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两大霸主辽、金与高丽的战争

以契丹、女真为主体建立的辽、金两朝历时300余年,高丽与其相毗邻。辽与高丽西北部以清川江为界,金东北的东南部与高丽交界。辽、金与高丽发生了数次战争,主要是为争夺边界鸭绿江以东重镇和易懒甸地区,由于这些城镇和地区控扼鸭绿江下游和半岛东北部一带,是契丹、女真和高丽交界处的战略要冲,军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辽、金与高丽战争交涉的焦点。

辽朝是公元916年以契丹为主体建立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当时辽朝东北的东南部与高丽相接。辽太祖天显元年(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当时渤海南部以泥河(今朝鲜龙兴江)至大同江上游一带与新罗接壤,辽疆域因此直接与高丽相邻。辽太祖神册三年(公元918年),王建建立高丽王朝,相继灭掉了新罗、百济,完成了半岛的统一。高丽统治者继续推行其向外扩张政策,以西京(今平壤)为根据地,通过筑城、置官,向其东北和西北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进攻。高丽统治者在泥河和大同江以北地区建置了龙岗、安北、连州等几十座城镇和要塞。高丽定宗、光宗又建置了和州、高州、定州、安戎等城镇。后来到成宗统治时期,高丽的势力范围已达到了清川江流域。北宋太宗为收复被辽所占的燕云16州,准备出师北伐,遣监察御史韩国华带着诏书使高丽,诚邀高丽加人战争,但高丽因为兵弱将寡,不敢出兵策应,只是表面答应,心存疑虑,联丽制辽最终以高丽的毁约而失败,契丹已将高丽视作对立派。辽朝与高丽之间,边界问题是他们的矛盾所在,有时矛盾相当尖锐,只好诉诸武力解决。辽与高丽之间发生的重要战争有四次。

东北亚两大霸主辽、金与高丽的战争

第一次战争,战争性质是为了收复被高丽所侵占的领土,为了让高丽“称臣奉贡”,为了让宋丽双方不能结成军事同盟,解除其伐宋的后顾之忧。当时,居住在东北的女真人有的归附辽朝,直接接受辽朝的统治,有的没有入辽籍。居住在鸭绿江流域至朝鲜清川江一带的女真人被称作鸭绿江女真。圣宗统和元年(公元982年),辽开始向鸭绿江女真挑起战争,战争胜利。统和三年(公元985年)七月,圣宗诏诸道缮甲兵,即有大规模东征高丽之意图,但是八月,因辽泽(大辽河及其支流)泥泞不通,士兵行进过程比较困难,所以辽圣宗不得不罢师。统和九年(公元991年),辽在鸭绿江下游筑威寇、振化、来远三镇,以此有效的管理女真人。统和十年(公元992年),鸭绿江下游南岸的女真民众被高丽驱逐到长白山以北的地区,并建威远镇。女真旧地是辽丽争夺的焦点。

统和十年(公元992年)十二月,辽圣宗发动了东征高丽的战争,他任命东京留守萧恒德为主帅率军渡鸭绿江出征。翌年,萧恒德攻破蓬山郡(今朝鲜龟城西南),辽军抵达清川江一带。统和十二年(公元994年),高丽王成宗派遣朴良柔奉表请罪,归还所侵占的辽地,战争结束。辽册封高丽国王,确定了两国之间的藩属关系,并“诏取女真鸭绿江东数百里地赐之”。高丽得到赏赐的土地后,就筑城镇来抵御契丹。所赐之地包括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兴化(今朝鲜义州东)、宣州(今朝鲜宣州)、龙州(今朝鲜龙州)、铁州(今朝鲜盐州东)、郭州(今朝鲜郭山)、龟州(今朝鲜龟城)等江东六州。

东北亚两大霸主辽、金与高丽的战争

第二次战争,战争性质是索回江东六州地。统和二十七年(公元1《X刃年),圣宗行柴册礼即亲政,听说高丽政变,欲征伐高丽,想索回六州地。统和二十八年(公元1010年),高丽国王穆宗被贵族康肇所杀,辽圣宗亲率大军由显州东征,渡鸭绿江,攻打高丽。然兴化镇守将杨规、李守和等固守不降,圣宗只好分兵进攻麟州南和通州,高丽守将康肇与辽大战于通州,最后被擒。统和二十九年(公元ron年)正月,圣宗攻人高丽开京(今朝鲜开城),高丽王询弃城而逃。高丽显宗元年十一月“遣河拱辰及户部员外郎高英起奉表往丹营请和”,战争结束。然而,高丽所降诸州再次反叛,拒绝归还六州旧地。辽最终没有要回已经丧失的领土。

第三次战争,前两次战争后,高丽王询虽然遣使乞称臣如旧,但是对辽态度坚硬。辽多次诏王询亲朝,他却称病不能朝。辽曾派耶律资忠出使高丽,索取六州旧地。高丽拒绝归还,并且扣留了耶律资忠。辽为索回鸭绿江东数百里女真旧地,共遣使高丽四次,高丽无归还旧地之意。这是导致辽丽第三次大规模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辽圣宗于开泰三年(公元1014年),诏国舅详稳萧敌烈、东京留守耶律团石等出兵征讨高丽,造浮梁于鸭绿江、城保、宣义、定远等州。高丽对于辽在鸭绿江东岸置保州、宣州、定远等州城深感不安,并遣将攻之,企图焚毁这些城寨。辽遣萧敌烈攻打通州,兴化镇将军奋力抵抗。后又攻打兴华镇,最后辽惨败。

