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图缩水的“弱宋”,为何在文化上异军突起,实现举国众“乐”?

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武功最为孱弱的朝代,相比之前的隋唐以及之后的元明,版图都大大缩水。究其原因,就是宋朝对外战争上屡屡受挫,无法实现对河套、燕地的控制,宋朝也因而被人贴上“华而不实”、“强干弱支”的标签,。虽然宋朝在领土上呈现“缩水”的状态,其

经济文化却能够蓬勃发展,甚至今天的许多人都认为,宋朝是中国封建文明最为繁荣的时期,而在宋朝生活的百姓处于一种“举国皆乐”的良好氛围之中。

文化史学者德班索因曾经这么定义文明的发展与繁荣,“文明的创造取决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社会就无所谓文明,文明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的构成和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宋朝文明的繁荣呢?

版图缩水的“弱宋”,为何在文化上异军突起,实现举国众“乐”?

一、宋朝人真会玩

宋朝文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宋朝人民的娱乐生活之中,娱乐生活的丰富恰恰是宋朝经济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

1.宋朝的足球——蹴鞠

蹴鞠,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体育运动,作为现代足球的前身,相传是由黄帝发明,在决定华夏民族走向的涿鹿之战后,为了惩戒蚩尤部众,黄帝将蚩尤的胃做成鞠,并且当众踢之,向其他九黎部众宣示战胜者的威严并表达对好战者的警戒。后来,统治者为了维持部落、国家中军队的战斗力,蹴鞠成为了一种“练武士”的活动。春秋以及秦汉时期,蹴鞠则一直流传于军队训练或贵族娱乐之中。

及至唐宋时期,这项体育活动日益流行于平民百姓之间,并在运动形式上不断向百姓靠拢。起初,蹴鞠所用的球“

以革为元囊,实以毛发”,不仅制作丑陋,而且实心笨重,不适合身体素质较差的普通百姓使用。唐代以后,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充气球”的出现,这种新式“足球”不仅制作起来方便省事,实用性也大大增强。球体的改革更丰富了“蹴鞠”运动的内容和受众,出现了“白打”等亲民的运动形式,使得蹴鞠运动在宋代风靡一时。

版图缩水的“弱宋”,为何在文化上异军突起,实现举国众“乐”?

2.勾栏瓦舍——艺人的求生与百姓的娱乐精神

宋朝不仅推动了体育运动的亲民化,文娱产业也在平民百姓中蓬勃发展,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勾栏瓦舍”。作为中国古代不可或缺的“文娱基地”,勾栏瓦舍不仅孕育了包括《三国演义》在内的通俗演义,丰富了中华文化在文学上的成就,而且将文字、文学、戏曲这些隶属于统治阶级的“奢侈品”传播给了最广大的寻常百姓

专供皇室贵族娱乐的“戏子”也逐渐从宫禁中走出,将曾经高高在上的“六艺”带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宋人娱乐的灵魂和精髓,中国古代的市民文化,由此蓬勃发展。

无独有偶,“勾栏瓦舍”的出现,也刺激了宋代百姓的娱乐精神,宋代艺人的表演往往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区域性而且不同情景下的表演往往具有不同的形式,比如婚庆和丧礼都需要专门的艺人歌舞,但歌舞内容则有天壤之别。

在不同的季节,村社的百姓往往会自发组织,在村中或进城进行表演,前者为了祭祀天地,祈求好的天时,后者则属于农业工作者副业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为宋朝的“全民娱乐”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础。

版图缩水的“弱宋”,为何在文化上异军突起,实现举国众“乐”?

3.喜闻乐见,老少皆宜:投壶、荡秋千与放风筝

宋朝人提倡“全民娱乐”,不仅享受娱乐活动的主要群体日益扩大,娱乐活动的内容也相较前代更为丰富,比如中国古代十分流行的酒席娱乐——投壶。

投壶活动早在先秦就有记载,“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由于先秦时期的士大夫阶级贫富不均,最低等的“士”仅允许拥有极少的田产和奴隶,在学习“六艺”之一的“射”时,往往出现“不足以备弓比耦”的窘况,无奈之下,许多士大夫选择了一种较为方便的替代方式——投壶。

版图缩水的“弱宋”,为何在文化上异军突起,实现举国众“乐”?

