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但是一代名相还造就“弱宋”国富兵强时代,为何被后世所诟病

自宋代一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都是以贬损为主的;而近代后逐渐赞扬的声音增多,而1949之后,评论转向,以褒扬王安石为主。简单说哪种评论对错都是不太合适的,其中都有着重要的原因。

他不但是一代名相还造就“弱宋”国富兵强时代,为何被后世所诟病

王安石变法的最初原因就是,基于宋代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到了神宗时候,冗官冗兵问题都过于严重,从而使得国家财政出现问题。而其官制和军制问题因为涉及宋朝立国之本,谁也没有信心和胆量对这个曾经能结束唐末五代动荡的祖宗之法下刀,因此,为了充盈国库,就要通过相应的政策手段,在不动摇国本的同时,取得同样的成效。王安石变法也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个背景也就注定王安石变法事实上是一场以经济为主,兼涉政治、军事的改革。

他不但是一代名相还造就“弱宋”国富兵强时代,为何被后世所诟病

说一下其中几个比较重要且对之后变法走势影响深远的:

1.青苗法,实际上就是将政府变为对农民进行贷款的银行。每年青苗不接的时候,农民可以向政府贷款给,等到收获之后,再行归还。并且贷款利息要低于地主商人的放贷利息。

2.均输法,就是政府集中采购储蓄食粮制度。以前,各级地方政府每年都要向中央政府上缴一定数额的以粮食为主的赋税,并且各年平均,不论丰收歉收之年。而新颁布的均输法要求各地方政府在首都设立专用仓库,丰收时大量购入,以解决歉收时的赋税问题,并且还改由用货币替代实物纳税。

他不但是一代名相还造就“弱宋”国富兵强时代,为何被后世所诟病

3.免役法,就是公平劳役制度。规定全国每一个成年男子,都有为国家服劳役的义务。地主、官僚、比较富裕的人等,如果想免除劳役,必须缴纳代役金,就是“免役钱”,由政府代为雇人充当。

4.市易法,就是平抑物价的制度,实际上就是政府具有了现代中央银行兼物价局的职能。政府设立市易司,筹集一定资本金,物价低廉时,由政府购入;等到物价上涨,再行售出。通过贵卖、贱买、对商人放贷的方式调控商品价格,目的是防止商人垄断,并实现资本增殖。

5.方田均税法,就是对漏税耕地和田赋清查和整理。对全国耕地进行清查,多查出360万亩;又对全国耕地重新评估,依照肥沃贫瘠,分为五等,不同等次赋税不同。

他不但是一代名相还造就“弱宋”国富兵强时代,为何被后世所诟病

这几个法规都是为了增加国家收入,都是标准的“经济法”。其中,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的方法在历朝历代大都有一定程度的涉及,即通过土地核查和劳役整理来增加税收。但是,青苗法、均输法和市易法则在整个古代社会都是极其罕见的。借助今天的知识,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让政府进入市场,通过一系列经济干预政策,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从而增加社会财富。这样就是王安石所说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在一千多年前的农业社会,王安石的这一思想无疑是非常超前的,其中涉及的经济学知识远超过同时期的所有人,这正是其了不起的地方。另一方面,正因为其思想上与周围人不符,所以改革阻力格外大,而王安石一生都是知难而上,坚决贯彻自己的信念,这也是他了不起的地方。

他不但是一代名相还造就“弱宋”国富兵强时代,为何被后世所诟病

王安石变法之后,国库迅速丰盈,国家财政的充足一直受益到徽宗时期。但是,这个财政充盈是违背宋神宗和王安石初衷的。王安石本意是“去重敛、宽农民、国用可足、民财不匮”,并不愿让老百姓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损失。但事实上,这套变法最终毫不意外的变成了“与民争利”

他不但是一代名相还造就“弱宋”国富兵强时代,为何被后世所诟病

由于王安石的理论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土壤,自然是无法贯彻的。但是,基于这套政策的贯彻是靠政府强制,那么自然就有官员考核这个大杀器。各级官员得到命令,必须完成相应新法任务;而官员再向下层层摊派,最终落到老百姓身上。此时,政策已经彻底走型。如青苗法,本是保护青黄不接时期农民度日的贷款,变成了为了增加税收而强制摊派的高利贷。新法之下,国库里的财帛,尽是民间的血泪。

他不但是一代名相还造就“弱宋”国富兵强时代,为何被后世所诟病

王安石变法是一场着眼于现实战略的自上而下的经济,军事,政治教育全面变革,带有浓重的法家色彩,但应该看到,王安石本人对于这场变法的归宿依然是儒家的治世理想,他的现实路线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并且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君主专制社会的发展(北宋末到南宋开始直至明清高度集权)

从今人的眼光来看,许多人会批判他把中国社会拖入专制深渊,其实王安石只是立足于自身所处的时代想要在彼时的重重危机中为国家民生寻一条出路而已。从今人的眼光无视当时的社会危机而评价王安石变法无疑是不公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