅尺寸:羅子高9.5、羅長13.4、寬8.4、屜長12.7、屜寬7.5、高2釐米。重1472克。

篩羅用途:碾碎的茶葉末有粗有細、有優有劣,顯然不是每顆茶葉末都能被用作泡茶的原料,這就要求其必須經過篩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古代的茶羅實物過去從未發現過,地宮出土的這件鎏金飛天仙鶴紋壼門座銀茶羅子可以算是絕無僅有的一件。

7、鹽臺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摩羯紋蕾鈕三足架銀鹽臺

鹽臺樣式概要:該鹽臺通高27.9、重564克。鈑金澆鑄焊接成型,由蓋、檯盤、三足架等組成。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鹽臺蓋上有蓮蕾捉手,有鉸鏈可開合,與銀筋焊接並與蓋相連。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鹽臺三足支架與檯盤焊接相連,支架以銀筋盤曲而成,架中部斜出四枝,枝端有摩羯鑄件二、智慧珠三。珠下且有蓮蓬座,珠周有火焰紋,座下襯以團花。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銀鹽臺造型頗富想象力,極為生動美觀。近視一簇荷葉、蓮花、蓮蕊、荷葉乾的立體造型,並有小魚、花草等附件裝飾,新穎別緻。唐人飲茶或調以鹽、姜、椒等,鹽臺即為盛放佐料的器具。歷代茶書均未記載鹽臺,此器為首次發現。

鹽臺用途:唐人飲茶或調以鹽、姜、椒等,鹽臺即為盛放佐料的器具。歷代茶書均未記載鹽臺,此器為首次發現。

其他飲茶器具:

1、唐系鏈銀火箸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唐系鏈銀火箸 法門寺館藏

唐人喝茶的方式是直接在風爐上煮茶,烹煮的過程中必須一面往風爐搧入空氣以助燃,並不時撥動炭火來調整火力。此件系鏈銀火箸即是用來夾取、撥動炭火的火夾。長長的筷子以銀鏈相系,更方便拿取和收放。此火箸素面無紋,尾端做成頭小花苞裝,雖是煮茶程序中的小道具,卻也經過精心打造。

2、鎏金卷草紋長柄銀勺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鎏金卷草紋長柄銀勺

你能猜出來,這個勺子是來幹什麼的麼? 用來拍湯麵的!拍湯麵!你看,勺面故意做得寬平,因為那會兒是煮茶末兒喝,烹茶時用這個專門拍擊湯麵,能讓茶末能更好的融於湯中。通體還刻有卷草紋,奢侈至極。

3、鎏金飛鴻紋銀則

這麼精緻,法門寺地宮唐代茶具欣賞——彌善說茶具

鎏金飛鴻紋銀則

銀則長19.2釐米。重44.5克。唐時,銀則為烹茶時投放茶末之工具。

怎麼樣,被唐代的器具驚豔到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