及至宋代,普通百姓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加,追求娱乐活动的呼声渐渐成为社会普遍的一种现象。对当时的老百姓而言,贵族的娱乐方式——“六艺”虽然很“高大上”,但是无论学习其中的哪一项,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财富和土地,显然不适合当时生产力仍有待提高的中国社会,也无法满足宋朝普通百姓对娱乐生活的要求。而“投壶”作为一种兼具技巧性和普世性的娱乐活动,最终成为了宋朝人在酒席上最重要的娱乐方式。

如果说“投壶”是属于宋朝男人对生活的浪漫,那么秋千和风筝,则是宋朝女人对人生的享受。两宋女词人李清照就曾在词中描写过豆蔻年华的少女乘着秋千翩翩起舞的美丽画面:“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牵牵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一个怀春少女荡秋千的动作、形象顿时跃然纸上,虽然作为文学作品,《点绛唇》带有些许的艺术夸张,但是这也恰恰从侧面印证了秋千在宋朝女人娱乐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版图缩水的“弱宋”,为何在文化上异军突起,实现举国众“乐”?

说道秋千,就不得不提另一样季节性的娱乐活动——“风筝”。相传风筝最早由墨家巨子墨翟制作而成,但由于墨子制作风筝的材料上选择失当,最终“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后世的发明家吸取了墨子失败的教训,对风筝的制作进行了改革,如鲁班以重量更轻,韧性更强的竹节作为风筝的骨架。在此基础上,后人又将纸和绢作为风筝的“翼”,风筝才有了“纸鸢”这一别称。

风筝和秋千在宋朝的流行,不仅表现了宋朝手工业具有的极高水准,而且反映了宋朝人民娱乐活动的丰富和娱乐精神的普遍,这足以说明宋朝人娱乐生活的多姿多彩。

版图缩水的“弱宋”,为何在文化上异军突起,实现举国众“乐”?

4.来到宋朝,你一定要有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宋朝在物质文明上所创造的巨大财富,同样被用于发掘大自然赋予中国的风水宝地,宋朝对个人流动限制的放宽促进了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当时有经济基础的“驴友”可以随心所欲的探索世界赐予中国的大好河山,这大大丰富了宋朝文人的娱乐生活。

苏轼就是一位典型的“旅游爱好者”,不仅喜欢跋山涉水,而且经常将个人旅行的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用豁达豪迈的语言,为中国波澜壮阔的美丽江山增添了一笔笔宝贵的文学财富。所谓“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无论天子还是百姓,都可以一同观赏的美丽风景。而在宋代,这一景象,就是现实。

版图缩水的“弱宋”,为何在文化上异军突起,实现举国众“乐”?

综上所述,宋朝的娱乐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宋朝“举国皆乐”这一现象呢?

二、为何能够实现“全民狂欢”?

1.雄厚的经济实力作支撑——宋代百姓普遍富裕

一般来说,物质决定意识,享乐主义的泛滥必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息息相关。宋朝作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爆发期”,不仅在生产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黑科技”也是层出不穷。比如四大发明中最为重要的“黑科技”——“活泥字印刷术”就诞生于宋代,火药、煤炭治金术等技术也在宋代取得了发展和广泛使用。

如同炼铁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宋朝农具进化的进程,发展了农业,这些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宋朝生产力的发展,并且最终影响了宋朝人民的文化生活。

从农村经济上说,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民能够通过精耕细作的方式不断提高单位土地的作物产量,从而实现养活自己的同时获得盈余,随后将多余的农产品出售,换取第三产业服务或文化上的享受,从而实现了娱乐的生活化。

从商品经济的角度上说,宋朝松动了中国自古以来为了富国强兵而执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打破了“坊市制度”。并且,宋朝将土地兼并视为政府税收的一大来源,而非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这种超前的重视商品经济的政策,固然导致了“不重农战”、社会矛盾尖锐等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促成了市民阶级的形成和工商业的兴盛。在宋朝,中国的社会分工初步完成,产能过剩也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宋朝人民生活在这样一个普遍富裕的社会之中,自然而然的养成了具有普遍性的娱乐习惯。

版图缩水的“弱宋”,为何在文化上异军突起,实现举国众“乐”?