第四次战争,辽圣宗于开泰四年,继续以耶律世良、萧敌烈为总兵征讨高丽,打败高丽,凯旋而归。随后,辽又连续多次征伐高丽,都大败而归。至此,辽对高丽发起的数次大规模的人侵,历时数年,数易将帅,兵疲铜匾,最后以辽军事上的失败而告终。 后来,高丽国王显宗十一年二月“遣李作仁奉表如契丹,请称藩纳贡如故”。辽圣宗去世后,辽丽关系再度紧张,因契丹拒绝了高丽德宗毁弃鸭绿江浮桥和保州等三城的要求。于是德宗对契丹的态度由友善转变为强硬,辽丽关系断绝。这种状况一直到高丽德宗去世,靖宗即位后三年才得以缓解。辽重熙六年(公元1037年)十二月,高丽方遣使如契丹复请通好。至此,辽丽关系亦再度缓和。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高丽遣尚书左垂金元冲到契丹复请年号,“并进奉金吸瓶、银药瓶、头、纱布、贡平布,脑原茶、大马铃薯、细墨、龙须席等。”从而恢复了对辽的朝贡。辽也逐渐意识到战争不能完全征服高丽,辽丽关系亦再度缓和,但鸭绿江东六州地仍在高丽控制下,并未归还。辽丽之间曾就鸭绿江东疆界事进行了讨论,但没有达成任何协议。高丽臣服于辽,但他的侵略本性促使他继续向北部地区扩张,在北境置关城派兵驻守,修筑了一条自西海岸至东海岸的长城,长城由保州东,经威望,沿清川江、大同江上游,向东逾大岭,中经定平(今朝鲜定州),东止于都连浦。从此,清川江和朝鲜古长城成为辽丽的分界线。

辽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国家,国号“大金”,以会宁为都城,同年九月攻占辽北方重镇黄龙府(吉林农安),辽统治危机四伏。因此,辽天柞帝只好下诏亲征,并遣使请高丽出兵助战,当时高丽非常清楚辽灭亡的局势已定,未出兵。金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金灭辽,次年,高丽“遣郑应文、李侯如金称臣上表”。从此,高丽对辽关系转为高丽对金的朝贡臣服关系。 高丽与金争执的焦点也是边界问题。金代东北地区的东南部与高丽交界。即金婆速府路东南与高丽西北部相接,高丽东北部与金易懒路西南部相邻。辽与高丽西北部以清川江为界,在鸭绿江东岸设置保州、宣州等州城,金朝时,将这一地区赐给了高丽,其疆域因此退至鸭绿江下游人海口一带。

东北亚两大霸主辽、金与高丽的战争

金初,金与高丽战争的实质是争夺保州。金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太祖命加古撒喝率军攻保州,久战未果。但撒喝攻破合主、顺化两城。高丽遣使来祝贺并请求归还保州。太祖谓使者曰:“尔其自取之。”天辅元年(公元 1117年),撒喝等再次出兵攻打保州,又袭来远城,辽军失利,弃城逃跑,高丽乘机遣使索请保州等地区归属高丽。金太祖忙于对辽作战,有意答应,但仍坚持归还保州及边疆地区逃入高丽的民众。 金太宗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高丽王遣使奉表称藩,金太宗承诺如高丽以事辽旧礼称臣于金,即把保州地赐给高丽。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高丽王又上表,请求免于索还保州亡入边户。在高丽的多次请求下,太宗接受了此请求,“自是保州封域始定”。因此金与高丽西北部以鸭绿江下游为界。而金易懒路西南界,即金与高丽东北部边界,则基本以辽代旧疆为依据。

金以鸭绿江与高丽为界后,沿江的来远城和婆速府便成为南边的门户。金天辅三年(公元1119年),金与高丽之间又发生了一场战争。辽时,高丽曾向东北方面扩展自己的势力,并修建长城,以长城之东段为两国疆界。金天辅三年(公元1119年)高丽再次修补旧长城,增筑长城3尺,金太祖命军队征讨高丽,想以此制止,高丽依旧我行我素。朝鲜古长城一直是划分金丽两国东段疆界的依据。朝鲜古长城,东起高丽东海岸都连浦(今朝鲜咸镜南道定平东南),西逾大岭,经大同江上游,沿清川江,转向西北而达于鸭绿江口。 金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高丽频繁越境焚毁鸭绿江堡戍,骚扰边众,制造边界事端。五年(公元1165年)五月,世宗因正旦使朝辞,谕之日:“边境小小不虞,尔主使然邪?若果疆吏为之,尔主亦当惩戒之也。”世宗为了避免尖锐的军事对抗,息事宁人。这种边疆的和平局面对于保障北方人民发展生产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辽、金与高丽的战争始终是围绕边界问题展开的,这些边界要塞是战争争夺的焦点。辽、金与高丽之间的争斗体现在对待女真旧地问题上。辽曾多次征讨高丽,但都遭到对方的顽强抵抗,双方都有胜败,但是辽朝始终没有索回江东六州地。辽、金统治者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军事目的发动了战争,平民百姓深受其害。虽然辽、金与高丽发生多次战争,但双方的交流、融合却从未间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