2. 因为手里有钱所以宋代百姓有经济余力用来享受型消费

当农业生产力发展到达了一定程度,商品经济和城市化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在两宋时期,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以及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导致了“农民”涌进城市,转职成为一名“手工业者”或“服务业者”,这两个群体的扩大促进了宋朝城市化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宋朝经济的商业化,具有债券性质的“会子”、“交子”,具有金融业性质的——银行(钱庄)首次出现。无一不体现了宋朝人民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消费水平。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原先带有军事政治目的的“城”逐渐被代表商品市场的“市”取代。随着这些通过工作获得报酬的城市居民日益增加,形成了中国今天城市的布局和雏形。据说,宋朝在十一世纪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大城市有六个之多,其中手工业者和商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城市居民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自然而然的促进了文娱行业的兴起和繁荣。

但是,宋朝的消费观念并不可取。因为宋朝的劳动人民获取了超过生存需要的物质报酬以后,没有选择投资于经济产业,以发展型的消费方式反推经济的发展。相反,宋人普遍选择了享受型的消费手段,不仅铺张浪费,而且不具有可再生性,挥霍过后,一无所有,人民倾心于赚钱消费而忽视了家国情怀,最终“直把杭州作汴州”,再无“克复志”矣。可以说,沉迷于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念最终损害了宋朝本身。

版图缩水的“弱宋”,为何在文化上异军突起,实现举国众“乐”?

3.士大夫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禅宗的转变发生改变

宋代文化休闲的兴起还与当时主流思想的演变有直接关系。自汉代以来,中国的封建王朝一般将儒家思想作为立国之思想,但是从东汉末年开始,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道教,以及在平民百姓中有相当市场的佛教异军突起,在乱世中获得了大量的民众支持,一时间,中国思想界呈现“三教并立”的窘境,这些“教派”甚至能够凭借影响力,聚集起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政治实体。

出于消饵影响,或者将其化为己用的目的,宋代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采取了“三教合一”的政策,将儒家思想再度改造,融合道家、佛教的部分思想,创造出了新式的“程朱理学”,这种思想不仅能够“居庙堂之高”,成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利器。而且能切实影响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态度和行为。比如朱熹提倡“格物致知”,将复杂的儒家哲学浅显的转化为人人都能够尝试、使用的方法论,最终影响每个人的人生体验和行为逻辑。

版图缩水的“弱宋”,为何在文化上异军突起,实现举国众“乐”?

与此类似,道家的“逍遥”、“返璞归真”思想,也深刻的影响了宋人消费的观念和行为。比如“逍遥”需要将自己化身于物外,潇洒自在,无需为了守财而备受煎熬,鼓励了人们消费的欲望。“返璞归真”则要求人回归本心,注重个人实实在在的物质需求,从而鼓励了人们享受物质带来的快乐。

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同样对宋人消费挂念的形成影响深刻,慧能禅师开创的南宗禅秉持着

安顿人的内心,注重当下的生命体验的观点,把佛教这一“舶来品”改造成了具有世俗化倾向的“汉传佛教”,深切影响了当时中国的封建士大夫以及市民阶级,最终成为了消费观念中那只“看不见的手”。

版图缩水的“弱宋”,为何在文化上异军突起,实现举国众“乐”?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宋代文娱业的繁荣,不仅是经济生活的繁荣,也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巧合。而是有着社会生产力的肥沃土壤,多种娱乐方式沉淀的强壮枝干,配合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思想的枝叶,最终一同构成了宋朝发达的文明大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